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尔异化消费生成论视角的我国社会消费问题探析
2022-12-26李宁
李 宁
(大连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当代西方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从不同视角对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给予了批判,其中阿格尔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异化生产带来异化消费,由此造成生态危机。我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不同程度地滋生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社会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与消费异化不相容的。深刻领会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本质,正确把握国内社会消费的特点及倾向,具有现实启示。
一、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内涵
(一)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内涵
阿格尔在1979年其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对异化消费首次明确定义,认为异化消费是“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1]
第一,异化消费是单调劳动的商品补偿,人们在劳动中的苦闷情绪需要在闲暇时通过消费发泄。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的终极原因是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劳动——闲暇二元论”思想。也就是说,机器化大生产时代,人们只需要配合好精密的仪器操作即可,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无处发挥。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这种缺乏创造性和全部出卖自己的过程是个单调而乏味的过程,单调的生产模式久而久之使人厌恶,人们在机械化地劳动中享受不到快乐,体味不到劳动的意义,颓废无聊之时开始从生产转向消费。[2]
第二,将消费等同于幸福。追求自由的天性使人们被迫离开生产领域转而到消费领域中放松自我以获取创造性和自由性。面对冰冷、机械、毫无生气的机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和谐的、愉悦的、自由的,因此,人们必然在劳动之外的时间去补偿自己;为了补偿单调劳动的苦闷情绪,受资本主义广告的操控人们在消费中去寻求满足与幸福,以消费获取快乐和幸福,其结果便是人们在整个消费过程中被异化了。
第三,异化消费注重消费的符号价值。资产阶级鼓励工人把消费当成自己异化劳动的一种补偿,把消费当成人们幸福的源泉,而资本家恰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广告等媒介一味夸大商品的符号价值,诱使人们更多地消费,这最终使工人丧失战斗力,工人阶级斗争意识被消灭。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中人们获取商品的消费过程并不是使需求与商品的通常外观即“纯”商品本身对等,而是使需求适应某种商标名称的商品。第四,工人在劳动中缺乏自由和意图,过度依赖于消费。整个异化消费的过程也是人失去自我,过分依附消费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人沦为了消费的奴隶,过度依附消费,失去主体性的人,变成了异化的人。阿格尔的这种思想是对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相关思想的继承,阿格尔认为人们从异化消费中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这种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或真实需求,是真正自由的苍白反应。”[3]
二、我国消费社会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辩析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深入以及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一些消费者愿意购买超出实际需要的物品,通过铺张浪费和奢侈性消费行为向他人炫耀以展示自己的财力和身份地位,并通过过度消费行为体现自身的价值,甚至一部分人为了“面子”购买超过消费能力的物品或非生活必需品,有些青年人更是为了“面子”选择高额负债来购买奢侈性商品。使用价值对于这部分消费主体而言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不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去消费,他们期待的是通过购买商品给自己带来财富、身份、地位,满足随之而来的那份荣耀感和自豪感。
当然,我国的社会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就本质意义上看,是与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问题不相容的,但改革开放以后,受消费主义影响我国部分民众对消费文化形成集体性无意识反应,人们的消费欲望被少数人当成人生的终极目的和价值,消费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这种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现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一种与社会发展目标不和谐的消费异化现象,是人们致力于用物质消费的方式满足自己对于身份和地位的欲望,而无暇顾及社会和自然中的其他主体利益的消费行为和现象。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将消费等同于幸福,消费的满足感成为精神和其他一切需要的依赖;第二,把物质消费满足当作人的真正需要,致力于满足永无止境的物质性欲望;
第三,只管无度消费的满足,无视社会后果,其表现形式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比如透过炫耀消费的背后,有其盲目性、冲动型的心理诱因,奢侈消费有的时候也是为了向外界炫耀,炫耀心理在起作用。
(一)经济市场化为根本原因
经济市场化造成消费异化的原因在于,消费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原本是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行为,其目的是让人们更加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必须满足人们的欲求而不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利润。需要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属性,居民的消费需要已经从吃饱、穿暖开始转向注重消费的质量,提高生活舒适和享受的程度,这些是公民基本和正当的权益。但问题是,人的欲求永不止境,欲求一旦产生,人们便通过消费来满足,欲求再次产生,人们再次消费,恶性循环,始终无法满足欲求,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消费异化及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当社会经济运行是以满足人的欲求为目的,与人的基本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完全背离时,生产和消费就没有任何限制而根据人的挥霍不断调整方向,导致自然物质的铺张浪费,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规模无节制地一再扩大、高速运转。
(二)信息网络化为诱发原因
信息网络化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辐射到了消费领域,对消费异化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信息网络化已经普及,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家庭中,人们通过网络消费突破了现实消费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素,通过互联网随心所欲,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消费频率。
