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明和血除痹法治疗下肢痹证经验探析
2022-12-27张莉唯朱莉莉周英梅朱晓云
张莉唯 朱莉莉 周英梅 朱晓云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29)
下肢拥有人体50%的骨骼、肌肉、血液,70%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由双下肢完成。若下肢为外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不畅,或劳损日久,气血亏虚,可出现关节、筋骨、肌肉的疼痛、麻木,进而活动障碍,日久可致关节变形,甚者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之“下肢痹证”范畴。《症因脉治》[1]论痹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下肢痹证常见于骨与骨关节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如骨软骨炎、骨质增生、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某些代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可致下肢血管动脉狭窄、闭塞,进而肢体慢性缺血以及神经纤维受累等,亦可引发下肢痹证。
刘喜明教授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出身中医世家,潜心临床30余年,对痹证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下肢阴血不和,脉络不利,筋骨失养,痹证由生。刘教授治疗下肢痹证多采用和血除痹法,活血养血并用,化浊祛瘀以畅脉络,益肾养阴以滋血源,内外同治,攻补并举。笔者有幸跟师随诊,受益良多,现将刘教授运用和血除痹法治疗下肢痹证之经验介绍如下。
1 下肢正常活动之生理基础——血和脉畅,筋柔骨正
血主濡之,形、体、官、窍均离不开阴血的润泽。《金匮钩玄》[2]论荣血,“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下肢为足三阳、三阴经通行交汇处,经络血脉丰富,筋膜骨肉汇聚。《灵枢·本脏》如是阐述血与筋骨关节的联系:“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筋骨之间常有营血濡润,则骨正筋柔,肢体活动自如。
2 和血除痹之立法依据——虚滞互见,筋脉不利
刘教授认为,血濡四肢筋脉,下肢痹证缠绵难愈的病机关键在于血不和,病性以虚为本,以滞为标。劳碌过度或年高体弱,下肢筋劳而损,多见血虚失养,故常见肢体麻木不仁、乏力。《景岳全书·论痹》云:“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正虚则更易受外邪侵袭,阻滞筋脉,加之本已虚行无力,脉道涩滞,停而生瘀,更使新血不生,则见下肢疼痛、活动不利,甚者畸变。
3 和血除痹之核心治则——活养并用,生新除旧
根据上述病机,刘教授确立治疗下肢痹证的核心治则——和血除痹法,即养血之虚以濡筋骨之损,活血之瘀以行脉络之滞,生新除旧,谓之除痹。
若论除痹祛邪,医者常使用除风寒湿通络之品,但此类药物大多辛苦性燥,过用易伤阴血。刘教授结合下肢痹证之血虚血滞的特点,常以四物汤为基础化裁。四物汤乃调血之专剂,最早见于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刘教授临床运用此方注重圆机活法,不拘原方,血虚者重用当归,肝阴亏者重用芍药,肾阴虚者重用熟地黄,郁滞者重用川芎,随证进退[3]。治疗下肢痹证刘教授最常取当归、芍药,二者辛温配酸敛,共奏养血通滞柔筋之效。当归《景岳全书·本草正》称之为“血中之圣药”“血中之气药”,味甘则补养,气辛则通行,甘温和血。芍药《神农本草经》言之可“除血痹”,白芍酸敛善柔筋止痛,炒者宜和肝养血,生者偏敛阴平肝,麻木不仁显著者常用至30g以上。阴虚失养者常合地黄,生者善清,熟者善补。针对下肢痹证,刘教授常将行活血行滞之效者由川芎易为引药至下肢之品,如引血下行之川牛膝、入络逐瘀之虫类药,并常配伍丹参、桃仁、沙参、麦冬等以助活养之效。
4 和血除痹之应用延伸
和血之除旧,不止在活血,若外邪侵袭或病邪深入,应配合祛邪之法;和血之生新,不仅在养血,亦在益肾,肾精充盛,即源头活水,血自充沛。下肢痹证患者多为久病,多虚多瘀,且易受阴邪,伤及脉络筋骨,应详察病情,随证施治。刘教授用药兼顾虚实且有所侧重,邪浊重则先侧重祛邪,解除瘀滞后再加强补虚之力,以巩固疗效。
