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实施的理论与研究
——以珠三角地区三所学校为例

2022-12-26刘石成陈绵珊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劳动时代

刘石成 陈绵珊|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劳动。马克思曾高呼:劳动创造世界。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劳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热点。而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一线教学,都没有形成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统一定义。因此,关于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在研究领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现状。综合分析现有数据后,笔者总结了当前关于劳动教育的两个主要弊端:窄化理解劳动教育内涵和碎片化安排劳动教育实践。为更好地助力劳动教育发展,笔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校本实施应充分坚持“一体化”理念。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状况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尊崇劳动。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之一便是发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而且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2021年9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稳步提升育人保障能力——建设必要的劳动教育场(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研究目光锁定在“劳动教育”。这说明,“劳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都在致力于探寻摸索出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教育发展模式。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异化劳动”“劳动素养”“劳动精神”“创新创业”等高频词,我们不难分析出,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而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统一意见。孙振东、康晓卿认为劳动教育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必须通过劳动这一形式完成劳动教育;二是要实际操作与技术知识两手抓;三是切忌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惩戒手段。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及劳动价值观。余清臣认为,劳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从人类发展意义上去理解劳动的价值,进而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的教育。陈云龙、吴艳玲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传统与新型劳动双管齐下。纵然学术界对劳动教育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方向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即强调不可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来窄化劳动教育的定义,而应立足于新时代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新时代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从“课程价值”“政策变迁”“时代新人”“时代价值”等高频词,我们不难分析得出,关于新时代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学术界普遍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不同角度论证其不可替代性。潘建华、黄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身心自由,需要通过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来实现。余慧娟、宋佳欣认为,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适应新时代。赵蒙成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促进五育并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总而言之,学术界普遍通过追溯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观点,进而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两个角度,论证发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三)新时代如何重新定位“五育”的关系研究

从“五育融合”“体系建设”“协同育人”“五个融合”等高频词,我们可以推定,关于新时代到底应该如何准确定位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亦是学术界争论的聚集点。学术界关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关系的定位主要有两个方向。有的学者认为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应当呈现五育并举的平等地位,如教育家黄济先生持这样的观点。而有的学者认为,劳动教育无须单独成一育,如老一辈教育家瞿葆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相较于其他四育而言是另一层次的教育。而现有资料倾向于强调五育并举,强调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黏合剂作用。

(四)新时代如何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从“课程体系”“劳动课程”“创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等高频词,我们足以推定新时代如何促进劳动教育发展,是学术界正在努力探寻的方向。余慧娟、宋佳欣认为:一是应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化;二是应坚持劳动课程与课程劳动相结合;三是应加强家校社联动;四是应不断推进产教融合。赵蒙成认为,应培养合格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及推进普职融通。施桂红、冯江英强调,应有完善的评估体系。余文森认为,要始终坚持劳动教育的根本归宿,即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要学会从其他四育中借力。总而言之,学术界关于如何推进劳动教育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实施的应然与实然状态

为了更好地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国各地学校掀起了劳动教育热潮。基于对劳动教育的不同解读,人们开展劳动教育的模式不可胜数。笔者认为,当前劳动教育校本实施的应然状态是充分坚持“一体化”理念。

(一)当前劳动教育校本实施的应然状态

所谓“一体化”理念,便是指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导向的大前提下,在纵向上进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在横向上进行“教、学、评”劳动教育培养机制一体化建设,以及在空间上进行“家、校、社”劳动教育培养平台一体化建设。

所谓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导向下的劳动教育,便是指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实践性活动,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形成必备劳动能力、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进而学会改造自己、建设世界,达成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有二:一是有利于用科学思维来定位“劳动教育”,以防窄化劳动教育;二是有利于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

所谓“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一体化”,便是指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当了解国家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安排,明确不同学段应当开展的劳动教育类型与方式。在此前提下,结合具体学情与校情,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一体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层次的劳动技能,培养不同高度的劳动精神,有利于避免因劳动教育重复进行而导致的教育价值低的情况。

所谓“‘教、学、评’劳动教育培养机制的一体化”,便是指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既要关注教师的教——注重专业劳动教师队伍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把握对劳动教育的评——形成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教、学、评”劳动教育培养机制的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真正的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及时检验劳动教育成果,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为适宜高效的劳动教育。

所谓“‘家、校、社’劳动教育培养平台一体化”,便是指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融合的作用,以学校为主力,同时家庭进行助力并借力于社会力量。实现“家、校、社”劳动教育培养平台一体化的意义有二:一是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劳动教育方式,系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二是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关注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形成劳动自觉。

