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眼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2022-12-26朱建武李鸿莉秦献泉朱建华
朱建武,徐 宁,李鸿莉,秦献泉,朱建华*
(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渠黎华侨林场,广西扶绥 532103;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广西为我国龙眼主产区,龙眼产业是果农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广西栽培龙眼历史悠久,桂南和桂西南地区乡村数百年的龙眼树和龙眼实生群落十分普遍。广西产鲜食龙眼和桂圆干(肉)久负盛名。到2021 年底,广西水果种植面积139.93 万hm2,总产量2848.4 1 万t,其中龙眼种植面积9.87 万hm2,总产量60.56 万t,广西龙眼总产量在广西果品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还很低(约2.12%),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却很少远销北方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滞后。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西水果市场充斥着大量泰国、越南进口的龙眼,广西龙眼产业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当前广西龙眼鲜果价格逐年走低,而肥料、农药和人工费却不断上涨,仅十年间投资成本已翻番,种植龙眼似乎无利可图,龙眼产业已经进入品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广西龙眼产业的发展历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发展方向,对于该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广西龙眼产业发展历程
1.1 实生苗繁育产业起始阶段(1958 年至1978年)
从195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至1978 年,广西龙眼主要种植实生繁育的苗木,品种以本地广眼为主,其次为“大乌圆”,“石硖”“冰糖肉”“福眼”“普明庵”“乌龙岭”“油潭本”等有少量种植[1];加工方面主要是手工作业,以龙眼果干(桂圆干)和龙眼肉干(桂圆肉)为主[2]。到1978 年,广西龙眼面积仅为0.26 万hm2,产量0.74 万t。
1.2 嫁接苗推广应用和产业兴起阶段(1979 年至1995 年)
1979 年以后,广西推广龙眼嫁接苗种植,引进优良新品种逐渐被果农认识和掌握。这个时期引进了区外优良品种,如“古山2 号”“东壁”“储良”“水南1 号”“立冬本”“松风本”“冬宝9 号”等,重点推广“石硖”“储良”“大乌圆”等优良品种[1]。
从1978 年至1995 年,广西龙眼种植面积增长比较平缓,年产量稳步增长,到1995 年广西龙眼种植面积为6.2 万hm2,产量为11.86 万t(图1)。这个时期广西龙眼产业逐步被广大果农所重视,栽培龙眼实生苗基本被杜绝,推广种植龙眼优良品种的嫁接苗如“大乌圆”“福眼”“广眼”“石硖”和“储良”等,龙眼栽培先进技术已开始被广大果农认识和掌握。
1.3 龙眼产业面积最大、发展最快速时期(1996年至2004 年)
1996 年至2004 年,广西主栽的品种品系有大乌圆、石硖、广眼、储良、冰糖肉等。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平南石硖龙眼获金牌,武鸣大乌圆龙眼获银牌[3]。由于“石硖”“储良”“大乌圆”三个品种成熟期较为集中,科研人员开始选育和推广应用早、晚熟及反季节龙眼品种,以晚熟品种如“灵龙”“桂明1 号”“早白露”“迟白露”在生产上有较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个时期龙眼价格逐步攀升,储良龙眼地头价最高卖到20 元/kg,丰厚的利润刺激了龙眼果业的兴起,广西把龙眼生产基地建设当作“八五”计划期间的奔小康工程来抓,建立桂东南龙眼带,桂西南龙眼带及南宁市连片的龙眼生产基地等[3]。
这个时期也是广西龙眼栽培面积创历史较高的时期。1998 年广西龙眼栽培面积达23.66 万hm2,创下从1978 年至2021 年历年最高栽培面积的记录。这个时期广西龙眼年产量比1995 年以前翻3-4倍,主要原因是受龙眼市场价格迅猛上涨的利益驱动,各级政府将龙眼产业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门路,在出台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布局方面主要向龙眼产业倾斜;广大果农加大生产和科技投入,而且继续主栽石硖和储良为主的龙眼优良品种。21 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泰国、越南龙眼开始涌入我国,广西龙眼产业受到冲击,龙眼鲜果价格开始回落。
1.4 龙眼产业理性回归时期(2005 年至2021 年)
受泰国、越南龙眼的冲击,广西龙眼的热度逐渐理性回落。2005 年全区龙眼栽培面积17.29 万hm2,产量38.17 万t,主产地为大新、合浦、桂平、岑溪、博白、陆川等地,其次为平南、贵港、藤县、苍梧、容县、北流、玉林等地[4]。龙眼鲜果从上世纪90 年代地头售价10~20 元/kg 降至3~7 元/kg,维持近十年时间,这两年还发现有继续走低趋势(图1)。2021 年龙州县的特早熟龙眼品种桂丰早地头价7~9 元/kg,让果农看到了种植龙眼的希望所在。龙眼果业贮运和加工获得长足发展,通过常温贮藏保鲜和低温贮藏保鲜技术能够将鲜果保持数天进行长距离运输,确保龙眼鲜果风味和色泽无变化。龙眼加工能力不再限于桂圆肉和桂圆干,出现龙眼糖水罐头、龙眼膏、龙眼酱和龙眼饮料等。
