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开车,像搞行为艺术
2022-12-26宇同
宇同
看印度人开车和停车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他们简直像在搞行为艺术。
在印度,不管是开车还是坐车,都是一种刺激的体验。在路上, 各种车辆和行人“ 奋勇争先”,还不时有流浪狗、猴子穿街而过,偶尔还能遇到牛在街头漫步;在耳边,高高低低的喇叭声、铃铛声、马达轰鸣声,搅得空气好像都更加灼热起来。要安全地参与到这种交通中去,有些规则是必须要了解并遵守的。
首先,路权的大小是由“块头”决定的。具体说来,就是行人要小心躲着各种车辆,非机动车要注意躲避机动车,三轮车得让着四轮车,小车要避让大车。我到印度刚上路时,同事反复提醒一定要躲着公交车,那可是百分之百的马路杀手。唯一的例外是牛,牛在印度街头拥有绝对的路权,所有车辆、行人见到牛都得绕着走。
其次,往哪儿拐弯是由手势决定的。在印度,不仅是骑自行车,人们骑摩托车和开汽车的时候也习惯用手势来沟通。印度车辆是右舵左行,司机伸出右手表示要右转,乘客伸出左手表示左转。还有复杂的,比如,你开车的时候看到前车有一只手伸出来上下摇摆,你就要仔细分辨了:如果是手心向下按,那就是提醒后车他要向招手这边变道了,你别超车;如果手心向上抬,那是告诉你可以从招手这边超车。
既然拐弯靠手势,那转向灯干什么用呢?这东西跟后视镜一样,对印度的许多车主来说可有可无。我有一次差点跟一辆突然变道的摩托车发生剐蹭,就指责那车主,结果小伙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车有转向灯,还一脸无辜地解释说他后座乘客抱着个大口袋,根本腾不出手来打转弯的手势。
印度人在乘车的时候也不能闲着。我有一次开车快到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一辆小汽车的乘客从左车窗伸出手高举,竖起食指整个左手不停地顺时针转圈。就在我迷惑不解之际,只见这车从所有等待右转和直行的车辆的最左边兜了个大圈绕过去,闯着红灯调了个头,绝尘而去。
此外,印度车辆的载客人数是由乘客多少决定的。一辆摩托车可以载着夫妇两人带着三四个孩子, 一辆小轿车塞进一大家子七八口人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更不用说公交车了,交通高峰的时候,车门外面挂着五六个人一点儿不影响开车。即便是非高峰期, 许多公交车也是不关车门的,方便乘客随时跳上跳下。公交车到了站台的时候,司机一般也不会完全把车停稳,都是缓速滑行而过,要上车的助跑两步一跃而上,下车的跳下来向前踮几步缓冲,一切如行云流水。
印度公交車的后门并不在前后轮之间,而是位于后轮后面靠近车尾的位置。这一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上下车时发生“技术性失误”的乘客被后轮轧伤脚。万一有乘客没抓牢车门掉下来,也会认为是自己的“身手”不好,与公交车司机无关。
印度人开车也有“可爱”的一面,那就是在街头很少看到因车祸而发生口角或者打架的。一般的车辆剐蹭,双方常常连车都不下,摆摆手就各走各路了。
看印度人泊车更是一绝。很多停车场根本没有明确的车位,只要你驾驶技术足够好,有本事把车停进去,那就是你的车位。在有些繁华地段和商场外面,停的车辆简直就像码头的集装箱一样密密麻麻。大家都不拉手刹,而且挡位放在空挡。如果你的车被后来的车辆结结实实堵在里面了,停车场的泊车小弟会用手推或用屁股顶,很麻利地把挡道的车搬积木似的一一挪开。
仔细琢磨,印度也有其神奇之处,一些看似一团乱麻的事情却总有解决之道,犹如一套自洽的解套机制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中。
阿建//摘自2021年3月22日《环球时报》,本刊有删节,飞客流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