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蚕桑产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2-12-26宋乐见赵帮泰梅林森王义鹏叶江红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桑园蚕桑养蚕

宋乐见,赵帮泰,罗 俊,郭 曦,梅林森,王义鹏,刘 宇,叶江红,郭 佳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成都 610066)

蚕桑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农业产业,蚕桑生产是蚕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四川省围绕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四川省“十四五”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等一系列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蚕桑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高速发展。目前为止,四川省的桑园面积居全国第2位,蚕茧产量居全国第3位,生丝产量居全国第1位,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3,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全省现有桑园面积14.67hm2,养蚕225万张,产茧8.8×104t,蚕茧质量保持全国最好水平,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2- 3]。四川是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重要的蚕桑丝绸发源地和蚕桑丝绸生产基地,唯有不断加快蚕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蚕桑产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四川省蚕桑产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分析

1.1 桑园管理机械应用现状

桑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耕耘、除草、施肥、灌溉、伐条、剪梢、采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4-5]。中耕、除草、施肥及灌溉等作业在桑园管理中是用工量比较大的工作,小型旋耕机具有操作方便、污染少、耗油省、方便携带、作业效率高等优势,可适用于我省山地、坡地、沙地等质地的桑园。桑树伐条机具包括充电式桑树伐条机、电动桑剪机、电动割灌机、大桑剪等,这些机具的使用不仅效率高、省时省力,而且伐剪后的桑枝不破皮、截面光滑平整,能够减少树液流失,促进潜伏牙萌发,增加桑叶产量。采桑器的使用在保证采摘质量的同时,又能节约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喷灌机是一种将动力机、泵、管路、喷头和移动装置等设施,按照喷灌方式组合到一起的具有整体性的喷灌设备,常用的机型有小型喷灌机、大型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移动式喷灌机以及卷盘式喷灌机等,桑树经喷灌后,桑叶增产可达20%~30%,枝条增长10%以上,叶质也有明显提高。桑园防病治虫、叶面施肥、养蚕消毒等都离不了喷雾机,喷雾机种类多种多样,现有类型主要有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背负式动力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压缩式喷雾机、喷杆式喷雾机以及风送式喷雾机等,由于不同种类的喷雾机工作效率、劳动强度、价格相差较大,在选用上要根据桑园面积大小和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考量进行选购[6-8]。

桑枝近年来是桑园管理机械发展时期,种植大户、蚕桑示范基地、蚕桑产业园区等基本实现耙地开沟、桑树种植、水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枝条粉碎机等的机械化生产管理。散户蚕农由于桑园种植面积小、养蚕量小,桑园管理普遍以人工作业为主,各类环节的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工完成,现代机械生产工具的使用频率较低,同时辅以小型工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总体来看,桑园管理机械应用仍处于一个较低生产水平中[9-11]。

1.2 养蚕机械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传统养蚕依靠一家一户自建或改建小型蚕棚作为饲育室,配套设备较为简陋,抵御病害、桑叶短缺等能力较差,整个饲育环节基本依靠经验和人工作业完成,不仅劳动强度较大,且人均效益较低,难以调动农民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四川省养蚕作业上机械化应用程度有一定提高,许多自动化技术也在逐步取代人工技术,个别示范园区基本实现了养蚕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蚕农效益[12-13]。四川蚕桑创新团队养蚕机械化岗位专家成员近几年来,在提高养蚕机械化水平,降低蚕农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提质增益等方面持续投入攻关和研发,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和推广示范应用效果。开展了9WY-6G省力型养蚕设备与技术研究(可以充分利用蚕室空间,操作简便,与传统蚕台相比较具有省力省工等优势)、大蚕循环饲养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包括自动循环活动蚕台饲育架、蚕室环境智能监测调控平台等新装置研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形成了大蚕循环饲养机械设备,并进行大蚕机械化饲养技术研究,突破了制约规模化养蚕关键瓶颈技术)、自动给桑装置、喷粉消毒装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设备推广应用。基于农机与农艺融合,探索立体、多段式养蚕模式,提高了蚕房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养蚕量,最终形成适合四川地区使用的养蚕机械化技术模式,为促进养蚕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装备支撑。并在省内武胜县、高县、兴文县以及仪陇县等示范县和贫困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扶贫等工作[14-15]。

