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
——以山西省S县典型村为例

2022-12-27中共祁县县委党校王玫

区域治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要素资源农村

中共祁县县委党校 王玫

一、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困境

(一)政治层面

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推动。需要各方力量有机结合,形成成熟的长期推进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但目前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各项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乡村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滞后,配套的政策体系不健全,资金借贷程序不顺畅等因素阻碍了产业的振兴;二是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纵横向产业链条的各方主体还未能形成有效的沟通模式,出现与民争利的情况,不利于形成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间接影响产业融合。

(二)经济层面

1.资源要素利用率低

任何生产活动都需要投入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且这些生产要素的质量高低影响生产效率的高低。例如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通过有效整治才能提高质量。现阶段,乡村呈现农地细碎化、农村宅基地凋敝、乡村空间衰败的景象,土地要素供给的整体质量较低,无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资源支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提高土地质量,土地整治是可行途径,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被治理主体众多,土地整治交易成本极高,使得土地整治无法推进,从而不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充分利用政府、村集体、市场等各自的优势,化解产业振兴过程中资源要素利用和分配的难题,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利用。

2.经济产业单一

农村产业发展多以单一产业作为经济支撑,且大多以农业产业为主,没有深加工,无法形成产业链条,产品结构单一且附加值不高,第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是因为缺乏多元主体的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支持城市发展、资源向城市流入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流入农村的资源要素相当匮乏。这样的情况下,急需社会各界资源的引入;二是因为有的地方缺乏专业指导和规划,不会科学论证,盲目跟风种植投资,产品个性不足,缺乏文化品味和创新性,导致质量不高且缺乏竞争力。

(三)社会层面

产业振兴的主体直接关系到产业兴旺由谁来推动和带领,没有产业主体的枝繁叶茂就没有乡村产业的兴旺发达。但当前农民的自治意识不强,参与培训和农村公共生活的积极性不高,经济和市场意识淡薄;加之农村又缺乏各类主体的参与,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和资源储备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吸引和鼓励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电子商务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这严重阻碍了产业振兴的进程。

二、有效治理助推产业振兴的实践

解决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困境,需要长期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找对方法。本文以山西省S县典型村的治理模式和乡村产业发展为样本,了解各个典型村的治理特色和产业发展情况。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是如何推动产业振兴的,进一步提炼出乡村有效治理对产业振兴的内在作用机理,破解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难题。

(一)A村“善治”引领,产业兴

A村位于S县城南部外沿,整体轮廓为南北长条状,交通十分便利。A村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认识到有效的农村治理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因此,A村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A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完善自治、法治、美德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有活力、和谐有序的新农村。全村形成了“一生产基础、二产业领先、三产业推进”的协调发展模式。

1.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A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导向,加强民主自治,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的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度标准保障的作用,从阵地建设、组织生活、组织纪律等方面为文明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村两委组织修订《村规民约》。此外,村集体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了各个片区的网格员,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同时,村集体建立个性化“农民档案”,采取“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包户,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这一做法不仅让群众感到被重视,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和村党组织一同推进文明村镇的创建。在村两委的不断努力中,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合力创建下,全村各项事业有了显著成效,并荣获了山西省“善治”村的称号。

2.“善治”引领,助推三产融合

A村在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还放眼未来,结合A村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以重规划、提品味、促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该村朝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和谐、美丽、平安、宜居现代乡村方向迈进。尤其把发展经济作为A村创建文明村镇上水平、上档次的基础,全村上下呈现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可喜局面。一产:在稳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占地100余亩的养殖园区;二产:以玻璃器皿为主导、延伸产业链条,引资引智,二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三产:以大西高速铁路为依托,发展相关运输等服务业,三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创造工作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形成了“一产基础、二产领导、三生产助推器”协调发展模式。

(二)B村新发展理念下的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

B村位于S县东南50公里处的干石山区,B村与该乡镇其他村相比并不具优势,但B村在“国家政策指引、政府支持、包村单位帮扶、村两委努力、村民参与、企业引领”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自身特色资源,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服务机构,加快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努力建设绿色有机农业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以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保、科技先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发展。

1.合作治理助推产业振兴

B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和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下,实现了产业振兴和有效治理的协同演进,这不仅使村集体有了为村民办实事、发展其他产业的能力,也为B村群众走向富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B村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深度挖掘优势资源,在政策扶持和定点帮扶下,大力发展小米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载体,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依托本地小米特色产业优势,下大力气培育麓台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无劳动能力的群众以土地入股,引导有劳动能力的群众积极租赁种植和入社务工。

2.多主体参与,拓宽产业振兴渠道

B村小米品质优、口感好,但由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的限制,小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特色优势资源的潜力未完全释放出来。为打开销路,帮扶团队与村两委去周边地区调研考察,与合作社共同参加“众创空间”电商知识培训、农村电商专题学习,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起来。同时,依托S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阿里巴巴S县特色大厅,建立了“路台龙舟”特色小米淘宝店和微店电子商务平台,与美村、乐村等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相连,开发了“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综合销售平台,逐步推进农特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的变革,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不仅带动了多主体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也提升了村两委的治理能力,培养了该村群众的经济意识,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B村有效治理下,B村的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乡村治理体系日渐完善。

(三)C村新乡贤参与治理,助力产业振兴

C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已有1700余年的建村历史,也是历史名人温序、王允等政治家的故乡,是闻名遐迩的“三贤故里”。C村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村庄蜕变成如今以“善文化”为品牌的先进村、文明村,其中优秀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段书记是C村典型的新乡贤代表,段书记自上任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建强支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作用,以“善”文化为精神内核,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敢于争先,奋力拼搏,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蜕变。