(二)当前劳动教育校本实施的实然状态

现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实施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窄化理解劳动教育内涵;二是碎片化安排劳动教育实践。

所谓窄化理解劳动教育内涵,是指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没有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出发,缺乏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着手理解劳动教育的自觉,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或惩戒手段,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局限于让学生出出汗、拍拍照,没有展现劳动教育的最大魅力与价值。如有的中学只是单纯将学生的课后值日当成劳动教育,或是在某机构挂名搞形式主义。有的学校甚至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惩戒学生的手段。如此窄化理解劳动教育内涵的后果主要有二:首先是容易误导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降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与重视;其次是没有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最大功用,无法激起社会对劳动的崇尚与追求。

所谓碎片化劳动教育实践,便是指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缺少“一体化”指导理念,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没有系统规划与安排,缺乏达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体系一体化、“教、学、评”劳动教育培养机制一体化、“家、校、社”劳动教育培养平台一体化的意识。如有的学校并未形成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开设重复且不具有针对性的劳动课程,忽视劳动教育的层次性。碎片化劳动教育实践的缺点有二:一是导致劳动教育开展零碎,削弱了劳动教育的系统性推进,降低其育人价值;二是难以形成最适合受教育者接受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容易降低其接受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新时代珠三角地区劳动教育的经验总结

为了更好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助力促进珠三角地区劳动教育的发展,笔者综合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及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三所劳动教育示范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模式,总结归纳出如下开展“一体化”劳动教育的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全面系统地解读劳动教育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求我们在解读劳动教育时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清楚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形成劳动自觉,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紧跟时代前沿,注重将劳动教育与科技相结合,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提出的劳动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到社会中去接受更深刻的教育”。该校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体悟劳动的价值意蕴,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又如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以“乐学教育”为理念,以传统劳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将先进技术融入传统劳动。再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充分借力腾讯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充分实现了技术对劳动教育的赋能。

(二)坚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一体化

首先,坚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体系一体化,要求各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充分阅读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准认识不同学段开展劳动教育的差别要求。如小学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人起居等个人劳动能力及热爱劳动精神的培养;初中阶段开始要让学生接触校内职业及部分公共服务,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型劳动能力;高中阶段要注重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职业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产型劳动能力;大学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学理层面来理解劳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型劳动思维。各阶段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当找准该阶段劳动教育的目标,避免出现“错位”“缺位”现象。其次,各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还应因校制宜,开设不同年级的具体劳动课程并确保整体的劳动课程体系呈现螺旋式上升样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属于国家层面对劳动教育开展的宏观指导,各校应当在其指导思想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同一学段不同年级间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以确保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依据该校学生特点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便是包含了理想信念课程、生产劳动课程、生活劳动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及研究创新课程等五类系统性劳动教育课程。学校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在高中三年中的劳动技能培养与劳动精神涵养呈现螺旋式上升样态。

(三)坚持“教、学、评”劳动教育培养机制一体化

坚持“教、学、评”劳动教育培养机制一体化,首先要注重配备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应当让懂劳动教育、具有专业劳动素养的教师来实施教学。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学。劳动教育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应当实打实地引导学生践行劳动、感悟劳动。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应当了解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需求,并接受学生的反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并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最后要重视形成科学的评价。劳动教育重过程,教师应当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其步骤有三:一是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每个学生制作专属的劳动档案袋;二是学生按时按质完成相应的劳动教育,通过摄影等方式形成阶段性成果,并对每次参与劳动教育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他评;三是在学生毕业时,学校通过让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总结性评价。如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形成了由班主任、科任教师、校工、专家等组成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并重视学生实际生产技能、创新技能的培养,关注劳动教育的实效,同时配以以素养评价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来考核劳动教育成果。

(四)坚持“家、校、社”劳动教育培养平台一体化

坚持“家、校、社”劳动教育培养平台一体化,首先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开展劳动教育的主力作用。学校应当要承担起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开设劳动课程,提供劳动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其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助力作用。家庭应当充分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安排,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落实学生在家的劳动要求,助力其劳动习惯的养成。最后要借力社会,发挥社会的作用。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当充分借用社区企业、职业院校、生产基地等的作用,通过共享劳动平台与技术,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创设更多便利的环境,让学生在社会具象劳动中体悟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怀。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充分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融合。学校通过向学生发放《居家生活指南》,鼓励学生居家时学会承担部分劳动责任,并鼓励家长监督引导好学生的劳动实践,充分发挥家长对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榜样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借力深圳市福田区劳技教育中心,为学生定期开展诸如“剪纸”“刺绣”等主题的劳动技能教育,并与社区合作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机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劳动形式。□◢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劳动时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