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探析
2022-12-27王菲
王 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把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乡村文化的发展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近些年,国家强化了对图书馆的建设,《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县市级图书馆数量已达2790个。图书馆的总分馆构建布局日趋完善,推进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场所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出现了一些新型文化服务形式。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文化学习场所,向农民传播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一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比如乡村文化礼堂、农村文化驿站等正日益成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二)乡村文化建设环境明显改善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乡村文化建设环境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如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工程以及戏曲进乡村工程等。同时,国家也强化了对特色文化乡村的建设,鼓励各乡村积极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发扬,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他们有更多的闲暇和精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已不再满足于打麻将、看电视等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主动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例如,现阶段,更多农民注重在耕作之余开展广场舞、健身、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
(三)乡村文化活动内容日渐丰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活动内容也逐渐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文化的活动载体日益多元化。过去由于受交通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限制,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多以打牌和搓麻将为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接触更多适合农民需求的文化知识内容,还可以在乡村文化站或者农家书屋等场所接受文化熏陶。二是乡村文化的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项民生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乡村增加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以及文艺舞台等活动平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既有利用传统节日举行的庙会、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又有日常的书画、棋牌、广场舞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有所欠缺
农民是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受益者。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主体流失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聚集,大量农民离开居住地常年在外务工,再加上学生群体去城市求学,留守在农村的多数为老人、孩童,其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者比较少,建设主体的流失使得乡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农民缺乏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由于文化知识和思维眼界的局限,使得农民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对于自身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缺少科学理解。相较于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自觉性,农民群体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偏向于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有所欠缺,削弱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驱力。
(二)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村一级的文化建设,目前依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是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参差不齐的。在偏远乡村,依然有一些村民难以享受完善的乡村文化服务,仅能通过狭小的书屋或者简陋的乡村文化站点接触有限的文化内容。二是很多乡村文化建设载体的发展并不全面,村民们享受到的文化活动比较有限。三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不高。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仅以完成工作指标为目标,对农民群体真实的文化需求研究不足,导致公共文化建设内容脱离实际,组织的文化活动不够接地气,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三)专业的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比较匮乏
一方面,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本土化人才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本土化人才对当地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民俗文化等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充分发挥本土化人才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使更多人认识到当地的文化底蕴。但是现阶段,很多乡村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明星效应”,忽视了本土化人才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现阶段鲜有接受过文化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使得乡村文化建设缺少专业性、创新性。目前,从事乡村文化建设的人员多为当地政府人员,他们缺乏专业的文化教育背景,仅仅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从事乡村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和民众智慧,这些将会给乡村的持续发展提供能量。但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传统文化也面临传承发展不足的境遇。一是乡村文化中的一些传统精神理念受到市场经济天然逐利性的冲击,正逐渐失去其特有的精神内涵。二是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不够。尤其是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开发。如何推动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与相关产业相融合,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焕发生机,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激活农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人”都是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广大基层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一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导向,树立农民本位的主导思想,积极培育农民的文化建设主体性意识,把他们自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干劲激发出来,坚定其建设乡村文化的信念。二要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度。引导农民开拓视野、提高眼界,克服重物质轻文化的陈旧思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富脑袋”和“富口袋”同样重要,认识到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其生产生活极其重要,进而转变农民的日常消费理念,鼓励他们逐渐扩大文化消费。当农民文化鉴赏能力提升、文化消费成为习惯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然会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
(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要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中心、文体广场等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基层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完善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基本的文化传播场所。例如,要为乡村文化站点开辟专业化场所,并强化对文化站点的内部环境建设,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同时还要注重丰富文化活动载体,以满足当地村民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推动乡村文化供需精准对接。政府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强化与农民的互动,以精准识别农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和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活动为目标,切实掌握村民喜好,并在宣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增强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三)培养专业的乡村文化建设人才
一是重视本土化人才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要注重寻找合适的本土化人才,他们可以是某项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也可以是乡村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或者在当地具有较高声望的人,通过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开展本土群众文化活动,广泛传播当地文化,也让更多村民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魅力。二是加强对乡村文化专业人才的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在建设乡村文化过程中,要注重引入专业化人才,以此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政府要完善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对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同时,也要注重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业务素质。
(四)强化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是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当地政府一定要注重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宣传,促使民众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在日常生活中保护、传承当地传统文化。二是倡美德树新风。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传统道德精髓,比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相帮等传统美德,并结合社会发展特征,树立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新风,使乡风文明意识渗透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乡村文化凝聚力,助力乡村社会治理。三是优化整合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整合,目的在于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因此,要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发挥集合效应,以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结语
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农民文化活动形式日益丰富,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面对乡村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农民增强文化建设主体意识,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传承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保证丰富的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