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绍烈:离岗不离党,情暖海之南
2022-12-26明诗雅
明诗雅
“84、58、21、56、58”,看到这串数字你会联想到什么?对于曹绍烈老先生来说,这些是他闪耀的“勋章”。84岁高龄、58年党龄、21年捐资助学、56万捐款、资助58名贫困学生,曹绍烈身上闪耀着的这些数字,生动地描述了一名老党员二十载初心不变、捐资助学的感人故事。
党员榜样,他用赤诚和忠心践行共产党人的誓言
一生做党员,一世为人民。作为一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曹绍烈始终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工作时他坚守岗位,用扎扎实实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退休后,他坚持“离岗不离党”,尽自己所能燃烧自我、奉献自我,在花甲之年助学济困,用平凡之举谱写了捐资助学的绚丽篇章。
部队里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慈善公益的“种子”。1961年,23岁的曹绍烈毅然应征入伍,并在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立下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当时正值学雷锋高潮,他积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了许多好事,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有一次在海口汽车站等车时,遇到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哭,他走近了解情况,得知是一位在三亚某农场工作的内地职工,带孩子回家乡探亲,回到海口车站时发现钱包丢了没法回农场。曹绍烈二话不说就从口袋里拿出25元给他们买车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而当时他的工资只有70元左右。他将最美的年华献给军营,也用在军营中锻造的高贵品质回馈社会。
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不断浇灌着“种子”,最终在曹绍烈心里生根发芽。他两袖清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处处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几十载始终如一,他以满腔的激情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
心中的“助学济困”的小芽茁壮成长得益于一篇报道。2001年,退休后的曹绍烈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报道,海口市一名退休老干部听闻贫困山区仍有许多失学儿童无法上学,毅然决定每月坚持给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捐款,文章的最后还留下了希望工程的联系方式。看到这篇报道后,他仿佛遇到知己,当即决定效仿这位老干部的做法,每月从自己仅有的1000元工资中抽出一部分为贫困学子送去雪中之碳。因为自己受过苦,所以更能共情失学儿童的绝望。他希望自己走过的路可以照亮仍在征途中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他并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过上大多数人期待的老年生活,而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轨迹,用实际行动勾勒一名党员干部的人生蓝图。
上善若水,润物细无声,做一件善事也许不难,难的是能长久坚持做公益善事。当问到是什么力量激勵着他二十余年坚持做公益时,他激动地说道:“我时刻牢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党员要为党为人民做好事,勤俭节约,将有限的钱捐助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9年,曹绍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当之无愧的党员榜样!在他心中,为人民做好事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是党员的本色,他也是受到雷锋等优秀党员的熏陶才有今天的所作所为。这大概就是共产党员的感染力,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前人的指引下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捐资助学,他以点点星光照亮“求学人”的旅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在曹绍烈看来,帮助困境青少年不仅能展现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能获得幸福感。在他家中,有一沓精心收纳的纸张,那是孩子们寄来的信。每一封信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颗颗“希望之苗”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是他最想听到的好消息。每每收到孩子们的来信,他都会用心回复,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二十多年来,他们早已成为最亲近的家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曹爷爷带来“希望之光”照亮了求学路。捐助证明、孩子们的信和证书都是曹绍烈与希望工程结缘二十载攒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爱的故事仍在延续。虽然今年已经83岁,但是他资助学生的决心却始终如初。而他的这份坚持、这份无私奉献精神,也感动、鼓舞着他所资助的孩子们。曹绍烈说,看到之前资助过的孩子如今也在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他很欣慰自己的爱心慈善之举有了传承。他用二十余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多年后,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孩子们也成为了“希望工程”,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心中。这像一场不设终点的希望接力跑,每个人都是接棒者,他们用知识和阅历演绎着生动范本,鼓舞并引导着更多困难学子在暗淡的生活中看到希望之光。当梦想的星火不断延续,离形成燎原之势还会远吗?这或许就是曹老先生口中“传承”的意义。
心怀大爱,他将慈善的温暖播撒人间
除了帮助解决贫困学子的后顾之忧,曹绍烈还将援助之手伸向其他困难群体,将大爱播撒在小岛的每个角落。他回忆道,曾有位河南人带着一名收养的孩子来到澄迈打工,生活十分贫困,曹老了解情况后主动给省委书记写信反映他的问题,积极与澄迈县政府沟通,帮助他筹钱盖房,为其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在此之后,曹老仍牵挂着这家人,每月除了为希望工程捐款外还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100元帮助他,直到家中的大女儿找到工作后才停止。积流成海,平凡之中献大爱,曹老就这样每月坚持,默默捐助了5000元。这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莫大的帮助,但在曹老心里,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会继续资助,直到走不动为止。”他总是对身边的朋友说,从不觉得自己老,还能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他甘愿燃烧自己到最后一刻,为社会奉献全部的光与热,“捐资助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爱心助学,关爱未来;热心公益,情系人民;倾情捐助,情暖琼州。曹绍烈老先生的善举正应了鲁迅先生的谆谆教诲:“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