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综合医院机械煎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2022-12-27孙志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煎药汤剂饮片

孙志杰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中药房,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中国医药文化底蕴丰富,中草药既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也是优势之所在。现代中药的剂型多样化,而中药汤剂是用于临床防治疾病中应用最广,使用率最高的剂型,但煎煮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清·徐灵胎言:“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1],充分说明煎药过程中诸多方法对于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性。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和现代中药制剂提取工艺的合理性对于保证中药临床疗效至关重要,而煎煮终点的判断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技术难题[2]。

中医药逐步走向现代化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转型,特别是在城市中各大综合医院,中药煎药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王永仁[3]对比中药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对含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类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发现煎药机煎煮成分溶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煎煮,机械煎药具有高效、方便、卫生等优点,适应了现代患者高效率、快节奏的用药需求。但机械煎药的工作流程中许多环节都会因为操作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都会对中药的煎煮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疗效。因此,探析机械煎药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提高机械煎药的性效比起到重要作用。

1 从源头上把控饮片的质量

保障医院购进源头中药饮片的质量可靠和医院内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中药饮片在医院内安全、有效使用的2个不可缺失的重要节点[4]。制定并逐步完善中药采购的层层审核流程及库存条件,保证中药的优质引进及使用质量。

1.1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采购及质量验收 在影响中药质量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医院承担着质量监督责任,占第一终端质量控制的主导地位。医院对中药采购质量的管理是确保院内中药饮片质量的基本保障,采购环节要做到防伪、保质、择优。在药材质量验收的过程中,依各医院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实现对药材的针对性检查,保证其使用的质量。

1.2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分类储存保管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在不适宜的储藏或运输过程中会因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发生霉变、腐烂、虫蛀、走油或有效成分加速降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其质量。如易发生虫蛀、霉变的药材有党参、白芷、前胡、牛膝、天冬、土鳖虫等;怕湿的药材有玄明粉、冰片、芒硝、六神曲等;不耐热的药材有丁香、乌梢蛇、金银花、火麻仁等。根据饮片的药理、结构特性,科学合理贮存保管,能够稳定饮片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保证药效。

1.3 中药房药师专业技能 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综合医院中药房药师是否有对饮片管理的丰富知识,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管理是否科学、精细、到位,直接关系到饮片的质量及其临床疗效。

2 饮片浸泡

2.1 浸泡用水 当今社会,常用水多为煮沸前后的自来水,其氯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较高,可能会与药物本身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最终的药效,故均不适宜煎煮中药。相对而言,清纯的水质可以大幅度减少水中所含微量元素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保证药效。

2.2 浸泡用水量及时间 相对于传统煎服法,自动煎药机为封闭加热,加水量不容易把控,中途不可变更,且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蒸发量以及冲管水量,这些都可能随着处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加水量过多则药物浓度被稀释,浪费的药汁会降低药效;加水量过少,则药物的有效渗出率低,浪费药源,降低药效。郑虎占等[5]研究《伤寒论》汤剂用药与煎煮情况,煎煮用水量和药液量,每剂药用水量(1400±600)mL者,约占75%;其中1 g 饮片平均用水量为6~8 mL(±4 mL),即加水量为饮片量6~8倍,煎煮一次即可者,约占8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规定: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 cm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待煎药物应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 min。

中药饮片多是干品,其有效成分多以结晶、无定型沉淀等形式存在于药物细胞内,如不提前充分浸泡而直接煎煮,会增加中药饮片在煎药机内的吸水软化的时间而缩短有效煎煮时间;如直接加热水煎煮则会使药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可阻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影响有效成分溶出,直接影响药效。

3 煎煮中药

3.1 煎煮时间 中草药的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饮片的性状、治疗作用、加水量多少、煎煮时的气温来确定。中药煎煮一般先用武火煎至微沸,再改用文火缓慢煎煮,煎煮时间是从汤剂沸腾后开始计算的。煎煮时间的调控对汤剂的药效有很大影响,质轻芳香类的药物煎煮时间相对较短,而质坚滋补类的药物则宜久煎。通常情况下,清热药、解表药以及芳香药需要在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15~20 min,而滋补型药物在煮沸后需要慢煎40~60 min。煎药机的煎煮时间和压力需要由实际操作的人员根据药材性质的不同个性化设定不同的煎煮条件,但目前煎煮压力和时间,不同的药材设定为多少没有依据,因此几乎所有的药材均采用统一的煎煮条件,这成为影响汤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6]。

3.2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煮2~3次。煎药过程就是将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溶解扩散到水中的过程,当药材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成分就停止溶出。这时必须加入新的溶剂,使其达到新的平衡,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成分继续溶出。但是高压煎药机煎煮中药汤剂时一般只煎1次,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充分煎出,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孙丽荣等[7]比较不同煎煮次数对3种芍药汤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发现增加煎煮次数能增加芍药苷的析出量。张源等[8]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两煎常压煎药机不同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及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质量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煎煮工艺的影响顺序为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浸泡时间,其中煎煮次数具有显著性影响。

4 煎药机的压力与温度

高压煎药使中药中无机盐杂质溶出量提升,且在煎煮过程中,不耐压成分发生变化,药液浑浊,影响药效。在常压下煎煮中药,煎出的有效成分肯定受到影响,因为许多药无法煎透。实验研究[9]表明中药煎药机的煎煮条件选在115 ℃、0.7 kg/cm2比较理想,比110 ℃、0.4 kg/cm2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高出7.87%,仅比120 ℃、1.0 kg/cm2条件下低1.14%,但115 ℃与120 ℃压挤到包装机内的药液浓度比较接近,仅差0.20%,还可避免温度太高,时间太长而破坏有效成分,另外该条件与热压灭菌115 ℃、0.7 kg/cm2、30 min较接近,经真空包装,可保证汤剂质量。

5 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

汤剂的服用方法、用药禁忌等对药效的发挥具有一定影响。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1 h服用,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偏热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综合医院以西医为主,对于需要中医药调理的疾病,在服用西药的同时,要对医师适当宣教,了解中药药理,以免发生毒副及过敏反应。如某些出血性疾病使用补气养血剂会增加出血量,附子量大会使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甘草量大会致水肿,生地黄量大容易导致腹泻,山豆根易引起转氨酶升高等。在实际情况中更应灵活随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来掌握服药量和服药时间。

6 中药煎煮室管理

检查煎药各环节是否完善并记录,核数查漏、粘贴标签、收发记录、清洁规程、煎药质量控制等并重。必须保证每次煎药、包装结束,及时用清水反复冲洗泡药盆、刷洗煎药机、包装机,确保达到无残留要求。

7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煎药机煎煮中药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也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煎煮质量。在煎药机和传统煎药的对比中,不能局限于某味药或者某几味药中指标性成分、有效成分的煎出量的比较,就贸然推测二者可能引起的疗效差异。应探索机械煎药过程中影响药效的诸因素,优化煎煮过程,以传统中医煎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中药煎煮的特点,在保证汤剂疗效的前提下,满足中药煎煮的要求,实现煎药过程的智能化与高效化,以适应临床用药需求。

猜你喜欢

煎药汤剂饮片
传统煎药与现代大型煎药机的区别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夏枯草精准煮散饮片与普通饮片煎煮质量评价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基于物联网的中药煎药与配送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