1.3 其他蚕桑产业机械化应用现状

在制种和蚕茧加工机械方面,如削茧机、鉴蛹机、磨蛾机、茧层含水率测定仪、茧体透视仪、智能评茧仪、烘干机、剥茧机、煮茧机械、煮绵机、丝绵机等机械在四川都有应用的身影[16]。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联合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研制成功了一款新型削茧机,采用杠杆式弹簧自动松压夹具、园盘旋转(竖直顺时针方向)送茧,蚕茧在接近垂直方向时高速切削,此时蛹体由于重力在切刀下部,保证不削伤蛹体,最终实现了自动切削、壳盖、茧壳、蛹体分离。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研制的蚕蛹烘干机等是一套成熟的自动烘茧设备,自动化程度和茧质保全都能满足现自动缫丝要求,具有提高蚕茧解舒率,使缫折下降,促进生丝品质,提高烘茧量,省工省力,环保节能等优良的性能,市场反馈良好。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依托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的政策支持,立项四川省科技厅基本科研项目-蚕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等,拟通过研究高光谱和图像处理,寻优蚕茧谱线与不良蚕蛹的非线性数据关系,研发相关设备并进行示范推广,助力蚕桑产业不断进步。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地小而散,不利于桑园机械化生产作业

由于四川养蚕产业多分布丘陵山地,种桑土地普遍面积小而分散,机械化生产作业难度大,导致四川养蚕产业机械化水平不足30%低于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17]。农户在桑园管理机械(育苗栽桑、除草、施肥、喷药、修枝、摘桑等)使用方面多以人工和简易工具为主,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由于四川省丘区自然环境与经济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桑园机械化的进程缓慢,严重阻碍了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2.2 科研投入可持续性较弱,专业化创新有待提升

四川作为蚕桑产业大省,设立了较多的蚕桑产业研发及推广单位,如省级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所、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研究院以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蚕业管理总站等,并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设立了蚕桑创新团队,养蚕机械化研究岗位团队近年来持续在机械化、标准化以及智能化养蚕设备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发,尤其是在开发和推广省力化养蚕设备、三段式养蚕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科研资金匹配方面相对其他农机产业相对薄弱,再加上蚕桑机械化生产方式的特殊性,与其他农机存在差异性,导致投资回报风险加大。研发人员同时能够具备养蚕专业知识以及养蚕机械化开发设计能力的人员相对匮乏,使得相关机构和农机企业创新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蚕桑产业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进程[18]。

2.3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蚕农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弱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再加上我国整体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全省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四川农村现留守多为老弱人员,以农户散户养蚕以老人和妇女为主,返乡务工青年养蚕专业合作社中的青年技术人员仍为少数。另一方面,从事养蚕劳动的留守老年人和妇女也在不断减少,他们返乡后不愿再从事体力消耗较大的种桑养蚕工作,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和留守农村人员素质的偏低,因此接受养蚕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将会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障碍。

3 策略及建议

3.1 科学统筹规划,加强产业优化布局

桑园是蚕桑生产的基础资源,我省丘陵山地蚕区的桑园非常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要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议进行土地流转,适当进行宜机化改造,可建设连续成片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桑园。可以加强科学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划分蚕桑种植规模化、标准化重点区域以合理的政策支持土地流转和宜机化改造,以专业合作社或相关企业为主体建立示范点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培育蚕桑丝绸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性。充分发挥大型丝绸企业引领作用,形成基于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丝绸龙头企业农工贸一体化、平台化运营,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和协作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创建服务蚕桑丝绸产业的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使新老桑园能够满足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作业条件。

3.2 增强政策推行执行力度,加强蚕桑机械化研发人才培养

蚕桑产业稳步发展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各科研院所在积极学习蚕桑产业相关政策的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外省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联合项目合作和蚕桑产业新机具的研发,形成产学研推的一体化的新模式[19]。在提高研发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一方面建议培养和引进蚕桑产业高学历人才,建立稳定高素质的科技研发团队,围绕桑树种植、桑园管理、桑叶采摘、蚕种制育、智能养蚕、蚕茧收烘等环节,引导科研制造单位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开发先进适用蚕桑的智能化机械设备。另一方面加强对乡土基层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出优质的专业技术队伍,为打造规模化、机械化的蚕桑产业提供优质的科研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蚕桑机械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养蚕技术人员综合素养

提高蚕桑产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是蚕桑机械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健全蚕桑产业服务体系和加强机械化技术服务质量是提升养蚕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蚕桑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在建立蚕桑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细化蚕桑产业机械化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蚕农和专业合作社进行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其次,通过相关政策吸引青年人员返乡就业从事蚕桑相关事业,通过培养青年为主的技术骨干和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为以老弱为主的蚕桑行业提供新的动力,同时青年人员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较快的适应蚕桑产业机械化的进程,从而带动行业的机械化转型。通过以上方式,可提升养蚕行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养,更好的学习领悟和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从而推动蚕桑产业不断前进,提升整体行业机械化水平和层次[20]。

猜你喜欢

桑园蚕桑养蚕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宁南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分析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