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营造社会科普氛围
2022-12-25朱仲贤
文/朱仲贤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就科普提出要求,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2002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是从法律上完成了对科普的地位确认和制度支持,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的科普事业发展走上了法治轨道。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议案,修改《科普法》已在今年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
2007年1月,国家科技部等8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2021年6月,国务院制定并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今年8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编制并发布《“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这些都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帮助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事业蓬勃发展,科普传播的内容形式日渐丰富,科普工作正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意见》同时还指出,当前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
新时代科普工作面临新需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科普工作更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科学和鼓励创新的风尚。正如《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推动科普工作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科普能力,强化科普价值引领。要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土壤、夯实根基。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出台了《意见》。
《意见》主要框架和基本内容
《意见》分总体要求,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保障7个部分30条。
《意见》在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方面,明确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和发展目标。《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同时明确了科普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统筹协同、坚持开放合作的工作要求。《意见》还规划了到2025年、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科普工作发展目标。
《意见》在第二部分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方面,从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各类媒体、广大科技工作者、公民8个主体层面,明确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
《意见》在第三部分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方面提出,要从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科普作品创作、提升科普活动效益、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加强科普交流合作7个方面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意见》在第四部分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发挥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意见》在第五部分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方面,要求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分别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老龄工作4个层面,对不同的科普受众提出了要求,其中均使用了“强化”一词。
《意见》在第六部分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方面,要求从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科普工作3个方面,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意见》在第七部分加强制度保障方面,就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和监督评估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承担责任,积极参加科普活动
青少年不仅是科学的接受者,也应该是科学的传播者。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青少年应当主动承担起科普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传播者。
高校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资源,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发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方面的优势,促进科学理念的传播和科技知识的普及。中小学校学生应在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营造社会科普氛围添砖加瓦。已经走上社会的青年,要主动学习、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推动科普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并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为促使社会公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