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海洋经济体制机制促进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情况调研

2022-12-27农工党山东省委会

前进 2022年3期
关键词:入海总量海域

农工党山东省委会

近年来,农工党山东省委会持续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围绕山东省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先后实地调研了青岛、烟台等环渤海湾、胶州湾的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并赴福建厦门等地学习借鉴外省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岸海域污染和总量控制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农工党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陆海统筹、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深化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二是防治重点流域,实施综合整治,实现控制陆域入海污染物的目标。三是规范入口管理,不断加大对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力度。四是治理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监控与考核,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排放监管。

二、近岸海域污染和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是陆源入海污染源监测断面超标严重,陆源污染物排海压力巨大。山东省近岸海域分布有主要入海河流146 条,绝大多数为季节性的山溪河流,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其中污染较重的河流达20 余条,农村排水口、城镇排水口等其他类型入海排水口有386 个,污染面大,污染源多。二是海岸带开发压力增大,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处于高压的临界状态。首先,填海造成海岸动态失衡。大量围填海的直接后果就是海岸线经截弯取直后长度大幅度减少;其次,近海岸过度开发导致近水污染。特别是工厂化养殖生产中,将饵料残渣和养殖生物粪便排入海,造成养殖自身污染;最后,海上油气开发利用规模扩大,使全省海域海上溢油风险增大。随着海上石油开发规模逐年扩大,海上井喷、溢油事故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设计,确保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依法实施

一是健全相关制度。加快制定山东省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办法,科学评估全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摸清家底,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完善涉海工程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系,扎实开展环评复核、跟踪监测、竣工验收、环保执法、环评限批等工作,实施严格的追溯机制,实现工程环评规范化和环境监管常态化;加快完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海洋污染索赔诉讼规范程序和法律法规。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海陆统筹的污染物排海综合管理机制。在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中,将原属于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划入生态环境部,打通“陆地和海洋”;建立环保、海事、海洋与渔业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以保障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加快建立实施全省湾长制。在全面总结青岛胶州湾“湾长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全省“湾长制”制度。制订重点海湾专项实施方案和各级工作方案,为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和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建立标准体系,推进陆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一体化

建议借鉴陆地环保经验,科学评估重点海域的环境容量,确定主要控制污染物的种类和总量等,制定相关的标准、规程、规范。在总结前期胶州湾等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的基础上,以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为重点,做好海域环境容量、污染物入海通量、流域-海域生态补偿机制。以“以海定陆”方式,建立陆海一致性总量管控指标体系、陆海一致性标准衔接体系等。

(三)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发挥综合管控效能

一是压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责任制。逐级签订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书,提高地方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海洋环保工作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二是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实施海陆统筹措施,打破海陆分割的局面。实施信息共享、区域共管,制定相关部门涉海工作规程,明确工作范围,完善工作职能,发挥综合管理效能;依托机构改革,整合海洋环保执法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增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维护海洋权益,保护资源环境。

(四)完善管控体系,落实管控制度和政策

加强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综合管控。以落实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抓手,落实莱州湾等重点海域省级管控、生态红线区分类管理等重点任务,建立生态红线区管理、考核、监督相关制度体系;按照部署,稳步推进红线区生态价值评估和涉海工程区域限批工作。根据全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估和变化情况,适时启动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修编、海洋生态红线修订,加强向基于生态的海洋功能区划转型,分类分区制定管控措施和管理要求。

严格落实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环境功能区划,严格执行实施区域限批、禁批和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实施严格的追溯机制,实现工程环评规范化和环境监管常态化。推进涉海工程环评管理电子化办公,加强与海域动态监管系统的衔接,推进海洋环评预审、核准等环节网上运转,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环评公示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开展海洋工程环保竣工验收工作,严格环保竣工验收条件和标准,确保跟踪监测、“三同时”等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合理规划涉海工程开发,严格评估和审批人工岛、沿海造地等建设项目。加快完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海洋污染索赔诉讼的规范程序和法律法规。

(五)依托科技创新,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探索海洋环境监管新举措

发挥山东省海洋科技机构的优势,依托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海洋环境监管新举措。研究实施环境修复整治、水体修复技术,发挥海洋生物的固氮、固碳特性,继续开展以增殖放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作,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电话热线等多种媒体、信息平台,向公众传播海洋环保工作及工作做法成效,营造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搭建公众监督平台,将社会关注的环境监测信息纳入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畅通电话热线等监督渠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和志愿者对海洋环境管理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完善海洋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升海洋环保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入海总量海域
《黄河入海见奇观》 中国画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遗落海域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十大事故多发海域中国南海周边排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