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丹江口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12-24梁秀福

湖北植保 2022年5期
关键词:武当发展

梁秀福,李 涛,成 洪,肖 丽

(丹江口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丹江口 442700)

农村繁荣是生产兴旺的基础。近年来,丹江口市紧密结合中央精准扶贫任务,根据农村振兴的总体需求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基本走上了一条“水中有鱼、库周有桔、江南有茶、江北有粮”的产业之路,呈现出“老产业巩固提升、新产业不断涌现、三产融合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乡村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已成为了丹江口市农村经济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思路明晰

丹江口市高度重视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整体联动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支持产业发展,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多个推进乡村振兴文件,明确了支持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奖励办法。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各镇(办、处、区)立足本地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引进技能人才,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品牌,走“人才+特色+科技+品牌”的乡村振兴之路。

1.2 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一是水果产业稳中求进,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在水果产业中,柑桔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全市现有柑桔面积1.87万hm2,2021年产量36.73万t,综合产值达9亿元。通过项目实施,部分桔园实现了提档升级,同时引进了爱媛杂柑、金秋砂糖桔、纽荷尔脐橙、特早熟大分四号、由良温州蜜柑等新优特品种,新建基地800 hm2。为加快水果结构调整,我市还相继引进了桃、樱桃、葡萄、李子、杏子、枇杷、石榴等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

二是茶叶新产品开发有成效,产业效益稳中向好。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 146.7 hm2,2021年产量803 t。加强茶叶基地管护工作的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有机绿茶栽培技术、加强茶园土壤、水分、病虫害等管理,提高茶叶品质。市场开发方面,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打响“武当道茶”品牌,扩大媒体、网络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农超”对接活动,提高我市“武当道茶”品牌市场占有率。

三是畜牧产业调整升级,绿色发展不断推进。我市的畜牧养殖业,多以小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为主没有规模的养殖基地。近年来,按照环保要求,加快标准化猪、牛、羊、禽舍建设,同时采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科学的养殖方式,控制面源污染,提高了养殖环境质量。

四是渔业产业加快转型,多渠道保渔民增收。库区网箱和库汊养鱼取缔及汉江干流全面退捕禁捕后,渔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为了扭转渔业生产被动局面,以市金陂渔场为龙头,大力开展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建设,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养殖,目前已建设水产养殖面积约1 066.7 hm2。同时,开办休闲渔业,推进渔业三产业发展。开发渔业有机产品,打出了“丹江鱼”的品牌。

此外,我市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木本油料(油橄榄、油茶)产业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1.3 产业形态逐步丰富

以政策带动、企业创建的方式,积极发展武当柑橘、武当药材、丹江口有机鱼类等优势特色产业,将库区的“生态桔、有机茶、有机鱼”打造成支柱产业,柑桔、畜牧、水产、茶叶、中药材、生态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全市现有“二品一标”农产品48个,其中有机食品17个,绿色食品20个,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商品8个。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推进环库、环山、环城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一山一水加乡村游”的旅游格局。打造了官山南神道、武当大明峰、石鼓太极峡、习家店农博园、三官殿农耕文化园和渔耕文化园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安置就业,带动了当地餐饮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自产农产品的销售。据统计每年乡村旅游销售农产品2.5亿元左右,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

1.4 产业化合作社逐步壮大

按照“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建设模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目前,全市成立有合作社796个、发展家庭农场291个,已有5 000多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带动了当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5 农业项目全面启动

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谋划了十大农业农村项目,以十大农业农村项目为示范,推广有示范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丹江口市智慧桔园建设项目、智慧渔业项目、雪茄烟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沟千亩高标准茶园建设项目、村居生活污水零直排工程项目、凉水河全域综合整理项目、智慧蔬菜观光园建设项目、库区安保天网工程。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

1.6 产业扶贫效果显著

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建设,发展壮大了柑桔、茶叶、畜牧、水产、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特别是柑桔产业,目前柑桔面积达1.87万hm2,综合产值达9亿元。在观光农业上,我市立足生态建设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休闲的特色,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创建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成为“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风景区和集“天然+休憩+康乐+教学”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区。如六里坪蒿口村小蚂蚁生态农庄、浪河蓝翔生态农业园、习家店茯苓村的农博园、三官殿农耕文化园和渔耕文化园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每年休闲农业观光达10万人以上,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强化产业振兴工作认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好氛围