其次,网络作为虚拟环境下的宣传媒体,网络信息的夸大性宣传这种非现实体验往往容易诱导消费者。正如波德里亚所指出的:“传媒中的物品是打上了权力话语烙印的。媒体让我们见识的世界是以牺牲现实世界的丰富性为代价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媒体希望我们看到和让我们看到的东西。”[4]
最后,网络负面信息对价值观的误导,网络负面信息向人们灌输消费文化的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广告等刺激消费者心理,提升消费者购买欲望以制造消费者新的需求。永无止境的商品宣传向人们不断输送消费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的消费导向。甚至有些反动宣传和色情等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麻痹了人们的神经,对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毒害,腐蚀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人们对物质占有欲的不断增强,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奢靡浪费之风,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错位。
(三)价值多元化为主观原因
首先,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消费主义价值观开始在中国的传播,中西方消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碰撞,引起了国人消费价值观的变化。消费主义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蔓延。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日渐盛行,不断与国人的价值观发生碰撞,这是造成现代社会存在消费异化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次,受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一部分人的消费观念突破了传统的消费观并生成了无止境的消费欲望。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社会普遍崇尚节俭是美德,一度在人们的观念中超出基本需求的消费被认为是生活腐化,但如今这种消费转变成了正当享受。近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实际上中国人并没有达到消费奢侈品的富裕程度,但公众却在消费一些奢侈品,这种现状主要来自于人们的价值观。少数人追求消费品的符号价值,各种信贷消费和超前消费随之而来。异化消费满足人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从表面上看,这种无止境的欲望是一种生理性的欲望,但实际上它是以生物性欲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性的欲望。对物的消耗几乎不是对物的生理性的消耗,更多的是对物的精神性的占有和破坏,并且通过这种占有和破坏展示人的身份地位。但是,人们在消费过后,似乎并没有得到满足,反而一阵阵空虚,同时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四)生活方式多样化为直接原因
首先,从居民生活的环境上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交流能力越来越强,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一部分国人开始效仿国外人的生活方式,个性化、多元化的居民消费趋向开始显现出来。
其次,从居民的生活理念上看,受消费主义影响,消费主义价值观逐渐被一些国人接受,他们用高消费的生活来弥补原本生活的清苦,拼命消费到拼命赚钱再到拼命消费,这是他们全部生活的内容。
再次,从居民的日常物质生活上看,物质水平飞速提高,相对于以往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人经不住诱惑逐渐成了“物的附属品”,他们以面子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以奢侈消费来证实自身的价值。
最后,从居民的生活水平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短时期内一部分人资本积累过快,贫富差距拉大,这种差距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富裕阶层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通过购买品牌商品来获得相应的社会等级,他们往往热衷于名品效应,追求名品以此炫耀自身并显示个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是他们普遍的消费心理。
三、阿格尔消费异化理论的实践启示
虽然,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有诸多的局限性,如夸大了异化消费的社会作用,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等,但其对异化消费本质的揭示、后果的阐述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对于避免重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覆辙,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启示。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把握“资本与异化消费”、“技术与异化消费”、文化与异化消费以及“劳动与异化消费”之间的关系,认清消费异化本质,这是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资本与异化消费
关于资本与异化消费的关系,在阿格尔的理论中是遵照这样的“生产逻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要指生产投入的资本和生态投入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决定资本家不断加大生产投入资本,生产投入资本增加后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其结果必然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为了销售商品实现短期内回收成本和收益目标,通过操控广告等媒介在全社会宣扬消费主义价值观诱惑人们在生产之余进行过度消费。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不尊重自然、不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的生产模式为生态危机埋下祸端,所以资本家的生态投入资本几乎没有,或者象征性地投入一点,资本家关注的是能够使用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交换价值的商品,生产效益远远比保护生态环境更为重要。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扩大生产投入资本,急功近利掠夺自然、索取自然的做法,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的速度过快,使得公民的基本素质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出现盲目消费、挥霍消费等情况。我国现阶段把握好资本与异化消费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防止企业注重生产效益而不关注生态效益,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任何不增加生态投入成本而盲目扩大生产投入资本的做法,都是短视行为。
其次,发扬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来弥补短板。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经济制度,一切资料归劳动者,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像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经济利益至上。对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要积极引导,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要追求效益至上、不顾生态环境的做法,积极形成健康向上、公正合理、内涵丰富、员工认同的先进企业文化。最后,处理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关系,防止因为资本积累增加,出现一系列消费异化问题。
