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人口困局之破解与东北振兴

2022-12-27王吉吉吉

前进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东北地区营商

王吉吉吉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北存在严重的人口生育率下降和人口流出问题,东北三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社会活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一人口困局的根本原因不是生育政策偏紧,而是经济水平的持续下滑、人均工资和可支配收入过低导致的普通劳动者流出,以及产业结构、公共管理能力、营商环境不良导致的高端人才吸引力过低等问题。因此破解东北人口困局必先振兴经济。首先,应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经济理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其次,结合东北自身特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催生新消费新需求;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增强人才吸引力,提升高校人才存留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东北三省总人口为9851 万人,与10 年前相比,减少了1101 万人之多。相比于人口占比为全国的39.93%的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仅占全国的6.98%。在人口占比下降的13 个省份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位居倒数前三名,常住人口增速分别为-16.87%、-12.31%、-2.64%。东北人口减少的原因除了大量的人口净流出外(仅黑龙江一省的人口净流出就达到369.02 万),还有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在生育率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东北生育率约为0.75,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81,甚至低于当时全球生育率最低的新加坡的0.80,成为生育率的世界洼地。

东北流出人口主要由青年构成,从而导致了东北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人口流失影响区域人口规模和结构,城市人口流失容易形成收缩城市,农村人口流失则会造成农村空心化。东北人口流失区域以中小城市和县为主,与全国剩余劳动力输出的形势一致。在年龄构成上,辽宁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5.72%,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7.42%,两项数据均为全国之最。诚如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所言:“老龄化加速发展,高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客观上将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减弱人口红利,加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压力。”

东北的人口问题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生育政策的放开,甚至“三孩政策”的广泛推行,都不能解决人口困境的根本问题。由此可见,东北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政策的问题,而是由诸多经济和社会的积弊所导致。

具体体现在:

一、经济发展不佳导致普通劳动力流出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东北振兴息息相关,经济主力人口的增减能够反映经济是否景气,经济上升或是下行能够反映人口动力是否充足。近年来,东北三省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外流。

当下导致东北劳动适龄人口流失的主因,是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不佳。改革开放后,沿海各地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实现了高速发展。而东北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长期不合理,导致经济建设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投资和经济的低迷导致东北地区的工资和生活水平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相对不景气,使得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水平下降,直接导致了大量劳动力的流失。

二、产业结构和公共管理能力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

东北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人才流失的一方面原因是上述经济问题导致生活水平较低,毕业生更倾向于去北京和南方高收入地区生活。另一方面,东北经济依然依靠传统几大板块支撑,互联网科技、金融等附加值高的领域几乎没有发展。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的缺陷,使得民营企业不愿意到东北投资建厂。东北三省十分缺乏如腾讯、阿里、华为之类能大量吸引、吸纳高端人才的高科技企业。另外,东北地区的财税问题使得引进人才举措长期不足。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下滑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水平。相比之下,沿海地区频繁推出人才引进政策,给予高端人才各项福利待遇,使东北的人才吸引力相形见绌。

要解决人口问题,首先要振兴东北经济。国家对东北振兴给予了高度重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经济总量、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社会民生、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东北地区的发展与全面振兴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战略布局。为此,建议:

一、改善营商环境

有这样一句传言“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了应对东北发展的融资问题,2018 年由国家发改委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牵头,并联合40 余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推出了“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除此之外,对东北的转移支付已经占到国家总体的一成之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反映了国家在政策和实际财政上,对东北给予大力支持。然而几年过去,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东北地区市场经济思维的长期缺失导致市场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缺少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6 年4 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给出了对东北营商环境的清晰诊断:“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推动民营经济和营商环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市场化水平,形成民企和国企良性互动的关系;其次,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总体上,应当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扭转计划经济和大国企思维,强调契约精神和商品意识,降低重人际关系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东北的经济结构是历史原因形成的,第三产业比重太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非常大。钢铁设备、核电设备、石油、煤炭等几个板块几乎构成了东北主要的经济支柱。

有文章经过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加深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因此顺应老龄人口需要,提供相对完善的社保体系和老龄产业,如老年保险业、老年健康产业、老年医疗保障产业、老年休闲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有利于催生出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消费需求。东北三省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环境、经济与人口的初始条件,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框架中寻求新经济成长的契机,如生态绿色农业和旅游绿色产业、冰雪白色产业,特别是面向现代的智慧产业(如智库和特殊型人才)和科技产业。

三、增强人才吸引力

东北振兴不仅要提高吸引人口的魅力,还要降低人口迁入的门槛,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力、环境及人才吸引力,让劳动人口在东北三省沉淀下来。要吸引大学生毕业后在东北创业、就业,就要在住房补贴、户籍管理、子女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服务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政府可以为外来人才的引进提供一些特殊政策支持,比如减免税费、免费培训、提供创业场所、提供融资服务等。

在国家层面上,可以研究制定深化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开展员工持股试点,为引进高端人才并使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宏观调控方面,应增加国家对东北地区人才流动的特殊管理办法,设立东北地区人才专项基金,以此缩小东北地区高校与东部高校人才工资待遇间的差距;同时将原有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向东北地区倾斜,对东北地区放宽年龄限制,增加东北地区的配额,以弥补东北地区高校的区位劣势和不足。

表面上看,东北人口与发展上的困境,是多角度、多因素的落后造成的。例如,国企比重过大与养老负担重存在内部关系,在养老缴费比例上,东北地区格外高,比如黑龙江长期是22%,但广东平均只有13%。同样的企业,在黑龙江要比在广东多支付9%的员工养老金。即使同样的投资环境,企业在成本考虑时也会放弃东北。从好的一面来看,经济发展趋势的改善必然带动人口的回流。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其人口份额一度落后于因地理优势先行发展的珠三角地区,但在浦东开发之后,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增长显著加快,后来居上。如果东北经济好转,青壮年回流,人口问题也必然得到缓解。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东北三省的人口与经济困境,可以发现,东北在市场、制度、理念上的不成熟之处越多,其发展空间和潜力也越大。如果能在营商环境改善、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吸引加强的同时,抓到新的发展机会,那么东北地区有机会在走向振兴的同时,一举破解多年来的人口困局。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东北地区营商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的黑吉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研究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