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空间高效释放自然资源红利
2022-12-26扈万泰
文︳扈万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我们扎实做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生态保护修复等息息相关,是推动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为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聚焦高起点规划,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深刻领会“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和职责要求,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高起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要坚持国土空间的唯一性,深化完善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在用途管制中的核心作用,科学做好“三区三线”管控等约束指标分解落地。要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立足差异化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积极推动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各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好与专项规划的协同,加强与详细规划的衔接,重点推进近期规划有序编制,统筹做好未来发展不确定因素应对,大力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
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点,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突出内涵式发展理念,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加强国土规划管控的基础上,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要素需求。要因时因势优化完善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政策及措施,促进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尽快落地见效。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主动对接、提前介入,全过程、全流程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服务。要进一步优化工业用地政策,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围绕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强化住宅用地政策支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多样化住房需求。要持续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行动,以建设绿色矿山为抓手,加大对页岩气等战略性矿产和地热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做好建筑砂石等材料稳产保供,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聚焦高品质生活,扎实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城市和乡村是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两大载体,我们要围绕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面,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做好“三师”(首席规划师、下乡规划师、社区规划师)下乡帮扶活动,科学合理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布局。要稳妥审慎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资源要素活力,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要推进以区县城市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分工协作,推动形成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创新特色。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以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为目标,以城市更新提升为抓手,统筹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规模总量等,围绕交通、市政、教育、医疗卫生等,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聚焦高颜值魅力,积极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重庆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部门,肩负守护巴山渝水的重任,要积极推动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要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围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化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大力构筑“一核四片”(“一核”,即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四片”则是大巴山生态屏障区、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大娄山生态屏障区和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生态系统修复格局。要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次序,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要统筹生态建设布局,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三峡库区、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加强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大力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全面提升重庆山水“颜值”。
聚焦高效能治理,坚决筑牢规划和自然资源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安全不仅是题中之意,也考验着我们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能力。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承担着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重要职责,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牢记“国之大者”,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耕地保有量任务落实,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要深入完善“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工作机制,严格督察执法,从严管控“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针对重庆汛期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的特点,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夯实“四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网格化防灾体系,加强“点、线、面”防控机制落实,强化灾险情预警和处置,大力推动搬迁避让和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