4.1 化浊祛邪以复血脉周流 六淫邪气中,寒湿属阴,易袭阴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湿浊趋下,易侵下肢,阻滞血脉,症状以下肢闷、胀痛为著,提示局部气机不通,化浊之要在调畅气机,刘教授常用鸡鸣散加减。鸡鸣散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4],被称为“治脚第一支药”,原方药物为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桔梗、生姜、紫苏茎叶。临证常取木瓜、槟榔、紫苏叶,主宣畅气机、化浊行滞。木瓜“主治湿痹邪气”[5](《名医别录》),为舒筋化浊要药;槟榔“主治诸气”[6](《本草汇言》),破滞气、下痰气、散脚气;紫苏叶辛温宣散,理气机而复水运。又常配以薏苡仁,渗湿除痹,“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神农本草经》),生者甘凉偏清热,若炒则性缓偏健脾,更宜脾胃虚寒者。若寒聚则痛甚,常见膝痛,关节处筋膜结聚,宜使用驱寒之法。刘教授常采用中药熏洗局部关节,使温散祛邪之力直达病所而不过伐全身正气或燥伤阴血,常用细辛、桂枝、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等。
4.2 虫药搜邪以清血络瘀滞 下肢经脉纵行,足经络脉自膝以下分出,若下肢痹证日久,气血停滞,瘀浊邪气深入络脉,症状以疼痛不仁为著。虫蚁性动走窜,入药则可通行气血经络,朱良春先生评价虫药搜剔窜透,可使浊去凝开,经行络畅,以除顽痹[7]。刘教授治疗下肢痹证常灵活配伍虫药。土鳖虫味咸入血,破血积、血闭,又入腰脊,强筋接骨,最适久病正虚血瘀之痹;全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效佳,适宜久痹关节痛甚者,但因有毒,不宜久用、过用;地龙性寒,适宜热蕴之痹。临证结合虫药特性选用,同时配伍他药,以增祛邪通络之效,中和虫药猛燥之性,使祛邪不伤正气。
4.3 益肾强骨以养精血之源 筋骨受精血滋养,为肝肾所主。若见肢体重着、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或肢体畸形、强直者,以肾中精少为本,周学海《读医随笔》[8]有言:“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精血同源,精亏及血,而致筋骨失养,多见于产后妇女或年老久病、及肾及骨者。刘教授常用温、凉、填、涩、通五法补肾[9],针对下肢痹证肝肾不足者,常用熟地黄、山萸肉、杜仲、菟丝子、巴戟天等温肾而不过燥之品;若见阴虚或伴阳亢者,常用知母、龙骨、牡蛎、龟甲等育阴潜阳之品;若精血大亏,督脉空虚,病至骨痹者,则需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如鹿角片、紫河车、阿胶等。且虚常夹瘀浊,注意结合前文之祛邪法。
5 验案举隅
5.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活养并用,通络荣经
案1.张某,男,85岁。2020年2月18日初诊。
主诉:右腿麻木疼痛4个月。4个月前突发右腿麻木疼痛,起初为大腿部麻木疼痛向下蔓延至小腿外侧,神经肌电图检查:双胫、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未引出肯定波形;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减低,右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肯定波形;胫前肌记录波幅减低。先后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行针灸、按摩、理疗、雷火灸以及神经阻滞麻醉等治疗,收效甚微,有加重之势。因疫情原因无法面诊,由家属转述症状:自觉双侧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双脚踝以下酸胀疼痛并伴明显水肿,脚掌全无知觉,不能行走;眠浅,纳可,二便调。既往史:患糖尿病多年,血糖调控情况不详;有肝硬化、房颤史。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痹证(阴血亏虚,瘀血阻络)。治法:养血活血,祛瘀通络。予和血通络汤。处方:
当归12g,川牛膝15g,炒白芍15g,土鳖虫6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20年3月3日二诊:药后小腿外侧疼痛明显减轻,仍有脚踝以下麻木酸胀伴轻度水肿,脚已有知觉,但觉站立时脚下如有物阻碍,不能踩实。纳可,二便调。通过照片观察舌象,舌质嫩瘦,苔薄黄腻,分布不均,中间有剥脱。予初诊方加木瓜10g、生白芍15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3月17日三诊:进至二诊方第6剂时,明显感觉下肢酸胀减轻,脚下变实,已可行走,睡眠明显好转,时而晨起微出虚汗。舌瘦红,苔中间仍有剥脱,但舌苔较前增厚,分布较前均匀。予二诊方加炙龟甲10g(先煎),14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3月31日四诊:患者下肢疼痛已大减,脚轻微麻木酸胀,以小脚趾最为明显,行走时右脚乏力,外缘着地,脚掌不能踩平。舌瘦、质红,苔较前转薄,仍中间剥脱如指甲盖大小。予三诊方去当归、木瓜、生白芍,加熟地黄15g、焦槟榔6g,川牛膝加至30g,炒白芍加至30g,14剂,煎服法同前。
