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新动向
2022-12-26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吴刚平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 吴刚平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就很难落地。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基于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和呈现,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必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强化课程内容育人价值。此次修订明确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方面率先垂范的地位和意义,强调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变革。
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视角来看,学科知识必须置于育人方式变革语境下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增强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体现综合化、实践性,实现减负提质。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和呈现方式上,跳出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窠臼,坚持素养导向,回到人本身,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上来。
按照学生的学习、发展逻辑来进行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学科知识是手段,学生学习和发展是目的。学科知识必须根据学习和发展需要进行筛选、集约、重组和统合,纳入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整体结构,做到“少而精”,避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同时,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可迁移的综合性品质,可以不断丰富、发展和进阶,适合而且需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彰显学习中心课程内容观。此次修订超越了学科内容观和教学内容观,彰显了课程内容观。在课程内容理解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问题。
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更利于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魔咒,克服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三、开发大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等课程内容形态。此次修订引入大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驱动的问题式学习、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等综合教学形式,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使各部分内容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少而精”,做到“纲举目张”。
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事实上,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清理、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课程内容修订没有弱化学科知识,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把学科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主题、项目、任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