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建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探析

2022-12-26王安平杨会芳

王安平,杨会芳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即: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1]治理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在于治理效能的高低,另外一方面在于治理范围的大小。网络社会作为国家治理的新领域,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从“网上网下两个同心圆”命题的提出再到“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形成了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政府引领、多方参与。[2]

一、网络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虚拟环境难免产生突出的网络社会问题,我国如何积极运用互联网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规避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入侵的风险,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建设真正的“网络强国”已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衍生问题

1.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犯罪大有蔓延之势。[3]网络犯罪具体表现为: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信息数据破坏、网络洗钱等违法行为。与传统犯罪不同,网络犯罪手段更复杂,涉及领域更广,包括金融、贸易、知识产权、个人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网络犯罪的本质是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弱点,这些弱点往往被网络黑客和内部攻击者加以利用,从而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网络病毒即计算机病毒,是指人为地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破坏计算机数据或者使用功能。网络犯罪发生的原因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不到位,网络社会管理机制和价值引导缺失有关。

2.社会道德缺失

网络社会道德问题是现实社会问题在网络社会中的反映。三种典型的网络社会道德问题即“情感欺骗”、“搜索引擎信息竞价排序”、“新闻娱乐化”。网络社会中社交身份的隐匿性、网络空间信息选择的可操作性以及网络社会流量化的追求为这三种网络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了生长空间。除上述主要问题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网络社会道德问题,如网络邪教、网民社会责任感弱化、人际关系变差、网络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等等。这些网络社会道德问题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3.贫富差距增大

贫富差距增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富人与穷人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同,一般来说,穷人获取资源的渠道和理论知识都远不如富人。而这种能力带来的差异表现为“精英家庭”通过目前的市场竞争规则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并以此扩大了他们与普通家庭之间在就业和收入机会方面的不平等,在财富积累上表现为富人愈富,穷人愈穷,贫富两极分化愈来愈大,由此也会产生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网络社会是虚拟社会,但其暴露的社会问题却是现实社会中存在或者潜在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是相互反映,相互影响的关系。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网络世界不断交融,一方面网络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反过来也必然影响现实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提出,互联网技术将更多地运用于政务服务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上,“互联网党建”既是党的自我完善和革新的过程,又是党在网络社会中开展治理的过程,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互联网党建”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党在网络社会中开展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工作的同时也能对网络社会起到一个“去芜存菁”的作用。

(二)国际间网络主权安全问题

1.网络主权的内涵与外延

从网络主权内涵看,网络主权的内涵具有传统国家主权所具有的三特征,即“领土性、人民性、政权性”。它包括国家“领网”主权、国家“网民”主权、国家“治网”主权以及“非自治领土”主权。从网络主权外延看,与传统国家主权一样,都具有国际自卫权、国际自主权、国际平等权的共性。因此,网络主权也有了定义,即网络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在信息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在网络空间的行使管辖权。[4]网络主权与传统国家主权不同,由于网络空间没有具体边界,所以,其发展给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带来了很大挑战。各个国家试图用自己国家的法律去扩大网络空间的管辖范围,其实质都是为了在“网络空间”这个相对新的空间领域获得更多的利益。网络主权涉及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因此网络社会问题具有全球性的特征。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积极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通过互联网技术参与全球共同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如此,个人与民间组织也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社会往来,如随互联网兴起的“跨境电商”是典型的以个体为单位而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的表现。

2.国际间网络主权安全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各国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带来了无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大韩民国经历了一系列网络攻击,包括其指责朝鲜在2014年对其核电站运营商的攻击,韩国统一部曾表示“这是对我们国家安全的公然的挑衅”;美国政府违反了国际电信联盟规章,攻击古巴的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侵犯了古巴的网络主权;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互联网实施“和平演变”活动,打着“人权”的旗号,对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生活进行干预,目的在于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价值性[5]26-34;以及一些计算机网络间谍非法入侵他国网络获取机密情报等等。面对国际间网络主权的捍卫,针对互联网领域的“三个地带”,习近平提出,“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6]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和掌舵人,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侵犯我国网络主权,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行为,应作坚决的斗争并且主动掌握文化发展主动权。

在面临国内、国际网络社会治理双重挑战的情况下,科学使用互联网资源,自觉抵御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侵蚀,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建设,维护我国政治文化和网络主权安全,已成为网络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包括了“网络斗争”。一方面,网络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等领域的系统性大工程,需要一个能做出科学决策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智囊团优势。另一方面,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对物力、人力的协调部署起着决定作用,面对突发的网络事件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所以,只有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网络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切实将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网络社会治理优势,引领网络社会有序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社会有效治理和网络持续安全。

