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创新实践
——评《教师如何立德树人》
2022-12-26胡猛,宁莉娜
书名:《教师如何立德树人》
作者:明刚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591-6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定价:32 元
人才是推动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优秀人才的培育工作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有力支持,而高校教师作为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构成组分,也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为社会和国家培育高质量人才与新时期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他们不仅是专业知识和科学真理的传递者,更是思想道德和精神品质的引路人。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在进行知识能力教学的基础上,需要同步开展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才能向社会输送更多有价值的高素质人才,其中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是现代教育实践中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作为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应当深入学习立德树人理念并理解其重要意义,树立自身优良的师德和人格,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不断提升个人立德树人能力,真正实现以德育人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促进新时期高校人才培育工作的良好运行与发展。本文结合《教师如何立德树人》一书,深入认识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以及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与探索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探析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创新实践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新时期高校人才培育工作。
由明刚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发行的《教师如何立德树人》主要由七个专题构成,重点突出了新时期背景下教师立德树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围绕如何通过课程改革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展开详细阐述。全书各个专题都基于学习目标、《意见原文》、权威解读、研修要义、原理述要、专家论坛、案例研究、问题讨论等系列过程对专题核心内容进行具体剖析,涉及深化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功能、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等,旨在通过综合性分析与全面思考,探究达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有效策略。通读全书可以了解到,该书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适合广大教师学习与培训使用。
一、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意义
优良品德是新时期实现社会安稳、民族繁荣和国家昌盛的重要基础,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逐渐改变,大众愈发注重精神品质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渐渐成为现代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德育属于一种现代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意识能够起到一定的塑造作用,而立德树人则是以立德为先,达成培育人才的主要目标,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立德树人代表着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是推动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现的重要支撑,同时充分体现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作为优质人才培育基地的现代高校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现实为基础、师资为保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培育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从古至今,立德树人理念都是教育事业重要的指导内容,我国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就是以“德”为核心的礼仪表现形式,这也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尊德重礼”的发展基础。“立德”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之谓不朽”,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最为高尚的首先是树立品德,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是树立言论,能够做到以上这样,即便是死去也会经久不废,如此称为不朽。从中可以发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以及对立德的重视。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立德树人主要表现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这不仅代表着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理念作用的十分重视,也反映出在不同时代发展下,立德树人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意义。从本质上看,立德树人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科学、正面及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对人进行引导、激励、感化和塑造,这与人才培育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也象征着育才和育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立德是人才培育的根本,树人是人才培育的前提,因此,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核心思想与重要使命,是现代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二、教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重大职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现代高等教育战略发展与创新实践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根据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深刻把握,不断培养与提升个人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教育方针,真正实现以德育人,有效达成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开展高校育人育才工作。
二是提升个人综合育人水平。高校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授学生的重要职责,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还应当肩负起指导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职责,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人物,由此可见,为了培育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都十分重要,只有自己成为了怎样的人,才能培育出与之相应的人。立德与树人之间本就存在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就能够取得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培育出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需要优先树立好个人品德方能有效开展育人工作,使自身成为良好的学习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德,而高校则需要不断鼓励教师加强立德树人能力培养,促进他们个人综合育人水平的快速提升,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培育优秀的接班人。
三是引导学生实现良好发展。教育的深层内涵在于人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丰富和专业技能娴熟的人才,而是更加需要具有坚定民族信仰和科学信念的优质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够基于内心的理想信念,充分运用自身能力优势服务社会与国家。高等教育的开展正处于人类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和逐渐明确的初步成长时期,在大学阶段应当注重培育学生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助力其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所以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立德树人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为他们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逐渐成长为新时期全方位发展的时代力量,共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推动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有效建设。
四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高校精神文明可以为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发展能够为高校精神文明提供坚实的支撑。高校精神文明是高校内在灵魂与气质底蕴的重要象征,是推动现代高校稳定发展的精神力量,而作为一项抽象、无形的思想概念,高校精神文明主要以教师立德树人能力为主要载体。任意一所高校想要寻求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只只有实现教师立德树人与高校精神文明的相辅相成,促使高校精神文明在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修养中有所体现,同时有助于构建良好的高效学习教育氛围。
三、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现实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清晰认知,没能准确把握其工作内涵,单纯地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专业课程教师大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由专业的思政教育课程教师负责,忽略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无法充分展现出教师育人的天职。其次,作为高校人才培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热情将会和高校整体教学成效产生直接关联,并且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也与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受利益导向和情感需求方面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难以获得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并且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制约下,教师整体的自由度较低,还需要同时兼顾学术研究和课程教育两方面的繁重工作,由此导致高校教师工作热情日渐降低,对立德树人能力提升毫无想法,这样不仅会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造成极度不利的影响,而且极大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教学工作成效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最后,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忽略了教育工作的“树人”,没有深入探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本质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完成教书工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对于其思想精神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缺少重视,不利于立德树人重大使命的有效完成。
四、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第一,加强思想引导,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价值理念教育和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信仰,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与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必要前提。对于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来说,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稍显薄弱,强化他们的思想引导,培养敏锐的政治敏感性和思考能力,使之明确立德树人重要目标,始终保持坚定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理念,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立德树人能力,更好地开展新时期人才培育工作。首先,高校党委组织应当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不断突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指导地位,以此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引导和意识形态教育,增进他们对国家的强烈认同,并坚定其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有效实现对高校教师的思想管理。其次,还可以加大校内的思想价值观传播力度,借助校园网、教职工群组、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推进思想政治价值理念教育工作,真正使立德树人重要思想深入高校教师的内心。最后,高校应当严密关注课堂教育这一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注重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完善规范的课堂纪律制度,督促和引导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守规范、讲纪律,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推动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达成科学的协同效应。
第二,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榜样精神。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包括提高师德素养和加强师风建设,“传道受业解惑”、“立高尚师德,铸大爱师魂”都属于当代人民教师的重要责任,只有坚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感染学生,才能充分展现优秀教师的形象品质,成为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示范性榜样,从而更好地承担起教育指导的责任,发挥立德树人的教学作用。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素养,需要注重几条实践准则:
一是坚持标准与底线。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技能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未来人生发展的参考榜样,同时作为现代社会建设队伍中的一员,对社会来说属于重要的优质人才力量,所以高校需要要求教师坚守道德良知,增强个人思想道德自觉性,不仅要做到坚守道德底线,还应该用更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从言行举止各个方面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典范,以优良精神品质开展教书育人工作,为营造社会良好风气贡献出重要的力量。
二是引导与警示结合。高校对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应该坚持正向引导,树立高尚情操和立德树人的典型,以现实的优秀教师教学事迹作为宣传口,有效发挥优秀榜样的示范性作用,激发广大高校教师内心的教书育人情怀与职业发展追求,以此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和立德树人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反向警示,通过师德警示会议、师德警示新闻展示、师德警示纪录片观看等多种方式,批判真实恶劣的师德反面教材,对高校教师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督促他们时刻保持自觉、自重、自警。
三是注重规范与监督。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转变为教师立德树人的实际行为,高校应当基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进一步细分,以此规范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同时构建完善的监督评价制度,让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师德监督,严惩教师的失德行为,督促高校教师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
第三,加强创新导向,提高专业水平。在新时代发展形势下,高校教师遵循立德树人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其立德树人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学术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拓展与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持续保持自身的教学专业性以及提高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高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培训活动及相关科研项目,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内容和形式都更为多元的新兴教学模式,在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水平和立德树人能力的同时,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层次以及强化教学质量,向学生传递创新发展精神,使其学习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增强,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增强教师个人的立德树人能力,大力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质量的社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