此后2年以滋阴养血、通络荣经法继续治疗,至2022年4月12日就诊时,患者已可正常行走,下肢有力,无疼痛麻木,脚掌不能踩平已不显,仍右脚掌轻度知觉减弱,自觉踩地有不实感。
按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为特征。本案患者高龄加之消渴日久,望舌可见剥苔,以气阴亏损为本。而患者曾多次行雷火灸、针刺等治疗,过行气血而加重耗损,贻误病情。《素问·逆调论》云:“荣气虚,则不仁。”血虚失荣,则见麻木不仁;瘀滞入络,则见酸胀疼痛。刘教授基于四物汤养活并用之立法准则,参叶氏辛润通络法[10],拟和血通络汤。组方以当归为君,辛甘温和血;炒白芍润养营血;土鳖虫搜剔络脉之瘀;川牛膝活血强筋,引气血下行。因患者下肢血虚血瘀错杂深重,和血通络法宜贯穿治疗始终。肢体酸胀乃浊邪阻滞,故二至四诊先后以木瓜、焦槟榔化浊以辅助通络活血;患者治疗后疼痛渐轻,知觉渐复,瘀血渐化,故二至四诊逐步加强补血益阴之力,加生白芍、熟地黄、炙龟甲等以荣养经络,固本生血。本案患者宿疾迁延,为病痛所苦,以和血除痹法治疗初期即见显著疗效,久虚夹实,难以速愈,以滋阴和血、通络荣经法坚持久治,预后良好。
5.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化浊行滞,滋养精血
案2.郑某,男,64岁。2020年10月29日初诊。
主诉:间断双下肢麻木疼痛5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1个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双下肢麻木疼痛,未予重视。1个月前双下肢麻木加重,伴间歇性跛行。刻下:双下肢麻木,以脚掌最为明显,行走200~300m后出现双小腿闷痛、无力,伴跛行,休息后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股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侧股浅动脉闭塞(左侧股浅动脉狭窄率60%~70%,右侧股浅动脉上段狭窄率80%~90%)。空腹血糖(FBG):9.7mmol/L;餐后2h血 糖(PBG2h):12.4mmol/L;血压(BP):130/72mmHg(1mmHg≈0.133kPa)。既往史:患2型糖尿病12年,高血压病8年,脑梗死近1.5年。西医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诊断:脉痹(湿浊瘀血阻滞脉络)。治法:化浊通脉,活血行气。予鸡鸣散加减。处方:
紫苏叶6g(后下),木瓜10g,焦槟榔9g,土鳖虫6g,川牛膝15g,吴茱萸3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20年11月15日二诊:药后脚掌麻木减轻,行走仍小腿闷疼、间歇性跛行,近2d下肢自觉较前轻松,行走300m后仍下肢无力;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FBG:8.5mmol/L;PBG2h:9.8mmol/L;BP:135/75mmHg。化浊之法已有效验,转以滋阴通络,予刘教授自拟之滋阴通络汤,处方:熟地黄15g、炙龟甲10g(先煎)、当归10g、川牛膝15g、土鳖虫6g、炒薏苡仁30g,28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12月13日三诊:下肢有力,无沉重感,行走300m内下肢轻松,300m以上小腿发紧,500m以上小腿疼;口干,夜间明显,纳可,二便调;舌胖偏嫩、暗红,苔薄黄干,脉沉弦细。FBG:8.4mmol/L,PBG2h:9.5mmol/L,BP:128/75mmHg。考虑以肾虚血瘀为本,增滋阴活血之力,处方:熟地黄30g、山萸肉10g、生山药15g、土鳖虫6g、川牛膝30g、丹参30g,28剂,煎服法同前。
2021年1月10日四诊:现患者可行走700m,行走500m以上自觉下肢无力,700m以上腿疼伴腰酸,无腿胀,时而牙龈痛;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 沉 细。FBG:7.9mmol/L,PBG2h:10.0mmol/L,BP:132/75mmHg。予三诊方去土鳖虫、丹参,加盐黄柏6g、炒杜仲10g,煎服法同前。
后继以滋阴通络法巩固,2021年11月7日复诊时查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内膜增厚伴多发斑块,双侧股浅动脉狭窄,侧支血管形成。患者可正常连续行走700m,下肢无力、麻木及疼痛均不显,病情趋稳。
