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思想浅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2022-12-28撰文谢敏振美术编辑丁国明赵霞
撰文/谢敏振 美术编辑/丁国明 赵霞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举旗定向谋划人才事业、高瞻远瞩规划人才布局、大刀阔斧深化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人才战略,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鲜明导向。
广开进贤之路的薪火相传
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其中第三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习近平对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化用。习近平将“天下英才”由教育对象易为使用对象,将“天下英才”由被动的“得”变成主动的“聚”,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升华,豪迈话语彰显爱才重才的深厚情怀。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深圳强调人才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1]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唯有如此,才能使各类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才能使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同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时对时代发展大势作出科学判断,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这段精彩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才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阐明了人才资源、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执政兴国的高度,多次对聚才、用才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2]
广纳天下英才的铿锵乐章
重视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积累,是20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鲜明特征。无论是20世纪初美国对英国的追赶,还是20世纪中叶日本对美国的追赶、韩国对西欧的追赶,以及发达国家科技领先和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人才优势引领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坚持把人才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持续释放爱才重才用才的强烈信号,谱写了新时代广纳天下英才的铿锵乐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3]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任务,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人才发展纳入法治建设轨道;从党的十九大强调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到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将“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纳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作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将建成“人才强国”确立为2035年远景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高瞻远瞩规划人才布局、谋划党的人才事业。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人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创新成绩单愈发亮丽、人才国际竞争优势稳步增强。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专业技术人才从2010年的5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7839.8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4]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如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已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广聚天下英才的谋篇定向
新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光辉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伟大事业。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局势跌宕起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抢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广聚天下英才指明了前进方向:“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一是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工作,基础和难点都在培养。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鲜明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巨匠。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和自信。二是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培养各方面人才,既要长期稳定支持在自然科学领域成绩突出、潜力明显的青年人才,也要造就大批社会科学领域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四是要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要释放人才活力,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五是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六是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开启新征程,我们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