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2-12-27林志
林志
0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工程项目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发展部分。在以往工程管理中,通常会出现经济风险,若不实施有效控制,不仅影响工程的实施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要保障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就需高度关注工程管理的经济风险控制,通过行之高效的优化举措,合理化解工程管理中的经济风险,避免不必要纠纷,从而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1 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
1.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大型商务写字楼项目,位于沿海PT 市南部片区,地块为吹沙填海地,由7 栋高层写字楼构成,建筑总面积约560 0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30 000m2,地上建筑面积430 000m2,由2 栋32 层、2 栋30 层、2 栋25 层商务写字楼和1 栋17 层办公楼构成。因工期紧,如表1 所示,工程按专业划分为多个独立标段进行招标,整个工程融合了16 个一级施工企业,由不同企业负责不同专业、不同标段,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总体建设期限为780d,预期总投资约37 亿元,数额巨大,存在较大经济风险。
表1 工程招标划分情况
1.2 工程经济风险分析
对工程经济风险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如表2 所示,在不同阶段工程存在不同经济风险。对各阶段工程管理存在的经济风险展开分析,能够进一步加强工程风险管理,保证工程经济效益。
表2 工程管理不同阶段存在的经济风险
1.2.1 设计阶段的经济风险
设计质量将对工程建设费用、质量、工期等各方面产生影响,从而给工程带来经济风险。一方面,在项目构造设计上,目前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拥有偏高的构筑物设计安全系数,容易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项目地处吹沙填海地块,地质差,地下约30m 深的高灵敏度、高流塑性淤泥层存在极大不可预测因素(国内少见),地质复杂、沿海气候恶劣、强腐蚀性等环境因素对设计人员的经验提出极大考验。项目设计人员如果出现设计错误,导致工程后期不得不进行变更,也将带来较大经济损失[1]。此外,项目复杂,项目设计参与专业繁多,各专业间沟通不畅将导致设计缺乏现场适用性,给后续施工带来较大经济风险。
1.2.2 招投标阶段的经济风险
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存在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施工图纸与工程量清单存在不相符合的问题、二是计量规格和工程量清单项目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三是投标施组导致的经济风险。
首先,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通常都会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招标工作。由于初期实际的图纸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在后期的施工中,施工图纸的内容往往都会和初期设计的图纸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部分建设单位为了规避风险,还会在合同中增设一些规定,使得这种变更造成的综合标单价格增加由施工单位承担,从而对施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风险。
其次,针对计量规格和工程量清单项目不匹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施工单位应用的计量规格和清单内容与项目之间存在差异;二是由于招标文件中没有对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给出明确的指示,企业只得自行制定计量规则。
最后,在投标施组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更好地中标,施工单位对招标指导性施组不会做出较大突破,从而造成了一定的亏损;二是施工单位对投标施组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招标过程中存在一定压缩成本的行为。
1.2.3 合同签订阶段的经济风险
一份健全的合同能有效预防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但是在目前工程管理中,在工程合同签订环节存有重大经济风险。首先,由于工程现场的地质稳定性、天气条件以及市场材料价格的浮动等无法预测的因素,会对项目承包商的施工工期造成影响,为项目承包商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由于业主自身的经济问题,在预付款环节无法按时支付,也会为工程管理带来经济隐患。最后,由于合同条款的矛盾性造成的权责不明确也会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工程若出现重大问题,如果未按照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解决,会使施工企业处于被动状态,进而引发经济纠纷。
1.2.4 施工阶段的经济风险
施工阶段是工程成本产生的主要阶段,工程造价受人员、材料价格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工程经济防线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具备很强的组织及造价分析能力。首先,工程开展前期,按合同约定,施工单位需要自行考虑场地平整、供水、供电等三通一平问题,前期踏勘和调研工作不充分的话,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其次,工程工期为780d,需要的钢材、水泥等材料可能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而工程材料费约占工程造价60%,一旦主材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业主与施工方都可能承担较大成本变化风险;第三,本工程约定总承包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总承包服务费,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管理,如表1 所示,甲方直接发包的其他专业单位,涉及单位众多,协调量大,管理难度较大,对工期的影响较大,可能承担较大的经济处罚风险。第四,在人员方面,参与项目建设单位众多,选派管理人员在管理手段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工程各专业交叉施工多,给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等各项因素带来较大影响,导致工程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同时,工程采取劳务分包管理方式,现场施工人员大多数来自劳务分包,能够使企业经费负担得到减轻,但也将造成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不一,给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带来困难[2]。在人员安全意识差、施工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劳务纠纷,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工程产生较大经济损失。
2 工程管理过程中经济风险改进策略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认识到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都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需要做好以下改进措施:
2.1 遵循科学风险管理原则
(1)需要遵循预防原则,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使工程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可以科学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风险管控计划,使工程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为提高工程风险监管水平,还应建立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对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合理分析,对工程风险隐患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例如:国有性质的建设单位,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且自身工程管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委托第三方采用全过程咨询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而市场化程度高的施工企业,除了建设有效的内控体系外,应重视各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需要遵循应急原则,认识到工程经济风险带有的突发性,通过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应对各种经济风险,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结合工程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需要制定应急处理预案,采取风险转移、规避等措施进行风险全面防控,达到工程经济风险管控目标。例如,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而非保险型转嫁方式指通过合同的方式转嫁给另一方,均可视评估情况采用。