(二)技术与异化消费
从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上看,资本主义技术使用分为两个方面:技术的推广和技术的革新。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技术进步幅度增大,有了技术的支撑人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实行技术革新,必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原材料成本,而技术革新的成本,最后只能让劳动者来买单,资本家会诱导人们消费来换取利润。因此,资本主义技术的推广和革新产生了消费异化,加重了对自然的剥削,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固然依靠市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技术如果非理性使用,就会产生异化。有效把握技术与异化消费的关系,通过科技力量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相互促进,通过生产有效的引导减少异化消费,能进一步缓解人与自然的根本矛盾。首先,处理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引导生产者正确看待经济效益,理性对待生产过程,防止生产者转嫁技术成本让消费者买单,这也是减少异化消费的途径之一。其次,处理好技术与生态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生产力作用,减少技术推广和革新过程中对生态的危害,促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相互作用。再次,推广无害、零污染技术,开展生态技术示范工程,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应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国家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成熟规范。最后,提供生态产品,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人民群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产品,而是对环境有着更多的期待,包括清新的空气、绿色的蔬菜和健康的水资源等生态产品,因此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也是使公众更好参与生态保护的动力来源。
(三)文化与异化消费
阿格尔在探讨异化消费造成生态危机时,批判了消费主义文化,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而价值观来源于文化系统。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否定的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都是利己主义思潮,是异化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讲求金钱至上,对金钱的无限追求而不择手段,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享乐主义追求的是劳动之外对物质追求的享受。没有实质的、有意义的生活追求,人的精神生活是空虚的,生活是畸形的,消费也是异化的。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既要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健康发展,又要促进社会有序进行,因此把握好文化与异化消费的关系十分必要。阿格尔关于“文化与异化消费”相关内容的阐述,呼吁我们要进行生态视角的思想文化审视,这种审视不仅要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而且要剖析现存的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如何助长、引发生态危机。[5]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文化选择过程中,要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角度对各种文化进行科学的扬弃,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6]
其次,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对多元文化进行正确引导,着重培养公民对多元文化的辨别和选择,坚持用正确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和解决思想和行为上的困惑。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公众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环境有害、过度消费行为要坚决制止,破坏社会和谐,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行为要坚决杜绝。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满足人民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最后,增强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利用各种社会公益讲座、社会宣传导语等形式广泛进行生态观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劳动与异化消费
阿格尔在探讨异化消费的根源时,认为是异化生产导致异化消费,异化生产的过程也是异化劳动的过程,人们生产劳动中的苦闷在生产过程中无处发泄,转而在消费中通过疯狂购物获得满足感,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消费是尖锐的对立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还有一些弊端需要克服。我国在加快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没能规范化生产而引发异化劳动的现象,很难保证以人的自由为目的,所以当人在生产中得不到乐趣,追求自由的天性也会从消费或其他娱乐方式去获取。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握好劳动与异化消费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有助于民主化、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中国社会出现的消费异化问题,从生产模式和生产过程中规避矛盾,尊重和维护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权利、尊严和人格,杜绝异化的管理方式。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通过民主化、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人的个性解放创造条件。
其次,提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提高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向上的相关企业文化和营造的良好企业氛围,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劳动者,让其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提升生产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接受健康、绿色、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摒弃“物化”的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良性的交流,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的思想和行为观念。[8]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因此,政府加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尤为重要。
总之,基于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问题,对于我们认清消费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规避消费异化风险有着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