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痘防控

2022-12-25孙培云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鸡痘痘病毒病鸡

孙培云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畜牧兽医站,山东 招远 265403)

1 病原

导致鸡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该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是一种大型病毒,形状多为卵圆形,直径在170~450 nm 之间。禽痘病毒具有蛋白质外膜,为双股DNA 病毒,病毒繁殖方式较为特殊,为胞吞方式出芽。

禽痘病毒有较强的环境抵抗力,可在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活,其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发现病毒在-20 ℃环境中存放5年后依然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但病毒对酸和碱不耐受,普通的酸碱消毒剂即可将病毒杀灭。

生产中可用1%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冰醋酸溶液杀灭病毒,消毒液作用10 min即可获得良好的杀灭效果。另外,禽痘病毒对乙醚不敏感,但对氯仿较为敏感。

2 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发生皮肤型鸡痘,冬季以黏模型鸡痘为主。本病的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蚊子吸取病鸡血液后长达一个月带毒,其传播时间大大延长。健康鸡接触到病原后易发生感染,通常痘痂是造成本病传播的主要污染物。本病的易感动物为鸡,鸡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都易感,以雏鸡的易感性最高。除鸡之外,火鸡、鸽子也有一定的易感性,近年还从水禽体中分离到该病毒,表明水禽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易感性。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不良及饲养管理不当有一定的关系。

3 临床症状

3.1 皮肤型鸡痘 皮肤型鸡痘大多出现在病鸡体表被毛稀少甚至无被毛的地方,多见于鸡冠、肉髯、眼睑、喙角、翼下、腹部及腿等处。在这些部位可见灰白色的结节或略呈红色的丘疹,结节或丘疹会逐渐增大,并变为灰黄色或暗褐色,而后逐渐干硬结痂,有时相邻的痘疹会融合后突出皮肤表面。

患鸡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皮肤型鸡痘通常不会引起全身症状,但发病严重的鸡体重下降,生长停止,严重的出现死亡。

3.2 黏膜型鸡痘 黏膜型鸡痘病鸡口腔、咽喉等部位出现痘疹,有时气管黏膜也会出现痘疹。

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鼻炎,经过2~3 d 后,病鸡鼻腔黏膜上出现黄白色小结节,小结节逐渐融合增大,其表面形成白色假膜。假膜多为炎性渗出凝固和黏膜组织坏死所形成,通常黏膜型称白喉型。将白色的假膜剥离后,出现鲜红色的溃疡面。

随病程的延长,假膜不断融合和扩大,覆盖在咽喉部位,使病鸡难以吞咽和呼吸,导致其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精神不振,最后窒息死亡。本型多发生于雏鸡,死亡率可达50%。有时病毒会侵害病鸡的眼部,引起结膜炎,导致眼中流出水样或脓性分泌物,分泌物长时间蓄积导致病鸡眼睑肿胀,被干酪样物质包裹,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3.3 混合型鸡痘 混合型是黏膜型鸡痘和皮肤型鸡痘同时出现的情况。同时出现这两型的病鸡病情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尤其是雏鸡,当饲养管理不良时,其死亡率会超过50%。

4 诊断

对黏膜型鸡痘需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通常采取的诊断方法为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如琼脂扩散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中和试验等,动物接种试验也有助于作出诊断。

皮肤型鸡痘患鸡解剖后可见毛囊组织和上皮组织出现增生,而且增生组织中出现大量圆形结节。黏膜型鸡痘患鸡口腔、食道等处出现大量白色结节,黏膜组织干酪状病变,同时出现大量溃疡灶,通常病鸡肾脏器官肿大。

5 治疗

对该病采用对症治疗。病鸡痘痂处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用镊子剥离痘痂,剥离后伤口涂抹碘酊或龙胆紫。口腔和咽喉等部位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剥离假膜,再涂抹碘甘油促进伤口愈合。眼部肿胀的,可先挤出干酪样物质,然后用2%的硼酸液冲洗眼部,最后滴入5%的庆大霉素眼药水。病鸡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出现继发感染。

治疗过程中剥离的痘痂等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导致二次感染。出现鸡痘后,需在患鸡饲料中添加0.02%的阿莫西林和VA 饲料添加剂,增强鸡的免疫力,避免继发性疾病出现。

6 防控

6.1 免疫接种 本病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常用的疫苗有鹌鹑弱毒疫苗、鸡胚弱毒疫苗、组织培养弱毒疫苗。

疫苗通常采用翅下刺种,初次免疫可在鸡2~3 周龄时进行,二次免疫可在鸡开产前1~2个月内进行。接种后3~5 d 若见接种部位出现结痂或肿胀等,表明免疫成功,若未出现该现象,则表明接种失败,需适时补免。

接种使用的各类器具及剩余的疫苗需充分杀菌消毒后方可丢弃。接种免疫期通常为5个月。

6.2 饲养管理 提升饲养管理水平,降低饲养密度,保持环境卫生,鸡舍保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天气炎热和多雨潮湿的季节注意清除养殖场内的积水、杂草、粪污,避免蚊蝇繁殖。鸡舍内可安装灭蚊灯灭蚊,每隔8~10 m安装一盏,做好灭蚊工作可有效预防鸡痘发生。

加强对鸡皮肤及黏膜的保护,防止鸡因拥挤、打斗等造成皮肤、黏膜破损。定期检查笼具,及时修补破损部位,防止锐物刺伤鸡的皮肤。皮肤受伤部位及时涂抹碘伏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有啄癖的鸡,饲喂维生素、矿物质,防止出现异食癖。养殖场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无关人员禁止进入鸡舍。合理配比营养物质,提高鸡的抗病能力。羽毛杂乱的鸡可补充含硫氨基酸,增强羽毛硬度,防止羽毛大量脱落。可在鸡的饮水中加入鱼肝油,提高免疫力,修复受损的黏膜和呼吸道。

6.3 生物安全措施 禁止从有鸡痘病史的养殖场引入种鸡或其他鸡,养殖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病鸡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呼吸困难的病鸡应及时进行淘汰处理,病死鸡焚烧或深埋。疑似病例可紧急接种鸡痘疫苗,同时对鸡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每天消毒1~2次,连续消毒一周。

猜你喜欢

鸡痘痘病毒病鸡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