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珍爱友好和平
2022-12-26武凤珠
本刊记者 武凤珠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6周的烧杀抢掠,30万名中华同胞不幸罹难。1985年8月15日,在日本无条件投降40周年纪念日当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印上邮票,公开发行。
同期登上邮票票面的,还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位于全国各地的12所抗战纪念场馆。以抗战纪念场馆、重要抗战场景等为主题的抗战胜利纪念邮票,用丰富的票面设计展现出中国人民爱国、坚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方寸之间的铭刻,警醒着国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纪念场馆,安放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单枚邮票
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几乎每一名参观者都会被纪念馆门前高11.5米的青铜雕塑《家破人亡》触动。雕塑主体是一位悲痛至极的母亲,她双手无力地托起死去的婴孩,仰天呼号。底座上镌刻的字迹简约却沉重:“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充满力道的线条、满怀悲怆的语句,带给人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
邮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这座雕塑印在票面上,悲愤的母亲象征着被践踏的祖国。雕塑《家破人亡》,是《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的第一篇章。南京大屠杀组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他介绍,组雕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都记录着真实的历史事件。细看雕塑作品,会发现雕塑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几乎都保留着刀砍、棒击、棍敲等痕迹,吴为山以这样细致的处理,记录南京大屠杀令人刻骨铭心的苦难、控诉日军惨绝人寰的残暴行径。
凝重的黑、白、灰色调,构成邮票画面主基调。细笔勾勒的真实历史场景作票面背景,为《家破人亡》雕塑及其背靠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烘托出凝重悲壮的氛围。前实后虚的画面设计,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发行的1套13枚邮票,全部采用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登上票面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皆是经国务院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纪念场馆与历史事件、战役场面的虚实相映,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又为画面增添了肃穆庄严的气氛。
方寸票面承载厚重的抗战历史,彰显出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中国邮政以“国家名片”上的铭刻向世界庄重宣告:日军侵华带来的血泪劫难,中华民族将永记在心。
海内海外,同仇敌忾
提及抗战精神,多数人或许会联想到毛泽东主席等党的领导人在延安的情景、朱德总司令等军队将领指挥作战的场面。这些抗战经典场景,都被中国邮政印制在邮票票面上。
为纪念抗战胜利20周年而发行的1套4枚邮票,第一枚“毛主席在著作”便呈现出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中写作的画面,《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著作都在这里诞生。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共同谋划反攻日军,为纪念抗战胜利15周年而发行的1套4枚邮票,第四枚“领袖策划反攻”使用的便是一幅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伏案研究战略的真实照片。
领袖在内地谋划抗战,华侨在海外支援抗战。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第六枚“华侨捐献”描绘出爱国华侨慷慨解囊,捐赠飞机支援抗战的景象。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与国内同胞荣辱与共、同仇敌忾,团结一致聚拢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捐财出力,各尽所能。仅在抗战最初5年间,海外华侨就向祖国汇款和义捐50多亿元,还捐赠了大量药品、衣物、粮食,以及汽车、飞机、坦克、弹药等军用物资,为国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援。
越过国境线,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取得的成绩同样值得铭记。1942年,应驻缅英军请求,约10万名中国远征军战士由云南边境进入缅甸,成功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约7000名英军,扬威异域。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邮票第五枚“芒友会师”,呈现出两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境内胜利会师的庄严场面。芒友会师,歼灭了驻缅日军主力,打通了中缅、中印公路,保障了国际援华物资道路通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抗战精神,不止在中国的国土上生发滋长,而是遍布在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每一寸土地、根植于拥有爱国情怀的每一名华人华侨心中。军队将领与远征战士、国内同胞与海外侨胞,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谋划与出征、捐赠与坚守中,蕴涵着爱国的情怀、民族的气节、英雄的气概与必胜的信念。抗战精神由此而汇聚凝结,抗战胜利由此而势不可挡。
缔结友好,维护和平
抗战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邮票画面,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残暴,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的丑恶,彰显抗战精神振奋人心的力量,更是要警示人们,守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牢记仇恨从来不应成为最终目的,共创和平才有更长远的意义。1978年8月12日,中国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0月23日,条约正式生效。为铭记这一重要时刻,中国邮政于1978年10月22日发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纪念邮票一套2枚,用明丽和谐的画面设计,传达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邮票第一枚“共同愿望”将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亲笔题字置于正中央。书法遒劲有力,字迹端庄大方。题字两侧,雄伟壮丽的中国万里长城和白雪覆盖的日本富士山左右对称、互为映衬,象征两国友好关系世代相传。邮票底部,设计师用热烈似火的红梅和娇艳夺目的樱花象征中日两国,托举起主题文字“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世代友好,是中日两国面向未来的期待。邮票第二枚“中日人民世代友好”以一对中国和日本小女孩为中心图案,小女孩彼此互赠中国大熊猫玩具和日本黑天鹅玩具,以礼物传递友谊,亲切而得体。
生长于和平年代的青年,或许不再时常忆起屈辱悲壮的抗战岁月。然而往事并不如烟,支撑全民抗战胜利、为民族崛起积蓄力量的抗战精神,必须永远传承赓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节点时刻,更当追忆抗战历史、宣扬抗战精神,向全民族敲响警钟:和平从不理所应当,唯有自强方能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