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精神的空间维度
2022-12-27李楚洋
1992年,钱学森在写给《美术》杂志的信中提出:“我国画家能不能开创一种以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信中不仅明确建议将城市山水概念作为美术创作的课题,更提出在城市大区域建设发展中,将中国山水画精神艺术性地应用于其中,从而构筑出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风貌。这些提议指出当时艺术家们在探索创作题材上的不足。
在当代城市的迅猛发展中,以水墨为表现介质传达城市景观与“人”的相互关聯。不仅对城市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建构有深度影响,也是当代水墨融合地域性表现的时代命题。提起当代水墨实际上是一个较为模糊宽泛的概念,在与传统水墨进行比较时,主要体现为风格学上的诸多表征,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与水墨表现语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当代水墨经历了诸如实验水墨、新水墨、新文人画、抽象水墨等一系列的表现形式。伴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各种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继涌入国内,一些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开始了将水墨由传统转向当代的尝试,从追求的目标来看,笔者大致将他们分成两种流派:一类倾向于保留传统笔墨方法,借助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重新建构新的水墨表现语言;另一类是主张完全摈弃传统的笔墨束缚,力求以水墨为媒介将传统文化内核与现代审美语境结体,创造新的现代主义风格。本文基于笔者在澳门长时间的生活学习,深度了体验这座有着中西融合特殊背景的旖旎海岛上的城市风貌,这里有着光怪陆离的都市大厦、有着色彩绚烂的南欧式建筑、有着各类宗教信仰不同肤色的熙攘人群。笔者将自己的澳门城市水墨创作体悟与在观念上的深入思考结合,试图分析这座在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的新文化语境下不断发展的当代城市水墨创作方法论。
当代艺术家的视角在社会急速转型的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震荡,艺术家个体由于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动引起内心的强烈变化,这种变化所导致的创作关切角度是极具个人体验式的,由此也构成蕴含独特经验意识、不可复制的个人视角。中国画最优秀的传统乃是“物我合一”, 即将客观物像与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情感融为一体, 如唐代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但时下创作者以禁锢的眼光看待中国画的传统, 他们只是全身心地将精力置于对古人形式规范、笔墨技巧的倾慕和摹画中, 却忘却或忽视了“心源”, 即个体精神与思想情感的存在。当代水墨艺术家在对待传统的观念上,首要问题是认清传统的生命力是相对的。如唐代绘画相较于宋,是传统的。宋代绘画相比于元代,也是在传统中延续发展的,可见笔墨是在不同时代中变化与发展的。许多艺术家片面得将某一种笔墨程式或符号认定是传统,这是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错误逻辑,也是对传统的误读。
实际上传统是一种内核式的文化精神,艺术家也应是基于这种文化精神,表现对客观物象的一种认识。笔者试图走出传统水墨观念的格局与模式,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下融入传统艺术精粹。笔者以为,在进行当代水墨创作之前,首先要厘清创作观念的来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搞清楚这些观念在多大程度上支配、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而这些观念是否被视为创作“文本”,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绘画首先应渗入哲学问题的思考,优秀艺术必须是基于传统文化精神上的情感表现,作品应呈现出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而哲学为作品的精神性思考提供了基础,艺术家作品也作为一种可视、可触摸的哲学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者在面对作品时除了视觉刺激之外,更多了内观文化体系的思考。绘画创作的本质是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双重性。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梅洛·庞蒂在其《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一书中提出可见的“形”与不可见的“意”的交织和交错。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现代城市不仅带给人们丰盈的物质生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情感、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作为表现中西融合文化语境下的澳门城市水墨创作者,将现代澳门城市中“可见”与“不可见”的眼中之景和精神意象通过当代水墨语言表现出来。将其作为审美与人文关照的对象。笔者基于两层学术思考,一是如何用中国画表现方法来呈现澳门当代城市生活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而是如何适应新题材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进行进行现代化转型。通过表现澳门的城市景观和民众城市生活传达现代审美旨趣,从而开启澳门当代城市水墨的探索。
近年来,澳门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大为改观,在一国两制的开放包容环境中,东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表现语言、视觉经验在这里彼此交融,使得澳门的艺术生态呈现与中国内地、西方都不尽相同的多样形貌。
