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人口老龄化加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思考

2022-12-27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倪婉瑛

区域治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倪婉瑛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首先影响劳动力供给

人口总量以极低水平增长或负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在一定的经济形势下,人口增速减缓或负增长有助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人口总量以极低水平增长或负增长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储蓄水平降低,同时还会降低消费需求,削弱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力。这些变化也意味着过去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传统因素的作用在减弱。从积极方面来看,劳动力总量的减少,将增加企业实际的用工成本,间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以此来削弱高成本的劳动力消极影响,同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次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本身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与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需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深度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

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根据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结合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表明未来老龄化程度将会继续加大。通过分析老龄化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影响,以老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情况分析得出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减少居民储蓄的结论。实施灵活人口发展政策,是减少社会不稳定性因素,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改变消费需求的结构和消费水平。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要弱于劳动年龄人口,所以人口老龄化会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护理服务等有着较大的需求。

第三,对劳动生产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通常来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导致具有较低劳动生产率的年长劳动人口比重提高,即意味着整体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二、应对措施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导向,积极鼓励生育并完善生育保障与服务体系,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尽管目前“普遍二孩”政策的实际收效低于预期,但从长远来看,全面放开生育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增加劳动力供给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的人口政策不仅是单纯放开生育,而是要创办配套服务机构,建立起涵盖“家庭支持、婴幼儿托育、生育医疗保障、女性就业保护”等一系列鼓励与支持生育的服务与保障体系。

(二)依据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与效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国家更加注重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训练,而且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能够创造出大量新型工作形态。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和大数据被广泛应用,成为推动服务业运营和服务效率提升的关键。数字经济创造新服务业态和新兴就业形态,实现供需链接与精准高效服务,推动传统服务形式的转变。

(三)推进终身学习战略,削弱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红利的影响

过去三十年里,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国家政策的正确领导下,中国GDP持续高速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涌现了大量的工厂,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红利显现。

随着城镇化加剧,城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城市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中国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极大地扩大了内需,人们对住房要求提升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大量的人口也使中国的内需加大,人民的基本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同样强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老龄化加剧,2022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超过新增人口数量。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刘易斯拐点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中国的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

尽管深度老龄化使得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但人口结构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目前,立足我国实际,应积极推进实施“终身学习”战略,加大教育与培训资源对生命周期的覆盖力度,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实施“终身学习战略”,有利于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也是促进老年人终身发展的举措。学习不仅使老年人更新了文化知识,陶冶情操,延年益寿,还满足了老年人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生活品质,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不止拘泥于吃穿住行的基础养老方式,学习意愿也不断提高,因此开发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课程,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育模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势在必行。

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微信等网络商铺在不断推送服务中建立信任,借助数字化服务搭建起在线学习平台,增加潜在付费用户。通过持续输出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知识产品,满足老年用户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建立签到打卡、阶段性笔试、学习成果展示、老师点评等互学互助督导机制,提升学习氛围。今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形势会成为老年教育市场的常态,老年教育机构实现与社区无缝对接,开展线上线下直播教学模式更是发展趋势。这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能学到自己喜欢的新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社区优势,创办社区老年大学,为年轻人树立学习榜样。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受教育的愿望逐步增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有些地区出现排队报名上老年大学还排不上号、很多课程都排到了一年后的现象,可想而知,老年群体对于老年大学需求的强烈。老年大学受追捧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于陪伴的需求。很多老人退休待在家中无人陪伴,子女忙于工作,没时间经常陪伴他们,也有的是空巢老人非常缺少陪伴,因此老年人希望在老年大学找到一些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老伙伴,互相陪伴、聊天,减少一个人的时光;二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能够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人,基本无需担心物质生活,同时也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学习,因此想要通过上老年大学,培养自己的爱好或弥补年轻时的缺憾,希望在自己晚年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三是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年轻人求知欲。打造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进入大学不断学习新知识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也影响着年轻人的学习心态,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让年轻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整个社会向着学习型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

