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化变得更容易理解
2022-12-27冉浩
冉浩
生命的适应与演化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个对生命感兴趣的人都绕不开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就一直想写一本关于生命演化的书。恰逢2021年前后是我们课题组在演化方向上成果爆发的一年,在《自然》《细胞》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论文。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任何一项研究,但与有荣焉,且耳濡目染,获得了很多启发和灵感。创作这样一本书的时机到了。
编辑很支持我的想法,不过我们在书名上其实产生了一点小分歧,尤其是关于“进化”这个词。它译自舶来的英文单词“evolution”。目前,关于这个词的翻译,明显分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仍沿用传统译法;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废除“进化”的译法,改用“演化”。后一种观点认为“进化”中的“进”字暗含了一种向前发展的趋势,而且过于强调了“进”这个字,有将理解引向歧途的嫌疑——生物演化的核心,应该强调生物如何去适应环境,并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去发生变化,更何况生物演化的过程并不一定是“进步”的。我个人也倾向于使用演化这个词,我在这本书里也提供了相当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一些演化进程被大灭绝事件打断而与是否“先进”无关,一些看似“先进”的结构却在演化中最后被抹除,一些正在被弱化的结构在演化过程中再次被强化,等等。没有所谓的“先进”与“落后”,在环境筛选和塑造下,生命所需要的仅仅是适应环境,然后,活下去。
但“进化”这个词的根基实在太深厚了,以至于我們不得不考虑放弃它所带来的额外营销成本。于是,我们做出了妥协。书名使用“诡异的进化”,但我在序言的第一句话挑明“这本书的名字,除了‘的’字,我一个词也不认同”。
毫无疑问,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要讲好演化的故事,而不是拘泥于名词辨析。并且这本书还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演化再发生一次,地球会是怎样的景象?为此,我选择了生命演化历史上一些引人注目或出人意料的事件,比如肺和鳔谁最先出现(可能与你的认知不同,肺在鳔之前)、暴龙演化历史出现的断层、鸭嘴兽为什么会有10条性染色体(人只有XY或XX两条)、巴拿马陆桥造成的南北美动物大交流、深部生物圈的存在、反复发生的大灭绝事件等,并在最后一个章节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
就像序言中所说,限于本书的篇幅和作者的个人能力,相比波澜壮阔的生物演化,这本书不过是揭开了其中的冰山一角。即使如此,能将之与读者分享,也会让我格外开心。我也期待能与读者共同进步,本书权作抛砖引玉,也许在未来,某位读者就能给我们带来关于演化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