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 助言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教育实践
2022-12-25李红芳
文 李红芳
教育是漫长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浸润、感化而成的。
——题记
“一、二年级学生抢着说,三、四年级尽量少说,五、六年级基本不愿说”,这是很多小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慨。课堂上,学生羞于表达,教师很难把握他们的知识获得情况。不仅如此,教学中我们还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课堂发言词汇缺乏、表述不清,导致课堂气氛尴尬。要知道,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言之有勇,师慢养
“班里一个调皮又有些倔强的小男孩,课堂从来不举手,为了获得奖励的红花,胆怯地举了一次手,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拿着得到的红花玩了一节课。”13年前课堂上捕捉到的这个瞬间,被我记在了教育日记《物质奖励评价的利与弊思考》中。调皮的孩子总能引起教师的关注,这个小男孩后来经常成为我教育日记中的主人公。六年的小学生活,调皮孩子易犯的错误他都犯过,教师的批评也没少挨,但他也有引以为傲的优点——在那次得到奖励后,他在课堂上发言很积极。所以,哪怕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再让人不满意,发言的机会我还是会给他。说对了就表扬,说错了,其他同学补充后再让他说。“你数学很好,也很聪明,再用点心就更好了”这句话,六年里我重复了很多遍。渐渐地,“我数学好”的信念如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萌发。
去年高考后,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激动地说,他被自己心仪的理工类大学录取了。他圆了大学梦,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男孩跟我聊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初中到高中,我还是最喜欢上数学课,因为我一直记得小学时候您说过我数学好,所以学数学特别有信心,每一次数学课上我发言最积极,高考数学成绩是几门课里最好的。”听了男孩的话我很欣慰。“很聪明”的自信,让他有了拼一拼的勇气;“数学好”的评价,慢慢浸润心灵变成事实。
一点启示:不以一时的得失评判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教师的慢养,可以养成习惯,养育心灵,能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一点困惑:学困生得到教师更多的爱与关注,学优生因自身的能力突出得到了更多的赞赏,占比例最多的中间学生“默默”了,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引导呢?
言之有物,师旁助
2021年新学期,我和学生之间有一个约定:课前五分钟“讲讲我的故事”。当时暑假刚结束,丰富的暑期生活让孩子们有太多分享的故事,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一次次地讲述,问题也一点点地呈现出来:讲的学生是行程汇报,不到两分钟就结束了;听的学生也渐渐索然无味了。
正在我纠结这个活动是否会虎头蛇尾时,一次综合实践让“讲故事”内容变得更丰富,语言表达也更生动了。这次综合实践主题是“母校——我成长的摇篮”。确定主题和制定计划后,孩子们分组活动:采访找资料,感受到学校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摄影制作校园风景图,理解校园人文环境的意义更加深入透彻;汇总学校活动,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寻访曾经的毕业生,走出校园丰富了见闻,更体会到了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活动中,孩子们要采访,老师提醒他们事先写好提纲;采访结束,老师引导孩子们及时总结收获感想;遇到困难,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丰富的活动,小组共同的经历,每个人不同的体验,再讲故事果然呈现出别样的精彩。于是,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又开创了集体讲故事、集体续写故事、集体丰富故事的“小组故事”课。故事持续讲了一年,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数次登台发言的机会。依靠集体的智慧,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都得到了润色、丰满,这样的故事也铭刻在了孩子童年的记忆中。
一点启示:教师助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丰富话题的内容,再辅以适当训练,每个孩子都会越说越好,越说越想说。
一点困惑:孩子个性有差异、能力有不同,如何引导,使每一个孩子课堂发言都有进步呢?
言之有成,师研法
关于引导学生课堂发言的探究有很多,但大多侧重于教师怎样做,而对于学生如何想、需要什么,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近日,我在各年级学生中发放了“课堂发言情况”调查问卷,想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果然收获不少,启发更多。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课堂不主动发言,是怕师生笑话。这让我不由得反思:我们对学生发言的不足是否只是武断地批评?50%的学生在课堂发言后,最想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鼓励,而我们对学生发言之后的评价是否太草率单一了?当遇到有发言的机会,低段学生抢着说,中段学生等别人说了自己再说,高段学生沉默居多,我们对于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表现是否进行了合理引导?……为改善课堂发言,学生的建议更有价值:给我们一些思考时间,小组讨论后再发言,问题难度要低一点,老师态度要亲切。
结合调查分析和自己的教学思考,我进行了一些探索: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说错了允许重答,说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者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如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与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真诚地交流,拉近距离,融洽关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改革评价方式,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问题,平时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适当降低知识难度,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或多向性思维,巧妙地设置成功的台阶,使学生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衍生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引导,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充分课堂发言与有限教学时间的整合,不同学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侧重点。让我们带着突破困惑的决心与信心,融入教学、深入教研,多多探讨教育艺术,让我们的课堂绽放思想交流的火花,让学生收获发言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