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与定位方法分析
2022-12-28辽宁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辽宁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黄 钢
一旦在中压配网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非有效接触的形式,很容易发展成为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电流相对较小,其可以分为中性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当前,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频率相对较高。通常情况下故障电流相对较小,对电力系统运行产生的危害相对较小,能够保证单相接地系统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为开展故障定位工作,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在我国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线路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人们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快定位故障、隔离、恢复系统运行。随着馈电系统的不断增多,电容电流会不断增大,如果系统长时间处于单相接地的状态。容易导致弧光接地问题,导致系统多点接地故障的发生,对系统的安全运行会带来较大的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定位故障线路,并进行隔离处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谐振接地系统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消弧线圈自动谐振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点电力,让电弧更加容易熄灭,降低短路电流,避免故障线路出现更加明显的特征,为开展故障定位和选线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1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分析
如果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了单相接地的故障,在忽略线路电阻情况下,故障电压会直接下降为零,非故障电压就会直接上升。通过对电压监测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系统可以直接进行报警提升。故障电流大小通常是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之和,故障线路中零序电流通常是各种非故障元件容性电流大小之和。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中,故障零序电流和非故障线路电流的流动方向完全相反,只有掌握零序电流的实际情况,才能为后续开展选线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谐振接地系统。谐振系统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在中性点系统中使用到的消弧线圈,并由此产生了相对大的感性电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种容性电流,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过电压的问题。通过对消弧线圈合理进行使用,可以对线路进行全补偿、欠补偿和过补偿。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感补偿电流是各种接地电容电流之和,对于谐振系统可以直接采用过补偿的形式,通常补偿度会集中在5%左右。
在采用过补偿的过程中,电感产生的补偿电流通常是接地电容电流之和,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电流电感,方向与非故障零序电流之和,可以根据电流流动方向来判断零序电流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对补偿剩余电流进行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还可以通过对比较幅值法的应用,来得到更好的选线效果。
2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2.1 零序电流幅值比较法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中,故障电流一般是各种非故障元件容性电流之和,但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幅值相对较大。在实际开展故障判决工作中,可以通过电压幅值来判断故障线路,然后通过比较零序电流的幅值,来直接找到各种故障线路,该方法被称为群体比幅。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可以做到对零序电流的实时采集,然后通过开展分析工作,来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保证故障判断灵敏度。零序电流幅值比较法在各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对消弧线圈的合理使用,来保证补偿电流的幅值小于各种非故障线路,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判决结果。
2.2 零序电流相位比较法
在实际使用零序电流比较法的中,需要利用故障线路电路方向与母线方向相反的规律,来开展故障线路选线工作。在对零序电流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次工作,然后在利用相关参数来计算得到无功功率。在实际使用比较法中,可以直接利用传感器来收集各种线路运行参数,并将群体比相法应用其中。此外,还可以直接使用相位法和幅值法,如果线路数量较多,可以通过零序电流幅值的比较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间歇接地问题,很容易导致电流畸变情况的发生,难以保证检测的灵敏性。另外,一旦相位法在谐振系统难以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消弧线圈补偿电路超过了其他故障元件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可以利用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方向与非故障线路相反来进行区分。
2.3 负序电流法
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负序电流或者零序电流接地故障,其故障特征基本保持一致,通过采用负序电流分析法来开展故障选线工作。由于负序电源阻抗相对较低,避免了非故障线路零序过大现象的发生,但负序电流计算难度相对较高,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也较多,很难保证应用效果。
2.4 谐波法
对于高次谐波,其电抗值通常会大于电网的对地容抗值,消除线圈的电感值通常是基波频率向下计算得到的,对高次谐波的补偿能力相对较弱,分析谐振系统与分析中性不接地系统是非常类似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谐振系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通过各种高次谐波并采用分量平方和比较的方式,就可得到零序电流比较法比较类似的结果。但随着高次谐波次数的不断增加,其含量通常会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配网中5次谐波,其含量也不足10%。通过采用谐波法虽然可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弧线圈的影响,但也会造成自身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此外,在该方法实际应用过程中,谐波的提取和检测难度相对比较高,难以保证谐波提取和检测效果。