扩大优质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依托社区教育体系开展老年教育,成为新时代老龄教育发展的方向,社区老年大学的创办,无疑缓解了老年大学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仅给老年人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还未他们提供了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场地以及结交朋友的平台。

(四)加强健康投入,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促进对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继续推动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体制改革创新,切实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性、老年人长期照料筹资与供给、医养结合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特别对大龄劳动者与老年人,要注重加强职业健康服务和职业病防治,改善他们的职业环境。

(五)提高医疗服务对老年群体的便捷性,建立完善医养结合养老保险体制

近年,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加深,目前医院无法满足既能养老又能进行医疗服务的需求,很多患病老年人在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辗转,不但使一些医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无形加深了老人的痛苦,增添了亲属的负担。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结合,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日常生活照料、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服务,还充分提高了社会医疗和养老的资源利用率。

首先建立预防和干预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失能早逝情况的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主动积极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老龄化,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幸福指数。其次为已经患重大疾病或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精准的长期照护服务。建立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开发更多适合医养结合的服务保险品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加快长护保险的推广范围,增设康复、护理、回访制度等相关内容,降低失能、半失能老年病人的发病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扩大保险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实实在在普惠百姓。

这样不仅能够推动建设具有更强积累功能(鼓励储蓄)的养老方式,更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筹资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因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新的储蓄动机,保持高储蓄率,增加未来经济的供给潜力。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灵活的退休机制

加快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的同时提高基金的管理水平和收益率,大大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年设施供给、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具体措施包括:落实工作责任和广泛动员各方参与等。面对劳动年龄人口的日趋老化,合理延长退休年限,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退休机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筹资压力、提升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

(七)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开发银发经济,使其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谈到银发经济,首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政府要强化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保障每一个老年人老有所养。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大,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银发经济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老龄化程度高的一些发达国家,银发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十四五”期间,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特别是1962年以后出生在“婴儿潮”中的人口,现在陆续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些新的老年群体,物资储备更加充实,他们的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更强,所以老年消费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说到银发经济,其实顾名思义就是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不仅包含传统的日常消费,还包括长期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等新型消费,以及科技赋能下的智慧产品和服务,还有居家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可以说是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内容非常丰富,产业链也很长。

我们说大国重器固然不可或缺,老年制造同样关系民生。年轻人和儿童的服务供给丰富,老年人的服务市场同样未来可期。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研究制定相关专项规划,就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老年用品产业、科技化智能化升级等领域加强系统谋划。二是支持产品创新。制定老年用品服务目录和质量标准,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

(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拥抱网络和智能终端,但是许多老年人在用手机办业务的时候仍然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政府应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持续推进老年用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社会各界应建立倡导网络适老媒介素养的风尚,建立适合老年人多维支撑的网络体系,通过评选网络素养文明家庭,树立代际反哺文明典范。还要健全适老素养培训体系,督促公立学校、老年大学优化网络素养教育,提供简明易学的教材和课程。积极落实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对网络适老问题与学界共同跟进研究,加快实施落地。

在家庭中建立良性代际反哺氛围。家庭是提升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落实网络适老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媒体等宣传方式倡导后喻文化,让年轻人对父母也像小时候父母对自己那样有耐心、有爱心,帮助他们慢慢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让老年人享受信息社会的成果。

媒体应为家庭互助反哺提供内容、平台、场景等方面的分类服务。老年人自身也应积极面对网络的智能化创新功能,按需学习,主动拥抱互联网,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九)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美德,建设敬老、爱老的友好型社会

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贯精神财富。在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同时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敬老助老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积极倡导“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加强涉老宣传,通过媒体、公益宣传栏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空巢、失独、留守、贫困老年人是最需要社会关心的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助老,发挥社区居民和志愿者作用;积极倡导家庭养老模式,出台支持家庭成员与老人共同生活、临近而居,依法履行赡养义务的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家庭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尽可能地得到亲人的关爱;提升养老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营造“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和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为构建美好家园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世界人口日》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