按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归属于中医学“脉痹”范畴。本案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处于功能障碍期,病邪尚在血脉,已显深入之势。湿浊郁滞血脉,故其疼痛特点以闷痛、胀痛为主。《素问·调经论》载:“病在脉,调之血”,血滞是脉痹根本。然气为血帅,是故气滞则血不和,治当理气和血。患者消渴日久,肝肾之阴已亏,故伴见乏力、夜间口干。初诊先以鸡鸣散合活血之品化浊行滞以调畅血脉。二诊时患者麻木症状减轻,治浊邪之标已显效,故转而滋阴通络以治本。滋阴通络汤乃刘教授自拟方,为和血除痹法之另一主方,此方在活养基础上加滋养真阴之品,由熟地黄、炙龟甲、当归、川牛膝、土鳖虫、炒薏苡仁组成,滋养精血以强筋骨之本,充沛生血之源,疏通脉络瘀阻,与西医学治疗本病重视恢复血运的治则不谋而合。三诊仍以滋阴活络立法,患者小腿紧痛且夜间口干明显,说明阴亏血瘀显著,故增熟地黄、川牛膝之量,并加入丹参,以山萸肉、生山药易炙龟甲、当归,以滋养肝肾之阴为主,不予大队补剂以免滋腻。四诊时患者下肢无力感较重,暂缓使用通络活血之品,加炒杜仲扶正以强腰膝,因伴牙痛而予盐黄柏清虚火。本案患者基础病繁多,病性虚实交错,仍难以速愈,后期巩固以滋阴养血兼活血通脉之和血法为主,病情平稳向好,下肢侧支血管建立,印证和血之效。
5.3 半月板损伤——外治逐邪,内服和血
案3.李某,男,48岁。2016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行走后右膝疼痛1年,加重伴跛行2个月。患者平素热爱运动,喜爬山,1年前出现行走2~3 km后右膝疼痛,2个月前出现疼痛加重伴跛行,上下楼梯困难,下楼右脚不能着地。外院行膝关节MRI示:右膝半月板损伤,半月板退变,累及半月板的关节囊及关节面边缘,无游离体。经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口服吲哚美辛等治疗均无显著效果,外院建议手术治疗,因顾虑手术特来我院求诊。刻下:右膝关节疼痛,轻微肿胀、怕凉,不能伸腿,跛行;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嫩苔薄黄,脉沉弦。查体:右膝关节间隙压痛点明显,麦氏征阳性,研磨试验阳性。X线摄片示: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中度骨质增生;尿酸、血沉、风湿常规等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断:右膝痹证(阴血不足,外邪侵袭)。治法:养血祛瘀,散寒除湿。予四物汤加减。处方:
内服方:当归15g,炒白芍15g,川芎9g,土鳖虫6g,川牛膝30g,炒薏苡仁30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外用方:羌活15g,独活15g,透骨草10g,细辛10g,川芎10g,桂枝15g。28剂。每日1剂,水煎,熏蒸患侧膝关节,蒸至微微汗出为度,避免烫伤。
2016年10月18日二诊:电话沟通,自诉现右膝疼痛显著减轻,仍轻微跛行,嘱按上法继续内服加熏蒸1个月。
2016年11月22日三诊:右膝疼痛、肿胀已轻微,可自行上下楼梯,伸腿已正常,但行走稍久下肢无力,膝盖无怕冷。进入冬季后,时有流涕、打喷嚏,伴流泪,无咽痛,时有左侧头痛,体力可,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辨为营卫不和、湿瘀阻络,治以调和营卫、祛湿化瘀,方选桂枝汤加减。内服方:桂枝9g,苍耳子9g,炒白芍18g,当归15g,土鳖虫6g,川牛膝30g。外用方:羌活15g,独活15g,桂枝20g,透骨草30g,伸筋草15g,川芎15g。均28剂,方法同前。
2017年12月随访,患者膝关节活动自如,可正常外出旅游活动。
按语:患者平素热爱运动,喜爬山,膝关节积年累月磨损退变,失于荣养,此乃“本虚”;居于东北气候寒冷之地,风寒湿邪侵袭膝关节局部,闭阻经脉,膝部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此乃“标实”。《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膝者筋之府”,筋受血濡养。刘教授以四物汤化裁内服以和血。方中炒白芍、当归、川芎合用,养血活血,加炒薏苡仁利湿,土鳖虫化瘀,川牛膝引药下行。二诊时疼痛缓解效果明显,效不更方,继续内服外用治疗1个月。三诊时因患者出现流涕、喷嚏等表不和之症状,调整主方为桂枝汤以解表调和营卫,并合和血通络汤之意,共奏和血之效。半月板一旦损伤,极难恢复,加用外用熏蒸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外用方中羌活、独活味辛苦性温,能逐风胜湿,通利关节,宣行脉络;透骨草善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川芎活血止痛;桂枝、细辛温经散寒止痛。诸药合用熏蒸患处,驱逐固结局部之寒湿。三诊时患者膝关节怕冷已消,仍肿胀疼痛,去细辛加透骨草、伸筋草以增祛风除湿之力。内外同治,祛瘀生新则血和,荣筋强膝,从而疼痛得以缓解,关节屈伸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