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广播剧制作人的角色转型

2022-12-26

视听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广播剧音频创作

龚 奕

一、制作人是广播剧生产市场化的标志

广播剧是广电行业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剧制作人应运而生,其价值更是日益凸显。

(一)市场经济催生广播剧制作人

20世纪80年代,广播剧生产因为资金不足、设备落后、演员单一等问题陷入了发展困难期。1988年国家广播电视部设立了广播剧政府奖,1995年广播剧又被列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范围,在评奖机制的激励下,广播剧迎来了创作的春天。

21世纪初开始,广播剧创作全国大协作,创作经费市场化、多元化,从而促进了广播剧生产全流程的多样化,出现连续剧、系列剧、单本剧、微剧等不同类型,其形态、内容、表达方式都变得丰富起来。在越来越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播剧创作需要“操盘手”“指挥棒”,于是“制作人”就应运而生了。

(二)市场化塑造了首批复合型才能的制作人

中国著名广播剧导演王锐曾经说过:“广播剧制作人是为广播剧的制作和播出、评奖提供资金并进行质量监督的人,是对广播剧制作规律相对比较熟悉的人,他们大多懂创作,并负责统筹指挥广播剧的筹备和制作,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王锐导演的表述把广播剧制作人的定位说得明明白白,通俗地说就是“剧组老板、创作专家、评奖高手”,他的作用贯穿了广播剧创作全过程,是一个综合型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二、融媒时代广播剧制作人的转型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从最初的“+互联网”到“互联网+”,传统媒体从不断地适应互联网冲击,到主动拥抱“移动时代”,以期实现“主力军进军主战场”的目标。广播剧同样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对广播剧制作人也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

(一)增强营销能力,多方筹措资金

目前,资金来源是广播剧生产的最大问题,“没有钱就没有戏”。在大环境紧缩的情况下,广播剧这类非刚性的支出很难有市场机会。“筹措资金”,成为广播剧制作人“有戏”的最大考验。

营销能力较强的制作人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对本台年度重点题材,争取领导支持获得专项资金;对当地宣传重点,加强广播剧业务的推介力度,争取当地大型央企、国企的资金支持;适度尝试头部音频客户端流量分成的合作模式;以我为主、自我创作,既锻炼队伍,又降低成本。

(二)增强互联网思维,多渠道分发内容

过去,各台创作的广播剧主要是本台播出,优秀作品向上申请省台乃至中央台播出,不论哪个层级的播出,都在电台的范畴内传播。但融媒时代,“一云多屏”的传媒思路拓宽了广播剧的播出渠道,这就要求广播剧制作人不仅要在创作时具备互联网表达能力,更要深谙网络传播之道,有“玩转”音频世界的能力。

2020年,疫情刚刚暴发,人们对疫情防控普遍缺乏经验,情绪紧张焦虑。苏州广电总台几天之内就推出了20集广播微剧《丁丁和爸爸》,用父女俩的情景对话,传递各种防疫知识,并通过“中国融媒体声音联盟”、广播“超级碗”群、中国文艺广播群等实现短时间内的全面分发,在疫情一线的“湖北之声”第一时间向全省播出,15个省份25个成员台的33个播出渠道连续多日全天滚动播出,中宣部学习强国、中央台云听、湖北台长江云、北京台听听FM以及蜻蜓FM等全国音频及行业头部客户端纷纷转载和推广。同时,《丁丁和爸爸》还创作了相关动漫,实现了广播剧的视频化呈现,在苏州城市大屏、公交车、轨交线路等移动端进行播放。据推算,《丁丁和爸爸》总体受众规模超过2亿人次以上,获得2020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优秀案例。

由此可见,融媒时代广播剧制作人,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选题、筹资、创作、管理的能力,更要有互联网思维,有能“天女散花”般多渠道分发的能力,才能确保创作的有效性。

(三)增强前台思维,多样化呈现作品

音频世界给了广播剧更广的传播渠道,但为了适应大小屏联动,做看得见的广播剧也是业内创新的手段。例如:中央台的视频版广播剧《凡人小林》,湖北台的沙画广播剧《院士也是战士》,还有更多的是配上手绘或动画版的广播剧,都取得了一些突破。苏州广电总台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的作品《果拉山作证》,还创作了同名歌舞节目;广播连续剧《丁香》创作了大型舞台朗诵节目,把广播剧的魅力传播得更广。

广播剧的主阵地在音频,但是广播剧的呈现方式却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制作人要有“前台思维”,实现从音频剧本到舞台剧本,从听觉到视觉,从声音演员到声形具备的表达转换。可以说,是时代让广播剧制作人不断求新求变。

三、融媒时代发展让广播剧制作人“一将难求”

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对广播剧制作人的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广播剧制作人是政治家

广播剧创作一定要讲政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契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反映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广播剧制作人必须坚定政治立场,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和审美需求,抓住地方特色和典型事例,用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播剧创作,讲好中国故事。

(二)广播剧制作人是艺术家

首先,制作人要有敏锐的艺术眼光,能够不疏漏任何一个有价值的题材,这考验制作人对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两个领域的判断能力;其次,制作人要有剧本创作的能力,与编剧能够共同研判、反复打磨剧本,将好题材用人物、故事、情节的最优组合进行呈现;第三,在导演、演播、音效、主题乐、录音合成等每个创作环节中,制作人的艺术水准、鉴赏能力,都决定了一部剧最终的艺术水准。因此,制作人不需要是某个环节的专家,但必须是全流程的艺术行家。

(三)广播剧制作人是社会活动家

广播剧创作,经费是第一位的问题。在行政拨款越来越少的当下,制作人首要任务就是筹集经费。苏州台创作的反映全市对口援建的广播剧《果拉山作证》获得了市委组织部的资金;反映太湖孤岛绿色生态发展的《三山岛》,争取了当地镇村两级的支持;反映紫禁城修缮中苏州元素的《六百年的约定》,得到了“御窑金砖”的力量等等。

另外,随着市县级台广播剧创作的热情高涨,全国大协作的创作方式成为主流。制作人必须深谙行业内各类人才和各地创作优势,做到“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

此外,专家指导、多渠道放送、对外宣传等各个环节拥有各种资源,实现创作的价值最大化。很多时候,广播剧创作的各种支持都要靠制作人“跑出来”,不是个“社会活动家”还真的难以“担此重任”。

(四)广播剧制作人是一个企业家

近年来,广播剧创作成本逐年提升,一部剧上百万的投入也比比皆是。制作人如何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和管理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也要有“谋篇布局”的能力。对于招投标、预算决算、薪酬管理、财务管理、利润考核、项目审计等各方面,都必须规范有序。制作人要把自己当成企业家,“管好人、管好钱”才能做成事。广播剧创作不仅要“叫好”还必须“叫座”,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广播剧制作人是传播能手

广播剧制作人一定是个资深媒体人,熟练掌握各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分析,能在互联网时代抓住头部和垂类音频平台,实现广泛传播;同时,懂得如何用网络语言获得年轻听众,能够制造话题,扩大广播剧在受众中的影响力;还能跨界组合各种呈现方式,在不同介质、渠道、形式上顺势而为、借题发挥,实现一部剧影响力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制作人不能仅仅“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必须具备“全域视角”,在题材选择、创作角度、表现手法等各方面争取独辟蹊径,用“唯一性”和“差异化”,提升作品的传播力。

猜你喜欢

广播剧音频创作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论融媒体时代广播剧的可持续发展性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