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工程所在地的政策、公共关系、业主实力、资金状况等进行摸底,结合实地环境、当地材料及用工市场等进行考察,明确工程经济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加强工程外部环境的准确研判以及动态变化的预判,从而掌握工程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主动进行风险防控。
2.2 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风险能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企业要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使企业各级领导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风险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通过规范的风险管控制度和机制去防范风险和规避风险。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包括两个层面,战略层面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层面的风险控制。在完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实施措施:
(1)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内控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从上往下推动,最终上下结合。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内控规范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统一。
(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一套可操作体系。适应性原则是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强调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可操作性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脱离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与经营管理难以有效契合的体系,最终将导致内控建设走向失败。
(3)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建设培训。企业在风险及内控方面往往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不科学,很难单独建立起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手册,因此,在体系建设之初,寻求专业中介机构的指导,加强内控业务培训,为企业内控建设出谋划策,既可以避免企业走弯路,提高建设效率,又可以加强风险管控及内控建设的科学性。
(4)企业要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完善信息响应机制。风险管理基于事前预防,是一种规避企业风险的决策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管理,规避企业在投资等方面的风险,减少企业非正常情况下的损失,保持稳定持续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是基于事实的决策,需要建立起公司的信息收集和响应机制。在详细数据统计的情况下,做出投资等方面的决策[3]。
2.3 完善工程风险管控措施
在工程设计阶段,在充分考量工程经济风险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法,减少后期设计变更带来的经济风险;另外可以采用限额设计手段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设计的失误或遗漏进行经济约束。针对设计变更,需要利用合同进行约定,后期一旦发生变更可以通过索赔对工程损失进行控制。
在招投标阶段,要合理划分施工内容及标段,同时做到公平、公正评标。为使合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对招评标、报价等文件资料进行复核,并组织合同交底,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便及时发现合同存在的漏洞,实现经济风险有效控制。合同各项条款需要由双方协商完成,施工方应树立索赔和维权意识,及时发现不合理条款,避免自身承担过大经济风险。
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应加强人员、材料价格、交叉施工等各方面因素的管理,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及合同工期节点的风险监控。比如在材料采购方面,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制定合理采购计划,避免工程造价受材料价格变动影响过大。在材料进场前,加强质量检查,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针对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安全和技术培训,使人员技能得到提高,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严格树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对人员形成有力约束,从而使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等各方面得到严格管控,使工程经济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4 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力度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施工质量受工程施工成本影响,所以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能够高效旁避工程质量造成的风险。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力求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增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力度,保障施工方案的高效性、科学性,以免施工方案中存在不良问题而严重制约施工质量。然后,加大对施工细节监管,施工者在实际施工中,质量管理机构应安排监管者监督施工,以免施工者违规操作。并且,需对竣工部分及时检测,以保符合施工质量标准。最后,全面加强施工者专业素养,确保施工者的业务水平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采用以上举措,不但能高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还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风险。
2.5 提升管理者风险防范认知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针对整体工程建设而言,全面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能够有效完成经济管理的防范工作。首先,在工程风险防范管理中,力求管理者以正确、发展的目光看待与分析工程经济管理工作,逐步提升自身整体素养。其次,应该把经济管理工作全面贯彻到每道施工细节中,力求每个工作者责任分明,权责明确。最后,力求所有管理人员正确看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经济风险,做好相应记录工作,同时构建高效的处理策略。
3 结论
通过分析项目各阶段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风险类型,在实践工作中,掌握工程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风险,遵循科学风险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风险监控管理,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和预防,减少工程产生的经济损失,使工程管理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创造可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