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型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启示
——以纳帕谷农业小镇、浙江龙坞茶镇为例
2022-12-27长春理工大学吴偲婵
长春理工大学 吴偲婵
一、建设三产融合型特色小镇的必要性
(一)三产融合型特色小镇的定义
三产融合型特色小镇是以促进三产融合为发展方向,借助乡村业态发展实际,依托已有的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一产、二产或三产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生成主要带动因素,促进乡村三产融合高效发展,并推动其全面延长产业链,充分提升产业价值链。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居民参与为主要发展模式,同时融合农业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农业支持元素,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展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运输、电商、互联网、文化等方面的产业业态,形成具有微型产业聚集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
(二)建设三产融合型特色小镇的必要性
提高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积极引导支持以政企合作形式发展特色小镇,企业主导与政府协助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科技、人才、资金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聚集,为以点带面支持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力要素。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高质量转型。特色小镇依托特色资源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特色小镇的相关发展规划,科技、互联网等要素集聚,引导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催生多种业态聚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使三产充分融合发展,对该地区产业的升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具优势,转变产业低质量发展局面,积极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水平。
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特色小镇区域多种产业的聚集发展带来大量创业就业的机会,适时抓住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为周边居民增加就业提供契机,培育一批以特色小镇投资的企业,吸引居民跟随发展趋势回乡创业就业,缓解城市人口压力,有效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区域人口流失。
二、典型案例借鉴
(一)纳帕谷农业小镇
1.基本概况
纳帕谷农业特色小镇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北80公里,区域面积35英里长,5英里宽,该地区的地中海气候非常适宜葡萄的种植。因其葡萄酒品质高,以葡萄酒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并延伸“葡萄酒+”产业链,促使其8个小镇集群在“葡萄酒+”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一镇一业,各有特色。纳帕谷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单一低效产业、品牌建立、多产业融合发展三个阶段。
首先,第一阶段为1838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单一低效产业发展阶段。葡萄种植园和酿酒厂的数量不断增加,当地人期发展以葡萄种植、酿酒的单一产业,但其发展以个体经营为主,无序且低效,易受自然灾害影响。20世纪初,加上病虫灾害及经济危机的影响,大批酿酒厂关停,对当地经济产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次,第二阶段为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品牌建立阶段。在战后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对葡萄酒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改变其粗放的发展方式,限制生产数量,提升葡萄酒的生产质量。政府与企业联合严格管控,并采取立法措施保护纳帕品牌,保证原产地的地位。在1976年的巴黎葡萄酒评鉴大会“盲品”中,纳帕谷的赤霞珠和霞多丽击败著名的法国波尔多名庄,双双获奖,从此纳帕谷红酒被一致公认为全球特级葡萄酒品牌[1]。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显著提高和科技的运用,其产品附加值也大幅提升,其产业发展逐步具有种植、加工、品尝、销售、展会、游览等功能,为产业链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多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为使区域发展更加具有独特性,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建议下,8个小镇以“葡萄酒+”产业为领头,形成葡萄酒、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的产业体系[1]。在一二产带领下,充分挖掘第三产业产业链,对一二产业进行反作用带动,形成全时全产业链的产业布局,推动了三产的高效融合发展。
2.主要措施
第一,注重以科技提升产品质量。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转变其粗放的发展方式,重质量不重数量,注重以科技转变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提升葡萄酒生产质量,坚持以质量取胜的发展方式,使其具有与其他地区品牌充分竞争的优势。在巴黎葡萄酒品牌的评鉴会上,旗下产品以质量取胜,成功获得世界特级葡萄酒品牌认证,为小镇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导,协同合作。一方面,协助葡萄酒品控管理。在纳帕谷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助推和监管作用,在葡萄酒的品控方面,与企业协同严格管控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从全局考虑,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特色小镇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且基于对整个地区小镇发展的考虑,避免地区同质化恶性竞争,政府对各镇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各镇基于“葡萄酒+”产业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小镇集群。为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设立了“纳帕旅游业提升区”,成立非营利组织“纳帕郡旅游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通过PPP模式进行项目融资、招商引资及旅游宣传推广。[1]积极探索筹集资金的方式,为各镇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葡萄酒产业附加值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三,注重产品品牌建立及保护。在小镇发展过程中,企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为防止品牌被其他地区商家盗用,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当地企业积极推动对纳帕谷葡萄酒品牌立法,保护其品牌的唯一性及质量的独特性。
第四,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发展。葡萄酒产业与体育运动、温泉休闲养生、商业艺术等产业结合,举办葡萄酒拍卖会、摄影展、绘画展、音乐会等项目活动,同时增加许多休闲特色服务项目。产业链的全方位延长,使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全时全产业链的产业布局有助于高效激发和保障地区发展活力,也对地区产业附加值的增加实现了高品质提升。
(二)西湖龙坞茶镇
1.基本概况
西湖龙坞茶镇是2015年浙江省首批创建的特色小镇之一,经过4年多的发展,2019年正式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是浙江省的优质特色小镇之一。小镇以传统西湖龙井茶产业为发展依托,其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了茶产业及加工的单一产业到打造以茶文化引领的生态旅游的提升发展阶段,再到引进新兴产业持续增加发展吸引力的高效带动阶段,目前处在建立全产业链协调融合发展的阶段。
小镇吸引了农夫山泉总部、中国茶产业联盟、浙大茶研所科技转化中心等150余家重点特色茶企、茶机构落户[2]。其中,全国仅两家的中国绿色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就落户在龙坞茶镇,其作为中国国际茶博会永久会址的相关项目正在进行稳步建设,以建设“中国第一茶镇”为建设目标。
2.主要措施
第一,注重生态化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小镇建设的方方面面,注重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整体风貌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绿色建设,为小镇的可持续性、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调。首先,在保留原有景观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优美的生态景观。环境优美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方面,绿色的生态环境是小镇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激发旅游产业的动力。其次,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建设。农业生产、小镇建筑、生活设施及方式都满足绿色环保低碳的建设需求,既符合茶养生的生态文化,又成为小镇发展的特色亮点。