澳门的城市地域差异不仅体现在现实空间维度当中,如半岛新建林立的高楼与低矮破旧的老式民居、各式宗教建筑与融合本地信仰的各类神庙等等,也体现在澳门城市民众的精神维度中。在过往历史中,由于神性和权利的支配,寻常生活中的细节常被忽视,而这些细节往往暗含着无限可供挖掘的艺术因素。我们应从都市生活中开辟颠覆理性原则和权利话语的实践,最终走向自由、审美的存在。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中贡献给世界一个强有力的哲学命题:话语即权利。福柯所言的“权利”指渗透于社会主体实践之中的,难以被人们感知却又无处不在的“支配人体的政治技术”,是一种带有司法之立法功能的支配性社会力量。在澳门的传统社会价值观里,宗教带来的支配性力量管理和约束着社会实践主体。因此在澳门城市水墨的创作中,应用福柯式的哲学思考通过水墨媒介手法表达各式宗教建筑的符号形构与民众精神信仰是澳门当代城市水墨创作课题重要的文化思考。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艺术品本质上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他认为:艺术符号的内涵是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表现。我们在谈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间本质区别时,总是习惯性的把人文精神、散点透视等视为两者的本质不同,实际上是不完全正确的,正如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生命与蒙养”、“吞天吐地”等观念描述的那样,中国水墨以其独有的笔墨符号建构了非眼中实景的胸中“乾坤”,画家将天地揽入胸怀,在内心构筑艺术生命体,以诗意的表现慢慢道来。因此我们在表现城市建筑形构时,可以从建筑文化符号特征出发,以山水墨象建构不规则的城市几何形态,现代城市建筑的本质特征包含着各种棱角分明的直线硬边,给人一种冰冷坚硬的金属感,而具有书写性的山水线质恰恰中和了这种冰冷坚硬的客观状态,使得冰冷的大厦具有“山水”的感性情怀。
澳门林立的新式高楼大多现代玻璃幕墙,玻璃幕墙的折射可以窺见澳门城市历史镜像与现实图像的契合点。笔者试图利用水墨的媒介,重构现实中的澳门城市建筑,同时重构一种水墨人文精神。以澳门为数众多的葡式建筑为例,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标记并凝固了澳门被殖民而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些建筑里的每一寸砖石都经历过不同时期的风雨洗礼。通过作为水墨艺术创作者的视角,笔者也试图在创作中通过色墨渗化、离线破形的形式重构水墨艺术与澳门历史影像的空间维度。
每每在澳门凼仔岛的科大教室中上课时,笔者总是喜欢从教室的落地窗向外眺望远处的风景,那些新式的高楼大厦,鳞次节比地包裹着老街区的低矮建筑。阴晴不定的光线变化下,隐约的威尼斯人大厦,在建的伦敦人大楼与吊车,还有官也街的老教堂等等,它们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排列形式,彼此交错,重新定格。笔者试图用现实与精神的空间维度作为主线,思考和探索传统笔墨在澳门当代水墨创作中的转型与定位,表现历史感厚重带有殖民文化色彩的澳门建筑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式高楼建筑群,此次有意味的尝试在笔墨的体系里重新建构水墨空间维度,也试图表现对澳门历史与人文的当代性思考。(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在读博士)
※该栏目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作者文责自负。
Li Chuyang graduated from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2012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and from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2015 with a master’s degree. He was admitted to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Arts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20 to pursue the doctorate degre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or Fan Yang. He is a membe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Chinese Painting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member of Jiangsu Youth Federation,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Jiangsu Young Artists Association, deputy director of Landscape Paint- ing Arts Council, special painter of Nanj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cademy, teacher at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and “Excellent Youth of Zijin Culture” awarded by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Jiangsu Provincial Committee.
李楚洋,201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20年考入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范扬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任教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紫金文化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