建立健全了党委统筹领导,强化了政府部门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中的综合统筹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专班,形成部门职能明晰、分级管理、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了考评体制,进行定期检查与考评,考核结果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评估的主要内容,从领导体制上形成抓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家树立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2.2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人才培育,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市人才办、农业、人社、移民等部门,通过各种途径,举办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品营销、手工制作业、生态家园、农村电商等各个行业的技术技能培训班,培训对象涵盖种植养殖大户、经销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村组干部等,同时还挑选龙头企业负责人、部分村干部到北京、武汉等地参加高层次培训。近年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 500多名,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 000多人次,培训产业带头和大学生村官450余人,全市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0 11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和各类人才的科技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各类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市政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出台了《丹江口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整合产业扶贫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国际农发资金、农业综合资金、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数亿元,支持新建产业基地、改造产业老基地、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仓储及市场建设、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等,建设了一批示范项目和亮点工程,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2.4 大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培养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以培育新型市场为抓手,大力开发生态种养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含国家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家;建立了扶贫工业园区34个、扶贫车间230个,扶贫作坊207个,这些新型市场主体,涉及各个行业,为我市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2.5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本发展乡村产业

出台优惠政策,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霖煜农、兴源生油橄榄、农博园等一大批外地企业来我市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基地、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实业,成为引领我市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十分脆弱

我市地处鄂西北边缘地带,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民众收入相对低下,传统农产品比重大、耕地数量少品质劣,农田水力设施相对滞后,农业基础建设相当脆弱。

3.2 龙头企业块头小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资金,技术设备简陋,生产成本高,商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目前,我市还没有几家真正意义上的与本地产业关联度高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柑橘加工、茶叶深加工等仍处在空白,很多农产品的加工点都仍是小作坊式的,数量少、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创新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3.3 品牌效益不高

我市只有水都、武当、丹江源头等几个在市场叫得响的品牌,但产品销售区域都很有限,主要局限在周边及当地市场,市场占有率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3.4 产业资金不足

没有投入就没有效益,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很重要因素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市产业项目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3.5 人力资源匮乏

随着打工经济兴起,乡镇许多有见识、有知识、有技术的年青人才大都外出务工,村级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有技术的年青人才严重缺乏,从业者老龄化日趋明显。

3.6 政策因素影响

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了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根据生态环保有关要求,除库区水域不得从事人工养殖和捕捞外,在库区生态红线内,开发产业基地和涉水旅游项目,从事畜牧养殖,以及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等都有限制,对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4 对策及建议

4.1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山、潜力在水,希望在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开发绿色种养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品格局上,将全力推动形成“水中有机鱼、库周武当桔、江南菜林特、江北粮油畜”的产品区域格局,坚持走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路子。在重点开发项目方面,积极建设绿色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实施山区优势综合开发,形成以立体种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开发“武当柑桔、武当道茶、武当中药材、蒿坪黄莺贡米”等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丹江口有机鱼和优质畜禽”特色养殖业,巩固全省“水果大县”地位和北缘柑桔产业优势,把“库区桔、有机鱼、武当茶”打造成省内知名品牌和我市支柱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上,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建标准化基地、做强精深加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2 强化产业投入保障

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来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并利用贴息、报酬、以奖代补、农民投资或参加股份的方法,通过引导、吸收民间资本、利用社会资金增加政府对发展乡镇产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营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新投融体制。对进行地方特色产业研发、制造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予以政策优惠和融资支持,逐步建立健全促进行业发展的财务、税务、物价、贷款、用地、风险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制度,推动乡村企业做大做强。

4.3 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注重农业技术支撑,积极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害的新产品,着力引入绿色环保型农业种养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引入与应用先进生态农业加工工艺。围绕改变农产品生长方式,以节肥、节药、节地、节水等技术为重点,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加强科技与产品的有效结合,着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增加优质农产品科技含量,并力求通过增加单产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市场销售,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4.4 强化市场品牌效益

采取政策带动、产品发展的方式,重点扶植一批体量大、技术起步好、经济带能力强的食品制造公司,着力推动“武当柑桔、武当道茶、丹江口翘嘴鮊、武当榔梅、均州名晒烟”等名牌产品的产业化运作,加大对我市国家地理志产品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增加产品的市场价值。

4.5 强化创新工作方法

着力培养一批年青有知识、懂技术、重实践的工作骨干力量充实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为抓手,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提高从业者技能水平。围绕优势产业做好项目包装宣传,吸引外商;提升商品质量,强化品牌宣传,拓宽市场效益。用好优惠政策,建立好农村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用担保系统功能,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符合规定的农村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的投资与保障力量,在项目谋划、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精准扶持。优化市场环境,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村民营企业、个人和外商以多种形式投入农村主导产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通过支持技术人员或以高科技成果入股农村中小企业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不断壮大。

猜你喜欢

武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武当佳境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上)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免费读武当 送您纪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