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气象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2-12-27戴永欣孟丽红王凌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沧州市气象灾害

戴永欣,张 倩,孟丽红,王凌波

(1.沧州市气象局,河北 沧州 061000;2.沧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快速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工作重点,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沧州市聚焦脱贫攻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进,呈现出业兴、村美、民富的良好局面。气象事业是科技性、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沧州市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初步构建起天气、气候的科研体系,使得气象监测、预报、预测服务水平大幅增强,在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主要领域分析

经过多年的建设,相关研究积累同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基本相符,但不同领域方面的研究仍旧有较大差异存在。这里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分析国内外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主要领域情况。通过选择关键词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统计分析2015年—2019年的研究成果,以对该领域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指标。选择近5年文献的主要依据是:①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发展速度快,5年前的参考文献价值远远不如近年文献;②5年内文献数量可表示研究者近年的关注程度,关注度越高在寻找有关研究者时就越容易,可为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1.1 气象评估领域

近5年研究气候评估方面的成果极为丰富,涉及该方面内容研究包含了海量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其中,在中文文献中对“生态保护”研究方面的文献最多;英文中则以“气候评估”文献为主。中文文献中涉及“气候”“环境承载力”“气候”“生态保护”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由此不难看出,在以信息传播为视角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积累不足,而英文文献却相对较多。从信息传播视角出发,英文和中文的最主要区别是信息载体存在差异,但不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影响。因此,利用气候评估领域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由于该类型的研究文献涉及到思想创新,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工作。

1.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建设大量基础设施,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中英文研究成果极其丰富。针对城市风险的研究,中文文献数量比英文要少,近5年研究“气象”及“城市风险”的论文几乎没有,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抑制城市风险的出现。若是在村镇建设选址中可以规避一部分的气象灾害风险,在降低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对于人们安居乐业也具有积极作用,该方面几百篇的英文文献有助于启发有关思路。

1.3 区域农业分类气象服务

近年来,研究农业气象服务领域的成果相对较少。将“农业气象”作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有5 000篇左右。通过对这些检索文献进行细分,不难发现每个领域涉及的文献数量较少,甚至有“0”的情况出现。其原因包括:①该问题属于新问题,使得研究成果偏少;②该问题是老问题,选择的检索方式错误。在将检索关键词替换后,检索结果同替换关键词之前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因为当前的文献数据库中包含了近义词检索。在我国从事农业气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这是客观问题,保护生态脆弱也是新的问题,在服务领域方面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象。

1.4 其他领域

我国部分学者发表英文版文献时,大都选择直译方式,该方式的主要缺点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获取他国研究人员的认可,或者是在没有认可前已经解决了该问题,已不再具备一定的讨论价值。通过检索可以看出,这些领域方面的英文文献数量不足,既然有公开发表的文献,说明其他国家的学者研究中国出现的这些问题很有必要,或者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一定启发性,值得其他国家参考借鉴。针对气象与“生态功能区保护”“农田水利”“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则涉及到的国内外文献数量不足,这些均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极其必要,同时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 沧州市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2.1 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明显

沧州市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有效提升,完成了暴雨、大风、干旱、雷电等综合灾害风险区划,13个县(市)完成了“六个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了高效的科技支撑体系,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在市县两级部署,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数据库达36类、116种、3.3×104余条,全市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GDP比率逐年降低。

2.2 公共气象服务成效显著

决策气象服务实现新突破,建立了重大气象灾害第一时间叫应党政一把手等服务机制,决策气象服务无遗漏。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0分,广播电视插播机制覆盖15个县(市、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以上,新媒体服务渠道超过4个,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较“十二五”提高5%。专业气象服务实现了对津冀集装箱码头等多家码头的直通式服务,共发布各类预警和预报气象信息15×104人次;成立省级枣气象中心,常年为合作社、冬枣大户、家庭农场500余户提供气象服务,服务面积达1.33×104hm2,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2.3 气象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成了涵盖天气观测、区域气象观测、专业气象观测等观测内容的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成各类自动气象站233个,实现全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7.6 km。建成自动土壤水分站16个,水汽站9个,大气电场仪7个,闪电定位仪3套,能见度仪、称重降水仪、降水现象仪、自动日照传感器和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各14套。补充完善垂直探测站网,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改造,建成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各1部,气溶胶质量浓度站1个。

3 气象服务措施

3.1 提升乡村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

沧州市气象部门应加强乡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乡村风险调查,同时,还要以社区和村为单位,做好城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尽快构建起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确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另外,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气象信息,并实现城乡全覆盖;提升社会大众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结合,通过专项活动深入到中小学、社区、乡村、企业积极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乡村地区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

3.2 增强新媒体气象服务综合覆盖能力

结合沧州市实际情况,尽快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新媒体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深化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交通诱导屏、气象服务信息推送系统,通过多渠道发布各种类型的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科普知识;为了将新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了解大众需求、公众参与气象服务水平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沧州市气象部门需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还要积极打造出具有定制化特征的气象服务信息;以新媒体渠道将公众气象服务工作做好,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效性水平,拓宽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传播渠道。

3.3 提升乡村农业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根据乡村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气象服务需求,在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平台中引入服务对象,以气象要素数据为支撑,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农业专家和机构为依托开展精细化程度高和针对性强的农业气象服务,并利用农田气候小气候站、高清摄像头、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跟踪监测,通过构建农业气象大数据库,积极为农民提供异常天气提醒、精准农技、农作物专题分析报告等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增强农作物品质,确保农民实现高产增收;同时还能减少不利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

3.4 强化气象为农业生态服务

为了体现气象“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作用,需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关键农时农事气象服务,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联动响应机制,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气象监测水平,同时还要做好森林生态、城市生态、流域生态和农业生态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沧州市气象部门还要始终围绕“质量兴农”战略发展要求,在“三农”项目建设和智慧气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体系,以加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创新力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打造“气象+互联网+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强化特色农产品生长指标研究和气候论证,根据气象优势宣传推广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认证工作,以期为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开发利用乡村生态资源、规划设计村庄等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与此同时,还要将气象为农服务、乡村生态建设工作作为当前重点,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全面体现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挖掘沧州市气候资源潜力,助推当地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气象服务转型升级。加大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借助“沧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即时推送短期预报、降水预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生产则是乡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气象部门可获取一手气象资料信息,应发挥出自身在为农服务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还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模式,在丰富气象服务产品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宽气象服务传播渠道,以推动气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沧州市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河北省沧州市北队小学学生书画作品
大国气象
爷爷最爱我
灾害肆虐
多星联动紧急服务地震灾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