二、党建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含义以及机制构建

(一)党建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要义

网络社会具有去中心化、扁平化、虚拟化的特征,这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网络社会。因此,网络社会治理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治理实践,治理策略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长远来看,网络社会治理要与网络社会的发展相匹配,脱离了发展而研究治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网络社会治理既要考虑当前存在的问题,又要考虑网络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机制对其发展加以适当引导。因此,网络社会治理应考虑从政治引领、组织引领、价值引领着手,将坚持正确的方向贯彻到网络治理中,确保网络社会治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之路。其次,从现实情况来看,人既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又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就使得网络社会治理需要考虑“人”的复杂性,治理手段应多样化,治理参与主体应多元化。

网络社会治理创新,代表着知识创新链条中的现实地位,创造网络社会创新大环境,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创新网络氛围,具有与现实社会环境治理同等意义。[7]网络社会是“风险”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网络社会治理机制和治理路径应具有前瞻性。创新党建引领网络社会的机制,既是新时代我党从现实社会治理进军网络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横向创新,构建国家多维立体创新格局,增强我国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二)党建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机制

1.党委领导的责任机制

集体领导是党的最高领导,网络社会的治理也需要党委集体领导。所谓集体领导,就是党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由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而不得由个人专断,这是党委制的实质和根本。[8]这也就是说党委领导的责任机制包含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这三个关键要素。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个别酝酿”和“个人负责”。“个别酝酿”是指在会议前对重大问题进行个别思考,在会议中形成共识。如重大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问题、网络发展战略问题都需要个别酝酿。“个人负责”是指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之下,进行科学分工合作,将具体工作分配到个人头上,由个人负责落实,避免出现名义上是党委负责,实际上却无人负责的情况。这一点是强调工作的执行落实和效率的提高,并不是指个人超越集体的领导。网络社会的管理工作也需要明确分工,这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领导网络社会治理责任机制,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统筹规划网络社会法治建设、网络文明培育、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社会发展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2.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正在逐步从单一主体统治、管制现状,转变为党委领导、政府为主、多方参与、民主协同的合作共治局面。”[9]在网络社会治理的长期过程中,党委始终起着一个领导作用,除了各机关部门应履行其职能外,也不能缺少其他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各大平台方在创造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直播内容低俗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直播高额打赏、激情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问题。“平台经济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行为,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既与平台企业本身相关,也与平台上的众多参与企业有关,还与和平台进行协作配套的相关企业有关。”[10]因此,与传统企业的社会责任相比,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时代特点,不仅需要单个企业对自身内部进行一个规范化的建设和整治,还需要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互联网生态圈。其次,各网络社区、民间网络社会团体、媒体、网络大V等网络力量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应加大对网络社会参与的规范和价值观的宣传,在活跃的知识分子中间首先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社会教育,将其内化于心再外化于行,以此带动网络社会中更多的人规范参与网络生活。网络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不仅能使治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提升,而且能降低网络社会治理的成本。

3.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各大社交软件,使得民意表达越来越方便化、自由化、时效化,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较以往来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又给网络社会的治理带来了困难。其一,部分网民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认为网络社会是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就随意散播谣言而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如新冠疫情期间就有人因发表或散播不实言论而被受到处罚。其二,网络社会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网民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很容易就“中招”。舆论学认为公众舆论具有可控性和可引导性,[11]对舆论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是党建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步骤。目前,形成网络舆情的相关信息内容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各大政府新闻网站和新闻发布会直接发布的信息,二是微博、微信、BBS论坛、抖音、网上社区等网络社交软件上讨论的时事热点话题。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党建网站,构筑互联网络主流阵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尤其是对舆论热点要及时给出官方权威回复,把党建网站这块权威高地建立起来,着力打造新时期党建网络舆情主阵地。第二,培养网络舆情骨干力量,建设网络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的党建网站信息回复员、网络技术人才和有影响力的网络组织,让主流文化价值观在网上传递。第三,定期召开网络联席会议,与宣传、文化、公安、电信、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对近期网络社会出现的问题划分责任主体,进行定期整改。

4.综合防范治理机制

综合防范机制分为客体防范和主体防范。主体防范是指对可能进行违法犯罪的人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将其犯罪念头扼杀在摇篮中,主要是起“挽救”和“教育”的作用。网络社会治理的主体防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主动参与国际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利用合法武器坚决打击国际网络犯罪行为;第二,严厉惩罚国内重大网络违法犯罪者,对想要违法犯罪的人起警示作用。第三,加强相关网络法律知识的宣传,杜绝因为法律知识欠缺而违法犯罪的情况。第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如有网络犯罪前科的、游走在法律边缘界限,经常性在网络社会打擦边球的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客体防范,是指对可能受到伤害的对象主动采取提前保护的行为。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客体防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培养一批专业型网络技术人才,为国家网络安全保驾护航,提高国家网络安全指数。第二,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选派专门的部门去监督实施,并定期进行意见反馈。第三,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网络信息保护,尤其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领域。第四,对于民众舆论最活跃,民意表达最频繁的网络平台,应设立较多的网络舆情监督员,及时收集民意并作出回应。

