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与盲从的批判
——谈村上春树的《沉默》
2022-12-27黄宗慈
黄宗慈
描写人类本质上的那种孤立,正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主题特色,而对于霸凌与盲从的批判,以及人物的对立象征,让读者思索再三。
一、难得之写实
村上春树(1949 年~ )的作品很“卡夫卡”,倾向非现实性、非合理性与非逻辑性,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发条鸟年代记》《海边的卡夫卡》《1Q84》《刺杀骑士团长》等,莫不以种种怪异的人物及无法理解的事件、情节,洋溢超现实主义色彩。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亦然,但《莱辛顿的幽灵》集子中的《沉默》却是难得一见之写实,且令人读后感叹不已。
《沉默》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和31 岁的同事大泽一起搭飞机至新潟出差。时值冬季,新潟大雪导致班机延后起飞,二人就在机场餐厅喝咖啡等候,聊起从中学迄今每星期去健身房上拳击课的大泽,是否曾经因跟人吵架而打过人。大泽先是说“基本上一次也没有”,继而又说“不过说真的,只有一次我打了人”,引起“我”和读者欲知真相的兴趣,这是文学结构主义的疑问语码。接着,改由“我”转述大泽以第一人称所叙述的打人事件之前因后果。
二、霸凌的可怕
大泽就读私立男校初中时,成绩虽不差,也没特别好,平时不太出风头,属于老师常常会忘记其姓名的那一类学生。初二时,同班同学青木头脑好,被公认是公正、谦虚、亲切的人,他的功课通常都拿第一名,人缘佳,老师同学都喜欢他,然而默默观察着的大泽却发现青木其实工于心计,善于掌握要领。青木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自我和骄傲的气味,使得大泽打内心无法忍受,反而觉得青木这个人只是浅薄,不把他看在眼里。青木感觉敏锐,约略看出大泽的心态,同时这种无言的自负可能刺激了青木。有一次,大泽突然想得第一名,这个欲望十分强烈,便选了英语这一科试试看,彻底用功一番,果然期末考的英语成绩拿到第一名,令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吃惊。可是几天后,大泽听到不好的传闻,青木对人说,大泽没有理由考第一,必定是考试作弊。大泽当时很生气,私下找青木出来质问。一言不合,大泽忍不住出拳,把比自己高壮的青木打倒,青木流了鼻血。那一天青木先回家,并未向老师投诉。事后,大泽后悔打了青木,不过他没有道歉。此后,青木故意忽视大泽,装成他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似的。青木考试依然拿第一,大泽则对争取好成绩失去了兴趣,功课只是应付一下,其他时间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诸如继续去叔父经营的健身房锻炼。
学年结束,大泽和青木被分到不同班级,大泽因为不用跟青木每天在教室碰面而感到高兴。不料两人毕业后上了同一所高中,由于每年重新分班,高三那年两人又同班,但彼此不相往来。
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这所升学至上的学校气氛日益紧张,大泽很不喜欢。一天,班上的同学松本想不开自杀了,据说之前在学校遭到霸凌,脸上和身上经常带伤回家却又不敢说。没想到,青木告诉老师,大泽在健身房练拳击,以前打过他。老师认为会去健身房练拳击的人多多少少有点不良,加上大泽本来就不是老师所喜欢的那一类学生,于是把大泽当作嫌犯。接着警方通知大泽去接受调查,此事立刻在学校传开,大家都以异样的眼光看他,似乎已相信大泽就是殴打松本的人。大泽遭到老师的忽视和同学的排挤,十分伤心、痛苦,但只能沉默地忍耐,甚至有时不再去练拳击。后来,大泽在上学的电车上偶遇青木,车内客满,两人隔着几个人的肩膀互相瞪视,大泽先是气愤,渐渐变成替青木感到悲哀和怜悯,觉得青木不管多么想吸引别人的目光,不管表面上多么的自豪,其实没有任何意义,那是一种空洞而平板的人生。直至电车到站,双方的眼睛都没有避开,但大泽察觉到青木的目光动摇了。这以后大泽重新站起来,继续去练拳,他想,自己没有输的道理。并不是为了赢青木,而是觉得对于人生没有理由认输,自己总不能这么简单就被别人的轻蔑和侮辱压垮。大泽保持沉默,忍耐了五个月。高中毕业后,大泽选择进入九州的大学,如此就可以不必跟高中时代认识的人碰面了。
