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血压管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

2022-12-25张玲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1期
关键词:苏醒收缩压波动

潘 霞 张玲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 210006

脑动脉瘤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功能缺损[1]。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恢复会受到血压异常波动等影响[2-3]。面对血压波动问题,护理人员对血压控制缺乏主动性,影响预后[4]。为改进脑动脉瘤介入术血压控制程度构建目标血压管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340 例。根据随机数学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 例。纳入标准:①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且定位于脑动脉瘤,符合《外科学(第8 版)》[5]中脑动脉瘤诊断标准;②适用于脑动脉介入术治疗指征;③入院时认知功能正常,无沟通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脏器异常;②Hunt-Hess 分级[6]Ⅴ级;③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④家属中途退组。研究内容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gky01-436-07)。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89 例,女81 例;年龄48~70 岁,平均(59.72±5.72)岁;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69 例、后交通动脉瘤49 例、基底动脉瘤19 例、大脑后动脉瘤14 例、大脑中动脉瘤19 例;Hunt-Hess 分级为Ⅰ级48 例、Ⅱ级57 例、Ⅲ级54 例、Ⅳ级11 例。观察组男95 例,女75 例;年龄48~70 岁,平均(59.85±5.67)岁;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73 例、后交通动脉瘤48 例、基底动脉瘤15 例、大脑后动脉瘤13 例、大脑中动脉瘤21 例;Hunt-Hess 分级为Ⅰ级46 例、Ⅱ级58 例、Ⅲ级53 例、Ⅳ级13 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Hunt-Hess 分级及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围介入期护理,即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康复锻炼、常规心理疏导、营养干预。

1.2.1 对照组 术后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物,监测血压变化,血压维持目标是收缩压设定在基础血压上浮10~20 mmHg(1 mmHg=0.133 kPa),常规降压药物指导,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脑水肿风险。监测颅内压变化。指导避免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会引发颅内压增高因素。

1.2.2 观察组 行目标血压管理。组建目标血压管理团队,由我院神经外科护士长、5 名责任护士构成,并由神经外科2 名主任医师为护理人员进行目标血压监测与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经考核后上岗。①设定目标血压。术前1 d,护理人员了解既往血压情况,并与医生共同制订术后血压控制目标,收集年龄、合并症、平均动脉压水平信息并进行床旁交接[7]。目标血压设定规则:当年龄>60 岁,且无并发症,术前收缩压升高20%确定目标血压值;当年龄>80 岁,目标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60 mmHg,将平均动脉压设定在60~70 mmHg;当伴发高血压时,平均动脉压目标值设定为>70 mmHg。②术后血压监测与干预。调整术后体位时加用高度卡尺,避免体位调整差错。术后护理前将地尔硫卓、乌拉地尔注射液备齐,参照术前1 d所设定目标血压值,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地尔硫卓注射液(1 ml/h)静脉恒速泵注降压(心率≥90 次/min);以乌拉地尔注射液(1 ml/h)静脉恒速泵注降压(心率<90 次/min)。当持续治疗2h 后仍未达到目标血压控制范围内,改地尔硫卓与乌拉地尔联合治疗,调节浓度或速度来维持目标血压,联合泵注起始剂量为5 mg/L,当血压仍高于目标血压20%时,快速推注3~5 ml,每隔10 min 增加泵注速度2~3 mg/h,当血压与目标血压相比下降20%,调整泵注速度较原有泵注速度下降2~3 mg/h,调节间隔时间为10 min。当血压与目标血压相比高于30%,需立即推注5~10 ml后以2~3 mg/h泵注速度每隔5 min 增加1 次。当血压低于目标血压30%时,泵注速度以2~3 mg/h 递减,间隔时间为5 min。当血压与目标血压相比升高幅度达到40%以上,快速推注10~15 ml 后增加泵注速度3~5 mg/h,间隔时间为5 min,当血压低于目标血压40%以上时,以3~5 mg/h 速度递减,间隔时间为5 min。③血压维持与监测。降压药应用期间血压监测频次分别设定为5、10、30 min。术后至苏醒期血压稳定或偏离目标血压幅度仅10%以内者,且持续时间达到6 h,监测间隔时间为30 min;当术后3 h,降压药物输注速度在30 min 内,血压波动偏离目标值30%时,血压与目标血压相比偏离10%~20%时,连续监测2 h 血压稳定者,监测间隔时间为10 min;血压波动偏离目标值40%以上,降压药物前后或快速推注降压药物30 min 内,需要调整降压药输注监测间隔为5 min。④麻醉苏醒期。处于麻醉苏醒期利用Richer 镇静躁动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RASS)确定躁动风险,当RASS 评分维持在3~4 分时,以5 min为间隔监测血压,如血压下降,下调乌拉地尔泵注速度,至血压稳定;每隔2 h 评估1 次,当RASS 评分达到5~7 分时,及时通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变化情况 收集术前1 h(入手术室前1 h时)、术后即刻(手术完成时)、术后苏醒即刻(术后首次Steward 苏醒评分达到4 分时)、苏醒后1 h 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情况。

1.3.2 术后护理效果 采集非计划拔管、血压异常波动、躁动、继发脑动脉瘤破裂及脑梗死例数来确定术后护理效果。收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 内晨起血压均值。其中血压异常波动以收缩压>150 mmHg或<90 mmHg 为标准[8];躁动以RASS 评分>4 分为界定标准。

1.3.3 预后恢复情况 于术前、术后7 d 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9]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Ⅰ~Ⅴ级,级别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组内成对样本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刻血压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前1 h、术后即刻、苏醒即刻、苏醒后1 h 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苏醒即刻、苏醒后1 h 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刻血压比较(mmHg,)

表1 两组不同时刻血压比较(mmHg,)

注 与本组术前1 h 比较,aP <0.05;与本组术后即刻时比较,bP <0.05;与本组苏醒即刻比较,c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dP <0.05。1 mmHg=0.133 kPa

2.2 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血压异常波动、脑动脉瘤破裂及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术前、术后7 d GOS 评分比较

术后7 d,两组GOS 评分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7 d GOS 评分比较(例)

3 讨论

脑动脉瘤血压波动会增加动脉瘤再破裂风险[10]。血压波动出现到下达医嘱执行至少3 min,控制血压及时性难以保证。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脑动脉瘤介入预后的不良因素[11-12]。常规护理导致脑灌注量不足,术后出血增加[13-14]。血压控制是避免血压过的高重要方式[15-16]。诱导升压不会增加脑血流量[17],适度提升平均动脉压能降低组织灌注量异常问题[18]。

目标血压管理能下调血压压水平,住院时间短,降低非计划拔管、血压异常波动、脑动脉瘤破裂及脑梗死发生风险[19]。考虑与目标血压控制更为精准,方案设定与牟科杰等[20]具有相似性。术后体位调整(床头抬高15°~30°[21],床头高度尺[22]),有效避免术后体位不当问题。目标血压管理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低。这一结果与周甜甜等[23]研究结果相似。通过血压监测频次设定、床旁交班[24]、药物靶控输注、药物剂量调节[25]等规范化,使护理人员成为患者血压调剂主导人员。

综上,目标血压管理是脑动脉瘤介入术后血压下调,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苏醒收缩压波动
绿野仙踪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会搬家的苏醒树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