三、党建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看,党只有不断地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才能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网络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包含了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党的自身建设要根据时代变化,在社会治理方面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办法解决新的问题,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发展,增强党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具体地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政治目标等各个方面,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其他方面的建设起着统领作用。新时代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把“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放在重要的位置,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方向引领,只有方向正确了,治理之路才会走得长远。

1.坚持党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中央的领导优势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领域,党都是领导一切的。在网络社会治理方面,党也应该加强对各方网络社会参与主体的领导。首先是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尤其是加强对各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网信办”的领导。其次,加强党对主流媒体的全面领导,发挥主流媒体在价值宣传和舆论引导上的先锋作用,全面认识和把握网络治理中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同时,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其他社会组织联盟、民众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了人民,根本力量也来自于人民。人民既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网络社会治理的中心。因此,网络社会治理工作应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网络文化。不能因为要规范网络社会秩序而搞“文化一刀切”,而是要积极引导人民的文化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1]

3.坚持大局意识,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借古可以知今,借古可以知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应长怀远虑而居安思危。网络社会治理需要高瞻远瞩,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也需要往后回顾走过的每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一部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历史,我们要从过去的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才能够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明确我们的发展定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强国。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树立党员队伍在网络社会中的榜样作用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建设。在网络社会治理中,也需要树立党员队伍在网络社会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百年岁月的沉淀和发展,如今已有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但在新时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依旧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落后、流动党员数量大、党员偏年轻化等,迫切需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改革与建设。

1.提升党员党性修养,锤炼党员鲜明的政治品格

坚持党性和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12]是共产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论是在革命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新时代,党员都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以此保证整个党组织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一,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原则就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个别共产党员在面对利益诱惑、风险困难的时候没能展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能力,究其原因就是自身的理论修养不够。第二,党组织规范培养和教育,严肃党内生活。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也要靠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每位党员都要认真学习并遵守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检查,通过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

2.增强党内领导干部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培养现代化的互联网治理能力

首先,通过系统的互联网知识学习,锻炼领导干部的互联网思维,提高他们对网络社会运行规律的掌握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应对网络社会问题和引导网络社会舆论的能力。[13]同时,面对突发的网络社会问题,能够及时开展线上线下的群众工作,防止相关网络事件的出现。其次,提高党内领导干部网络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能做到知网、学网、用网。把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网络舆论引导”作为执政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与人民群众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多渠道及时收集网络舆情,做到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同步。对民声分类处置并及时回应和办理,以身作则树立干部形象,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不触犯法律底线并有效地对普通民众进行价值引导,注意网上网下相结合与民互动。

3.抓住关键少数群体,树立党员队伍在网络社会中的榜样作用

从大数据看,大部分从事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是知识青年,他们思想活跃,经常在网上发表自己看法。在这当中有不少年轻党员,他们出了校门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党组织活动,变成了所谓的“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党员身份模糊化了。因此,要抓住这个关键少数群体,从互联网企业的党建工作入手,使这些“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尽快回归这个组织队伍,把优秀党员安排在互联网企业的关键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热情号召互联网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使这个关键少数队伍越变越大,在网络治理中发挥极为显著的示范和舆论引导作用。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不断释放出正能量,真正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互联网党建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党的作风代表党的形象,也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党民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社会治理的效果不仅在于治理方案的制定,方案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考验的就是中国中产党的作风问题。

1.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坚决防止工作形式主义

以“网络社会”为教育主题,加强法治宣传,积极引导网络社会参与主体治理网络社会。同时,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识别和明确网络社会犯罪的欺骗性、伪装性以及网络犯罪的后果,可以加强互联网网络法治宣传力度,划清易混淆的网络违法行为与合法行为的边界、如何规避网络违法行为以及当个人利益被侵害等情况下的具体做法,把因“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而间接引起的网络社会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在主题教育开展前注重事前宣传,以人民大众容易理解的方式开展,例如:各地方邀请地方高校组织开展的“百姓讲堂”,是一种有效且便利的“民间课堂”。在主题教育开展中、后期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主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党的“网络政治权威”

网络政治权威是衡量党在网络社会开展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在网络社会中维护和提升党的政治权威。”[14]改变以往的“数字治理”评价标准,注重提升治理的质量。党需要在网络社会中开展有效的网络治理和建设工作: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社会治安管理,针对网络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建立相关预防机制,积极高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对其他网民起到警示提醒作用。三是加强网络社会舆论引导,规范网络秩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处理跨境网络案件时,党要领导相关部门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利用海内外多方力量让网络犯罪人员无处可逃,维护我国公民的相关合法权益。

3.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提高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建立和完善合适的监督体系和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网络社会治理工作不仅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也需要过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价反馈。有效的监督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使工作任务扎实地落到每一个环节与每一处细节。同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荣誉评定和奖励,以此激励工作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总之,面对后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社会治理的各种复杂问题,通过党建工作引领网络社会有序发展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这不仅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还需要走网络群众路线、发扬网络民主、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人民民主思想,共同推动网络社会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中国应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积极主动建设“网络强国”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国际互联网的共建、共享、共治,让互联网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