2.5 有功分量法
与传统零序电流比较法相比,通过使用有功分量法,可以开展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计算工作。在实际测量电流相位中,需要使用零序无功分量,而在有功分量法使用过程中,却需要使用到零序功率分量。因此需要充分做好有功分量的计算工作。
2.6 扰动法
在扰动法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消弧线圈电感值合理进行计算,将谐振脱谐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或者零序导纳,让故障线路的特征变得更加显著。在实际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首先采集得到零序电流幅值,但其值容易受到线路参数变化的影响。为最大限度避免该问题,需要监测零序电压的变化量,并认真做好零序电流变化量的折算工作。此外,还有一种m 参数法,其需要对比调节前后导纳的变化量,从而进一步放大故障特征,更加容易发现故障。扰动法在实际开展小电流故障选线中能够得到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非常适合在消弧线圈系统中进行使用,但并不适合在脱谐度不可调系统中进行使用。
3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3.1 阻抗法
在阻抗法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故障点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与故障回路阻抗成正比的关系,来有效计算故障回路的阻抗值,从而分析得到故障点到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快速故障定位。阻抗法实际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工程投资相对较少,但应用效果容易受到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1]。如果线路距离相对较短,根据阻抗计算得到的距离误差相对较大,通常在多分段、多联络复杂配电网中进行使用。
3.2 行波法
一旦电网发生故障,故障点线路两端就会直接传播暂态行波信号,通过对行波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就能够得到故障点信息。行波法通常可以分为单端法和双端法,在单端法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计算行波在故障点与母线之间往返时间来确定[2]。单端法使用相对简单,但对反射波识别能力相对较差。双端法识别可靠性高,但需要保证时间精准同步,并需要设置合理的数据传输通道,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在行波法实际使用过程中,波形识别难度相对较高。另外,由于投资的限制,行波法不适合在复杂网络结构中进行使用。因此,虽然行波法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应用越来越呢多,但由于网络相对复杂,各种分支线路相对多,应用成功的案例还相对较少。
3.3 信号注入法
在信号注入法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三相互感器当中注入一定特定频率的电流信号,由于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只能在故障线路中形成回路,因此在开展线路检测作业中,注入信号为强烈的故障线路。在实际注入信号的过程中,信号不会直接受到消弧线圈的影响,可以直接避免安装电流互感器,可以非常方便通过判断信号强弱来开展故障电位工作,实际应用效果突出。
为了避免电压互感器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对注入信号的质量通常有着较高的要求,应该避免出现注入信号频率过高现象的发生,信号强度也不能过低,否则容易受到分布电容和消弧线圈的影响,进一步造成信号检测难度相对较高,难以满足高阻接地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实际工程当中,经常会利用系统的谐振来注入信号,为开展接地电阻计算工作,提供必要的套件,提升对电阻的辨识准确率,但其对信号辨识装置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 零序导纳法
零序导纳法是在有功分量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直接利用了零序电压与电流零序导纳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利用零序导纳在平面的分布来实际选择故障线路,故障线路零序导纳的幅值会相对更大一些。在各种实际工程中,可以将线路测量导纳作为基准值,然后计算得到补偿导纳值,一旦发现补偿导纳值为负数,就表示线路当中确实出现了一定的故障,其中会使用有功分量幅值来进行判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判断的裕度。
另外,部分工程人员还利用故障点上下游导纳差异,并通过做差来得到区段的零序导纳,并使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来开子涵故障定位工作。在使用零序导纳法过程中,测量结果容易受到消弧线圈的影响,一旦线路参数分配不够平衡,就难以保证实际使用效果,通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使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开展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和定位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成果。为进一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避免电网在故障情况下出现弧光过电压的问题,对加装消弧线圈的谐振系统使用越来越多,单一稳定特征法使用越来越少。在故障定位中,故障定位策略会不断向着各种方法融合应用的方向发展。
4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技术和数学算法结合在电力系统应用情况会不断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对工故障特征进行过滤,并可以和各种故障特征有效融合起来。与一般的单一选线法相比,智能技术与数学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不断增加,其主要包括粗糙集理论、模糊集理论、神经网络、蚁群算法等。但目前一些研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资金训练选线装置。由于配电系统相对复杂,故障边界定位具有随机、多变的特点,如果使用单一的故障判定方法,往往各种局限性较多,有必要将智能技术与数学算法结合进行应用。另外,在开展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判断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故障原因分析工作,并认真做好数据仿真工作,能够对故障多变性和随机性综合进行考虑[3]。另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装置检测精度,保证选线正确率,对方案合理性充分进行评估,将理论和实践可以结合起来。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各种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和定位技术越来越多,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只有根据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关技术,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故障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