2005 年以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西龙眼产业受泰国、越南等进口龙眼冲击,市场龙眼价格迅速回落,龙眼栽培面积逐年走低,龙眼年产量反而逐年攀升,尽管2021 年全区龙眼栽培面积仅9.87 万hm2,产量却达60.56 万t,创广西近43 年来最高记录。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大果农加大技术投入,特别是近10 年来,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致力于在龙眼产区开展果农科技培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龙眼产业的贡献率(见图1)。
图1 广西1978-2021 年龙眼种植面积、产量
通过对广西灵山县2013 年至2021 年石硖龙眼价格(见图2)的数据分析,发现近8 年来灵山县石硖龙眼鲜果价格不稳定并有走低的趋势,而生产成本却成倍增长,龙眼增产不增收,出现果贱伤农的局面。
图2 广西灵山石硖龙眼价格变化
2 广西龙眼产业现状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当前广西龙眼主栽品种主要以石硖和储良为主,均为鲜食和加工两用品种。这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占广西龙眼面积90%以上,果实成熟期在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之间,成熟期较为集中,在龙眼丰收大年贮运和加工能力跟不上情况下,容易出现水果烂市和果贱伤农现象。上世纪90 年代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晚熟品种如“灵龙”“白露”品种基本退出消费者的视线,近期选育的龙眼早熟品种“桂龙1 号”“桂丰早”,还有晚熟品种“桂明1 号”仍没有形成种植规模。
2.2 长期价格低迷降低了果农生产积极性,技术措施贯彻不到位
根据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提供2013 至2021年广西龙眼销售信息的调查数据,以灵山县石硖成熟期7 月份的价格为例进行分析,9 年来价格均在4~8元/kg 波动,近两年来价格还继续走低至4~6 元/kg。这段时期间肥料和人工费已涨近一倍,而产量和价格基本不变,种植龙眼的利润肯定走低,严重挫伤了果农种植龙眼积极性。其次,科学栽培龙眼先进技术不能贯彻到位,如培养龙眼优良的结果母枝单元、顶芽适时催醒技术、疏花疏果和蛀蒂虫的防控等龙眼关键生产环节都有成熟的技术,但不少果农存在“大年大管”“小年小管”,甚至于不管的思想,使得先进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少果园几近失管,树势衰弱,成为不结果或开花不见果的风景树。
尽管近几年我区培育和引进一批龙眼优、新品种如桂龙1 号、桂丰早和桂明1 号等,这些品种熟期优势明显,如桂龙1 号在北海7 月10—15 日成熟,比石硖早成熟7~10 d[5];桂丰早成熟期在同一果园比石硖早成熟7~15 d,比储良早成熟20~30 d[6],但由于推广应用时间较短,能否成为主栽品种有待继续观察和示范推广。
2.3 保鲜贮藏与加工能力低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果品贮藏能力仅占产量的10%~15%[2]。我区龙眼多数地处山区,交通设施落后,贮藏处理能力更低,容易造成龙眼鲜果变质浪费;再加上果实受蛀蒂虫为害较重,贮藏能力一直是广西龙眼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龙眼加工以小作坊居多,良莠不齐,加工质量差异大,不成规模,遇上丰收年不能大规模处理加工鲜果,造成增产不增收,严重挫伤果农种植龙眼的积极性。
2.4 不注重疏花疏果,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
龙眼是丰产性较好的果树,但如果管理不当,往往在丰产后的翌年产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失收,使年际间产量差异幅度超过30%以上,从而形成了大小年结果现象。其次龙眼成熟期为7—9 月,采收后抽生两次秋梢,培养形成良好的结果母枝单元才能较好的成花结果[7]。对于8 月下旬以后采收的晚熟品种,采果后难于生长出优良的结果母枝单元;早中熟品种如果采收后疏于科学管理也不能培养良好的结果母枝。另外对于刚投产的植株树势相对较弱,树冠叶果比小,不注重疏花疏果,果实到成熟期不能达到该品种应有的标准,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
3 龙眼产业技术进步
3.1 品种选育
近年来,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从龙眼的优良单株选育出早熟品种“桂龙1 号”“桂丰早”,这两个品种成熟期比石硖早7~10 天,果实品质和丰产性能可以与石硖品种相媲美,而且能够通过科学管理技术使采果后生长出健壮的二次梢秋梢作为翌年良好的结果母枝单元达到连年丰产稳产的目的。还有从石硖群体中发现优良变异单株选育的晚熟品种“桂明1 号”,已经在南宁和梧州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四季蜜”龙眼,其产期集中调控到秋冬季,形成了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克服了在广西应用氯酸钾产期调节效果不稳定的缺点,为龙眼产期调节开辟了新途径[8]。目前“四季蜜”龙眼主要在藤县推广种植。