三、具批判内涵
《沉默》里的大泽遭到霸凌,他为此痛苦;但村上春树对众人“盲从”的批判,乃是此作重要的内涵语码。
大泽告诉“我”,霸凌事件使他变成忍耐力很强的人,后来一想起那时,大多的痛苦和辛苦都可以克服了,只是大泽从此没办法对人完全信任,即使娶妻生子了,互相守护,霸凌的阴影始终无法摆脱。大泽想,有一天突然会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说的话,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自己是否能够再像以前那样忍耐?越想越恐怖,甚至因为那样的噩梦而突然吓醒、哭泣。大泽认为,像青木这种人,具有利用时机、巧妙掌握人心加以煽动的能力,这令他讨厌、恶心,但并不感到害怕,他对这种人的存在已经放弃了,只希望不要跟他们扯上任何关系;这种人他立刻看得出来,避开就是。不过,大泽真正觉得恐怖的,是对青木毫无批判地接纳、相信的人,他们不了解真相,却轻信、接受“意见领袖”的意见而采取集团行动,万万想不到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对某个人造成决定性的伤害,而且偏偏他们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大泽所真正害怕的是这些“家伙”。
如同米兰·昆德拉的《玩笑》,主角路德维克因反党的言行遭到检举、公审。公审大会上,尽管是朋友和熟人,却一样都举起手来,有的是出于信念,有的是因为害怕,有人忙不迭地举手,有人无可奈何。当场没有一个人出来替他说话,最后是全体举手无异议通过,还进一步给予路德维克勒令退学的处分,毁掉了他的生活。从那时候起,路德维克就丧失了对人类的信任。村上春树的《沉默》和米兰·昆德拉的《玩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人物的对立
罗兰·巴尔特认为,象征意义的产生,往往来自“区别”或“二元对立”。小说里的“对立”,会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对立模式,笼罩整篇作品,并左右其意义。此一意义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作品的象征语码。村上春树的《沉默》之大泽和青木的对立象征,值得进一步品味。
大泽个性孤独,他早熟、话少、安静、诚实,一个人独处也不觉得难过,虽然还是有些朋友,但没怎么深交。大泽认为,与其和同学交往,不如自己看书听音乐,或是去健身房,所以大泽拥有自己的世界。他平时低调,唯不掩饰自我。比如,一到高三,同学们专注于升学,使得教室的空气变得相当紧张;大泽不喜欢这样,他依然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展现的是真实的自我。人缘很好的青木正好相反,他是班上的明星,头脑好,反应快,对方想要什么,对他来说要了解这些简直易如反掌,而且他会巧妙地对应这些而改变自己。在大泽看来,青木获得大家的认可就已经满足了,还为此感到自我陶醉,其实这也只是顺着风向团团转而已,乃是扭曲自我的一种虚伪。大泽和青木之“真实∕虚假”的对立,使得二人的形象塑造更显突出。
再者,大泽的父母看见儿子总是闷在家中读书,就鼓励他去叔叔的健身房学拳击,没想到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拳击是一种沉默寡言、极其个人化的运动,符合他孤独的个性。大泽认为,拳击有深度,这深度吸引着他。拳击比赛时,大泽会觉得自己好像在一个深深的洞穴里,看不见任何人,任何人也看不见他。在那里自己以黑暗为对象战斗着,很孤独,不过并不悲哀。于是稳重温厚的大泽,跟富于攻击性的拳击连结在一起。大泽的观念是,学拳击的人绝对不可以不戴手套而在拳击场外动手打人,因为普通人打了人,只要命中要害就够严重了;如果是学拳击的人,后果更不堪设想,这等于是故意用凶器的行为。大泽本身此一“暴力/和平”的矛盾对立,同样使得大泽的角色塑造尤其鲜明。
综观之,《沉默》所描写的人类本质上的那种孤立,正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主题特色,而对于霸凌与盲从的批判,以及人物的对立象征,让读者思索再三,它无疑是村上春树难得一见的写实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