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城市更新
2022-12-25何正典
□ 何正典
伦敦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世界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但回顾往昔,伦敦许多区域都曾被时代抛弃过,城内出现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1946年至上世纪末的几十年间,伦敦进行了计划色彩浓厚的卫星城建设、新城规划、人口疏解和产业转移。这一被视为世界城市规划经典案例的新城计划,解决了当时伦敦人口过分集中、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今,伦敦立足城市本身体量和规模优势,实施城市更新,推动产城融合,打造城市形象,集聚高端人才,完善配套政策,提升城市活力。
更新突出项目带动。肖尔迪奇区,这一柯南·道尔笔下最危险的区域,原为重工业区和贫民区。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废弃后,肖尔迪奇区得以“重见天日”,被地方和政府寄予厚望。从1997年开始,伦敦既注重突出老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又巧妙利用城市特点,平衡不同区域的医院、学校、交通、公园等服务分配,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激发被视为贫穷、衰败的伦敦东部地区的活力,在2012年筹备奥运会之际,伦敦将75%的相关投资用于该地区重建,引进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带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下利亚山谷建设中,在没有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其借助近邻金丝雀码头的资本优势,建设由奥运配套设施改造的数字创新园区,成功驶入数字经济领域,并凭借位于金丝雀码头及两大机场(伦敦城市机场、斯坦斯特德机场)之间的区位优势,促使伦敦国际区在下利亚山谷落地生根,进而吸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金融行为监管局、英国文化协会等机构入驻,使以M11公路为链条的伦敦斯坦斯特德剑桥产业走廊得以成为现实。
提升枢纽网络效能。伦敦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从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出发,大力加强国际航空、航运枢纽建设,周密论证机场选址扩容,在周边地区建成了国际化、便利化程度都很高的六座机场,六座机场都配套良好的轨道交通服务。其中,希思罗机场是欧洲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其最大特点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美国认证协会数据显示,希思罗机场的国际旅客年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二。同时,伦敦积极推进空铁联运、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地铁和城市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将国际交通、国内交通,以及市际交通、市内交通作为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其轨道交通已经接近全球轨道交通位列第5至第10名城市的总和,市区依托泰晤士河建设水上巴士,构建起市内水上客运体系,形成了一张较为完善的、覆盖广泛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轨道交通网络。强大的国际交通枢纽,提供了营商基础保障,《2017年世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伦敦的营商环境排在第二位,在全球城市竞争力2017—2018年度排名中,伦敦可持续竞争力也排名第二。
“口袋公园”好创意。很多国际游客到伦敦,在一睹美轮美奂的历史建筑的同时,也会被规划整齐、统一风格、房屋外立面质朴简洁的普通民居形成的视觉冲击所吸引。在城市建设中,伦敦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建筑并没有被闲置,为了适应新的使用需求,一些老建筑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室内改造,发挥了在现代商业、服务业和办公中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市区众多的公园,政府资助打造100个“口袋公园”,将一些荒废、杂乱的街道角落或者建筑之间狭小空地进行整理改造,建成小型花园及休闲地,为市民提供户外健身休闲场所,增强了城市活力。伦敦还注重创意产业内容,突出强调创意产业“内容为王”,城市的文创产品设计十分成功,使得伦敦从传统“世界工厂”转型成为当今世界的“全球创意中心”,在伦敦市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本钟、大英博物馆、伦敦塔桥、伦敦眼和黑色出租车等在全世界闻名遐迩,知名度、辨识度极高。
全球吸纳人才。伦敦注重高等教育,拥有高等院校40多个,包括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众多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其充分利用优厚的教育资源加大海外宣传,积极鼓励海外游学团到伦敦访学游览。丰富的国际化教育资源,使得伦敦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达49.5%,每年高校接收的国际学生占伦敦大学生总数的两成。伦敦实施“东部硅谷”计划,制定人才专项签证,向全球杰出技术人才开放大门,允许科技城为境外科技人才提供担保,使他们不需要雇主的担保就可以前往伦敦工作。伦敦积极加强国际社区建设,打造了以金丝雀等为代表的若干个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城市高端论坛,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为国际人群打造了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同时,积极利用城市生态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聚集。
营造科创生态。伦敦在制定完善城市建设法规时,以不建设高楼和避免破坏城市历史风貌为基本原则,在保护中尽力盘活利用古老建筑的时代价值。市政规划实行绿地保护制度,要求绿带里不准建筑房屋和居民点,绿地规划必须综合考虑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人均公园面积、绿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状态对人的满足程度和绿地可达性等因素,明确规定人均绿地达20平方米,400米内应有一块绿地。伦敦还规定土地开发不能影响自然保护,任何土地开发被获准前需要考虑废弃地、受损地和空地的自然保护情况和娱乐价值。强调相邻地区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保护地,并留出生物通道,形成敞开的网络结构,保持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同时,加大科技创新配套政策扶持,对创新型公司在税收和非税收优惠上给予大力支持。还在多个大学成立创新中心,促进高校、政府、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孵化和转化。特别是在打造伦敦科创生态中,通过实施创业贷款计划、专利盒政策、修改IPO规则等手段,有力推动伦敦城市活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