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防控实践探索

2022-12-24黄朝炎肖兴军徐学明陈富华

湖北植保 2022年5期
关键词:条锈病赤霉病襄阳

黄朝炎,肖兴军,徐学明,陈富华,王 玲,张 艳,石 磊

(1.襄阳市植物保护站,湖北 襄阳 441021;2.襄阳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市直中队,湖北 襄阳 441021;3.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樊城 441000;4.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襄城 441021;5.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襄阳 441021)

襄阳市是湖北省的小麦主产区,全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小麦种植面积占湖北省的三分之一,小麦总产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不仅降低产量,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威胁人畜健康安全。为切实整改省委、市委2021年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中指出的赤霉病防控有关问题,促进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的科学高效防控,保障全市小麦生产安全,襄阳市对小麦赤霉病的全生育期防控技术与防控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

1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防控策略目标

襄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程度重,特别是赤霉病已由偶发性病害发展成为常发性重大病害。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极易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和真菌毒素(DON)超标,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健康安全。

1.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全程管控策略

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种植抗病品种、推广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健康栽培等预防控制措施,全面落实“带药侦察、打点保面”早防早控条锈病、“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预防控制赤霉病,强化穗期“一喷多防”科学用药,综合防控。把赤霉病防控贯穿于小麦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切实减轻病害发生危害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风险。

1.2 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及时调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适时组织应急防控,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行小麦全生育期赤霉病等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力争将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3%以内,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

2 突出问题导向、抓实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但不易治,要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抗病性差、农民科学防治经验不足、防治组织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关键措施的落实。

2.1 突出预防为主、防治关口前移

从小麦播种开始,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并举。推广种植抗耐病高产稳产品种,如扶麦368、华麦1168、DH16、鄂麦006、郑麦9023、襄麦25和襄麦55等,避免盲目引进高感病品种,特别是沿河流域,是赤霉病、条锈病的重发区,大力推广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赤霉病流行风险。抓好小麦播前种子药剂处理,杜绝白籽下地。选用戊唑·吡虫啉、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等药剂包衣;或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免疫诱抗剂等进行种子处理,防病防虫保壮苗早发。开好麦田“三沟”,减少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害发生。落实“带药侦察、点片挑治”条锈病,做到春病冬防。

2.2 突出关键技术,抓好科学防控

襄阳市既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生物灾害的重发区,同时也是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的频发区。特别是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防治上根据气候特点和病虫发生趋势,科学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小麦越冬期:突出“三抢”(抢早、抢晴、抢墒),抓好化学除草。在小麦3~5叶期、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中旬,抢抓草小、天晴、墒好的有利条件,合理选用除草剂,大面积开展化学除草。

小麦返青拔节期:突出早防早控、重点开展条锈病等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的早期预防。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三唑类等杀菌剂喷施。红蜘蛛平均33 cm行长螨量200头或每株有螨6头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抽穗扬花期:突出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雨前抢打、雨后补打,重点预防赤霉病。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连阴雨、露水重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及时喷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适当提前。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多菌灵或相应的混配药剂等,用足药量,施药后6 h内遇雨,雨后及时补治。

小麦灌浆期:突出病虫兼治、全面实施“一喷三防”。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粘虫、穗蚜等病虫的监测,因地因时制宜,对症用药,混合用药、防病、防虫、防早衰。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在收获前15 d停止使用农药和生长调节剂。

2.3 突出收获减损,适时抢收烘干储粮

小麦收获期如遇连阴雨天气,会导致发生“仓门灾”。已发赤霉病的小穗极易进一步扩展侵染邻近麦穗,加重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同时接近成熟或倒伏的小麦,多种腐生病菌侵染小麦穗部,加重霉变粒瘪粒等比率,影响小麦容重等品质指标;小麦收获后湿麦堆闷,赤霉病病菌可继续侵染健康麦粒,造成二次污染,导致病粒率和毒素含量进一步增加。突出抢抓雨停间隙,对已成熟的小麦及时抢收,对水分超标的湿麦早烘、快烘,确保达标储存,及时入库。

3 强化“四个”到位,确保防控工作高效

3.1 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生物安全法》和《农作物病虫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落实,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扛牢防病治虫保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的工作原则,落实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机制,层层明确和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统筹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预警和防控工作,防病保粮、虫口夺粮,确保有病不流行、有虫不成灾。

3.2 强化监测预警

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生物灾害和极端天气等气象灾害密切相关。准确监测预警是科学高效防控的基础,抓好病虫调查监测队伍和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是关键。各地认真落实《生物安全法》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稳定县(市、区)病虫调查监测人员队伍,加强乡镇病虫监测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明确病虫监测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农作物病虫监测规范,及时组织开展病虫系统调查监测和大田普查,加强专家会商,准确研判病虫发生趋势,科学制定防控技术和工作方案,及时准确发布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预报预警信息和防治技术信息。要强化信息调度,落实防治信息日报制和发生情况周报制。

3.3 强化宣传服务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运用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群发、印发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信息、综合防控技术,积极引导种植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种子药剂处理、选用优良抗耐病品种、适期适量播种、科学肥水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流行条件。3月25日市政府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培训与防控工作视频会,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院士授课,襄阳广播电视台在襄阳新闻综合频道和云上襄阳等全媒体网络直播;全市共设县(市、区)分会场11个、乡镇(办事处)分会场98个、村委会分会场2 250个,24 929人直接参加视频会议培训,其中村组干部10 806人、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11 118人。直播结束后网络统计,共有312 278人次通过网络在线参加培训。其中云上襄阳客户端173 900人次、长江云97 371人次、襄阳广播电视今日头条号26 190人次,同时湖北省植保总站组织全省各地植保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1万余人在线参加视频培训。受训种粮大户普遍反映,这次培训活动很及时,收益很大。院士的授课,深入浅出,从理论上搞清楚了防病治虫讲科学的重要性,增加了防病治虫的自觉性,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积极开展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大面积防控水平和防控效果。防控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防控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积极组派精干力量,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方式,突出把好选药关、用药关,“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防控指导,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3.4 强化统防统治

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有效窗口期短、时效性强,强化统防统治,是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切实提升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中央救灾资金等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争取统筹地方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防控物资等多种形式,大力扶持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其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的骨干和示范引领作用,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治,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将赤霉病等重大病虫灾害控制在初发阶段,保障粮食增产丰收。

猜你喜欢

条锈病赤霉病襄阳
襄阳市第七中学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