3.2 品种引进
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近年从福建引进“冬香”“翠香”“福晚8 号”“宝石1 号”等龙眼杂交新种,在南宁、大新、大化、平南等地试种,其中“冬香”在南宁9 月中旬成熟,表现特晚熟,龙眼果实可以在中秋节供应市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3.3 密闭园改造
20 世纪80、90 年代种植的龙眼树体高大、树冠郁闭,形成了外密内空的树冠结构,外部平面结果,产量低,品质差,管理困难。近10 年来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大力开展龙眼密闭园改造技术攻关、示范,推广间伐和“开天窗”修剪技术,培养“矮树大冠”树形,取得了显著成效。
3.4 疏花疏果
龙眼遇上结果大年其枝梢均抽花穗,这个时候必须考虑疏花疏果,目的是调整树冠叶果比,将部分枝梢剪除花穗,也就是通过轮枝结果或轮树结果的办法,培养出2~4 次梢构成抽穗率和坐果率高的结果母枝单元,这些营养梢均是龙眼翌年优良的结果母枝单元[8],因此每年保证一定数量良好的结果母枝单元,可以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剪除部分花穗培养营养梢的修剪工作可以在龙眼谢花后进行,先剪除那些空花穗,然后再剪除坐果率低的果穗,再结合树冠大小和枝梢数量剪除部分果穗,保证树冠留有30%~40%枝梢抽生夏延秋梢培养结果母枝。其次当果粒横径达到0.7~0.8 cm 时进行疏果粒,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
3.5 产期调节
通过栽培热带型龙眼新品种“四季蜜”可以实现产期调节,克服氯酸钾产期调节不稳定的缺点。在“四季蜜”龙眼末次梢老熟后喷布多效唑、乙烯利等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了夏季成花坐果,将产期调节到11—12 月[9],延长龙眼鲜果上市时间,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龙眼生产效益。
4 发展展望
4.1 做好产业规划,今后以稳定现有面积、提高产品质量为主,不再追求扩大面积。
到2021 年底,全区龙眼栽培面积96347 hm2,产量502800 t。今后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做好产业规划,以稳定现有面积、提高产品质量为主,不再追求扩大面积。近十多年来,广西龙眼栽培面积降至9.87 万hm2,但总产量反而略有上升,说明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龙眼产区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加强果农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广西荔枝龙眼团队成立10 年来一直以基层培训果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己任,深入果园上技术课,让广大果农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使龙眼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明显。今后还要在增施有机肥和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方面下功夫,例如利用蛀蒂虫成虫极度畏光的特性,借鉴“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10],在龙眼成熟期防控龙眼蛀蒂虫,减少农药施用,减少生产成本并提高龙眼果实质量。
4.2 加大品种选育和引种推广力度,改善品种结构。
大力推广特早熟和特晚熟优良龙眼品种,改善龙眼品种结构。例如崇左、钦州、玉林一带推广应用“桂丰早”等特早熟龙眼新品种,力争在晚熟荔枝结束前后抢占水果市场。在梧州、贵港一带推广“桂明1 号”“冬香”等特晚熟龙眼品种,延长我区龙眼鲜果供应期。同时引导果农推广种植产期适于产期调节的龙眼品种“四季蜜”,错开龙眼集中上市时间,提高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
4.3 搞好采后贮运,促进加工业发展,多渠道促进产品销售
在龙眼主产区实施龙眼贮运和加工项目,逐步提高冷库预冷和冷链运输的果品比例。大力开发龙眼加工如桂圆干、桂圆肉、龙眼酒、龙眼罐头、龙眼饮料和龙眼蜜等,延伸产业链,增加果农收入,避免丰收大年龙眼果实烂市现象。大力推广龙眼有机化栽培和无公害生态防控病虫害技术,在质量和产量方面深挖龙眼产业的发展潜力。通过电商销售渠道通畅快捷的优势,拓展龙眼销售空间。
4.4 加强技术培训,加快先进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水平。
充分发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和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的技术优势,加大果农培训力度,提高果农生产技术水平。除了果园现场技术观摩培训外,还可通过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微信、QQ 等对果农进行远程技术指导,使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答,促进龙眼生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