C村依托“三人之乡”,打造“好”的文化品牌,致力于以农业观光、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一日旅游建设。我们创新了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生态旅游与“好”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开辟了农村振兴与发展的新道路。此外,村两个委员会挖掘和整合集体资源,以“集体租赁+投资”的形式,实施扩大集体经济项目,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古董小吃街、外租店等,既充盈了集体经济,也为村民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有效治理助推产业振兴的方式

本文通过对S县典型村实践的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效治理助推产业振兴的实践经验,为解决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困境提供了借鉴和指引。

(一)产业振兴的基础:有效治理

1.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

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在优化乡村治理,推动产业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当下诸多的资源要素涌向农村,各项政策倾斜农村,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这些无疑是对村一级党组织的考验。打铁还需自身硬,村党组织要加强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定期培训学习调研,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协调国家、农贸、市场实体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治理效率和组织战斗力。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中的关键角色,发挥较好的协调和沟通作用,不仅能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更要协调各方利益,在各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各主体平等参与各项事务。同时,社区党组织要选择人才,深入挖掘农村发展的内在潜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不断转变自身的市场观念、经营观念,树立信用意识和竞争意识,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充盈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推动产业振兴。

2.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社区治理制度,将社会治理的重点转移到社区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监管、家庭自治之间的积极互动。”这说明协作协同治理已成为创新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选择,实现有效的农村治理必须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合作与互动。我们要借鉴B村的实践经验:打造“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治理共同体,既提高了治理的水平,又实现了产业的兴旺。因此,乡村有效治理必定要形成多治理主体履行自身职责、合理分工、协调治理的局面。为了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要素,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重建和资源要素向美丽经济的转变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3.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作为参与农村生活的主力军,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乡村善治得以顺利推行。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其参与乡村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农民也要妥善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修养,提高智力水平,要争取外来的文化教育支持,获取发展所需的技能。此外,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农民自身潜力,增强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农民参与经济生活的积极性,这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走向市场经济是农民自己培养自己、发展自己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为农民建立可以大胆闯的大平台,要为农民扩展可以进入大市场的大视野,使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拓发展空间。

4.引入新生力量

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存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执行不力、发展思路不宽、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接受度不高等问题,使得乡村有效治理的实现出现一定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引入新生力量,壮大农村建设队伍就尤为重要。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和新桥梁,对乡村振兴意义非常重大。新的村贤集团可以成为良好农村治理的有益补充。他们作为农村视野最开阔、见多识广的人,可以成为农村自治的有力补充,弥补“两个委员会”的不足。新村民的回归不仅是人才的回归,也是资本、技术和信息的回归,他们能够带回乡村所缺乏的现代化要素,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因此,应积极培养新村民,完善新村民参与的监督机制,为新乡贤参与乡村事务营造氛围,增强村民对他们的认同感。

(二)有效治理价值:美丽经济产业兴

1.各项服务有保障,资源要素留得住

有效治理通过选择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治理结构,充分利用参与主体各自的优势,引入资金、技术、智力、政策、组织等资源,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禀赋,让资源集聚,为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要想让集聚的资源留得住,各项服务保障要到位。第一,村集体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扎实地为村民服务,为资源要素的引进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基础保障;第二,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资源要素进村的优惠政策,如场地支持、融资途径、培训服务、奖励机制、风险保障等,让不同资源有自己发展的空间;第三,政府要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典型村进行归类,鼓励典型村发展“农业+旅游产业”“体验式服务”“特色农产品”等经济,激发资源要素活力。构建周末下乡一日游的小程序平台,鼓励周边城市群众下乡旅游,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各种资源的汇集,各职能部门服务,多形式保障,让治理体系愈加完善,让农村成为各种资源要素聚集及产生经济效益的集聚地。

2.共享机制要健全,资源要素可发展

各项资源要素进入农村后,应考虑对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和分配,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在这个环节,要选择能实现产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资源要素的功能和价值,实现产业振兴。同时,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后,要确保城市要素和农村资源的和谐共生,克服资源下乡后与民争利的冲突,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和效益共享机制。一是为农民创造积极参与的条件。农民对农业及其衍生产业的熟悉程度具有自然优势,鼓励农民参与,使进口资源与当地资源能够有效地整合,衍生出有浓烈乡土气息的产品和服务,形成集农业、休闲、旅游、养生、创意公园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地,创造财富价值,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能够继续下去,同时也使农村的特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第二,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市场主体,以引入的资源要素为基础,以现有的农村优质资源为背景,准确定位,长期规划,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拓宽路径挖潜力,资源要素产效益

乡村有效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多主体参与,治理体系比较完善。这也意味着资源要素获取途径的多样性,例如政策、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项目信息、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途径、选择和选择。基于农村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可利用的优势条件,因村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美丽乡村产业链条。做优第一产业,借助“政府+合作社+企业”的平台与二三产业融合,利用保险、金融政策、主体责任等形式降低融合过程的风险,发展规模合作经济,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形成规模效应,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突破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例如构建集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体验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通过合作共享,多方联动、优化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链条,让资源要素持续产生效益。

四、结语

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是振兴农村产业的重要起点,对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农民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起着重要作用。山西省S县典型村通过有效治理推动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兴旺发达,发挥了有效治理的价值,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也为解决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要素资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