第二,积极培育引进相关产业人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关人才作为重要支撑。创建省级研究所1家,与11家高校和艺术团体开展合作,科研投入增长48%。龙坞茶镇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等6位科学家创建茶科技专家智库,并在小镇区域内设立相关大师工作室21处[2],为小镇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智力支持。
第三,建立高质量建设运营管理主体。一方面,成立小镇管理办公室。西湖区政府为小镇管理建设,选用优质骨干成立龙坞茶镇长效管理办公室,协调小镇各项管理工作推进。另一方面,政企协同规划建设,注重居民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以相关优质企业建立龙坞茶镇建设公司以及农夫山泉公司的进驻使龙头企业协同推进龙坞茶镇的规划建设,使小镇建设内容有规可循。同时,突出企业对小农户的带领作用,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蓝城农业公司在当地雇用了260多名‘农业工人’。将来的经济生态是这样的:业主买下农庄,签订耕地长期租约,既可自己种植,也可部分或完全委托蓝城种植,售也可以交给蓝城农业。蓝城再返聘农民,每月付固定薪水,并且返还一部分农产品”[3]。
第四,产文互促。如“一节两会”,每年3月的西湖龙井开茶节、5月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11月中华茶奥会定期举办,同时举办各类活动近百场,形成“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的浓厚茶事氛围,吸引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900余位人、群众10万余人相聚龙坞茶镇[4]。发展文化、商贸、运动、养生休闲、艺术等,产业为茶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具体的多元融合范畴。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事文化交流活动为龙坞茶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
三、相关经验启示
(一)不断增强三产产业融合度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避免因发展单一产业,使产品附加值增加缓慢,需要特色产业及相关产业链不断进行高水平的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三产产业融合度。首先,推动特色产业“特而强”,注重特色产品提质升级。纳帕谷小镇和龙坞茶镇都不断加大对特色产业进行科技方面的投入,生成其所特有且具有质量和品牌优势的特色产品,促使特色葡萄酒、茶叶产品做大、做强,提升特色产业的品质,从而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经济增收。单一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延伸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开发全时全产业链阵容,减少因各种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后,多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互为促进。产业的高水平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特色产业的优先发展为相关产业的聚集提供了建设保障,相关产业的聚集也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促使产业之间的高水平融合,除了高水平建设特色产业之外,也需要不断提高聚集产业的建设水平。例如,上述两个特色小镇的一二产业能有效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除了其产业链的充分延长,也与其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建设水平有很大关系。
(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特色小镇致力于促进区域高水平发展,且为了高水平发展需要引进相关人才及企业进驻,为引导城市人口及该地区外出人员向欠发达地区回流,环境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特色小镇建设既有完善的生活功能,又保留乡村的特色生态环境,其环境水平及功能需要不断完善。
首先,以生态化建设标准要求。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因产业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一些污染,以及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环境问题,需要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或标准,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次,不断增加相关低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增加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既为保护环境增加一份保障,也为小镇建设增加一部分吸引力。最后,积极宣传生态化建设理念,协同多方,共同促进小镇生态化建设。建设生态优美的小镇除了相应设施要齐全,还要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更需要政府引导,多渠道宣传积极,推动建设或参与小镇的各方主体形成生态化保护理念。
(三)建立高效组织管理体制机制
在三产融合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积极促进“农户、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克服小农户对大市场的弊端,稳定农户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和管护的科学性,逐步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利益共享”[8]。龙头企业在带领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发挥其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在支持政企合作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企业主导带领农民生产合作社等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更加规模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
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除了需要政企合作及连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之外的基础管理模式,还需要形成具有有效运营和资金投入方面的体制机制。一方面,制定长效的规划及人才支持推动有效运营。制定特色小镇整体发展规划,协调各方明确目标及现状,使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引进研发、运营、服务等各方面的人才,提高人才待遇,为小镇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小镇的产业发展一般都涉及多产业融合发展,资金投入较大,需要积极探索资金投入的有效模式。如龙坞茶镇除了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ppp形式的投资模式,也引进特色产业基金,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促进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大文化建设支持力度
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不仅涉及小镇特色文化内涵及底蕴的挖掘形成,也需要增加小镇文化方面的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居民在文化氛围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一方面,小镇建设应注入其特色文化内涵,重视文化内涵的培养,举办各项相关文化活动,有助于小镇形成区别于其他特色小镇的文化特性。如上述的茶文化、葡萄酒文化等,成为地区艺术创作的主题,形成促进地区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影响力。同时,在产品质量提升的背景下,注意其品牌优势的打造与保护。另一方面,三产融合类特色小镇大多分布于乡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其文化建设除了发掘自身的特色文化,也需要建立公共文化供给服务,举办相关文化活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导乡风文明建设,加大文化建设力度。
四、总结
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是从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产物。从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国家严控质量的政策要求下,目前逐渐由粗放式重数量向精简式重质量发展,其类型、基本要求与方向也更清晰。国外关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时期较长,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其建设还需要继续努力。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要努力汲取建设经验,建成适合我国发展的一系列精品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