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核心思路分析

2022-12-24崔卫芳阳城县白桑镇中心学校

环球市场 2022年31期
关键词:概率行政事业单位

崔卫芳 阳城县白桑镇中心学校

在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健全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健康发展的管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包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各项事业举措的管控与实现、组织基础的形式以及架构等方面,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运行有着直接联系,通过整理行政事业单位管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行政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发展目标计划内容的长远性与前瞻性。

一、财务风险及内控制度关系概述

在风险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管理属于重要的分支内容,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会安排行政事业单位来对预算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整理、识别、综合分析、客观评价,基于分析结果拟定恰当措施进行管控与防范,以此来降低预算资金的损失量,顺利达到预设的绩效标准。在内部控制活动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和领导层共同参与其中,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这也对促进单位健康发展、完善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程序有着积极作用。在内部控制活动中,没有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服务内容,而是将风险管理作为自身构成要素,如2009年出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注度逐步提高,两者间的协同关系也在不断提高,这也为后续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参考。

二、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及管理背景

(一)机构设置冗余度较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的复杂度较高,为了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所设置的部门数量相对较多,除了上级编制部门明文规定的内容外,还有一些是部门自行设置的新部门,这也造成了机构设置冗余度较高的情况,增加财务管理活动复杂度,提高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例如,在针对系统内某项活动的开展或者督查而成立的,用来系统处理各项工作的专项办公室,需要系统内部的各个有关部门或者科室进行协调配合,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较多,等此项工作结束后,很多专项办公被保留下来成了内设部门,不仅增加了人员工作期间的经济开支,而且还容易成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盲点,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决策机制完善度较低

决策机制完善度较低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搭建了相应的决策机制,但是在决策程序上,决策权依旧由领导层的主要领导来决定。而且所拟定的决策机制,在程序内容上的空泛性较强,无法对领导层人员形成相应的约束力,这样也增加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加决策机制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决策机制的执行中,缺少“重大”内容量化指标的明确,使得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资金往来等内容界限的明确性较差,使得许多工作无法按要求达到预期,增加相关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很少会参与到的决策活动中,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业务节点下游,这样也使得风险管理活动处于低效状态,降低了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合理性。

(三)缺少有效内审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出现,也和缺少有效内审部门这一要素有着直接关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执行内部监督职能的部门,大多为本机构内设的经济管理科与纪检监察科。而两个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属于平级关系,并且所建立的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对象处于同一领导机构,其独立性相对较差,这样也容易滋生出财务风险问题,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可靠性。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纪工委,其工作内容为单位内部与下辖单位的廉政监督管理,在工作中的内容相对繁多,在工作中也缺乏针对性的财务审计,并且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较差,对于财务内审工作质量较差,这样也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了财务管理结果的可靠性。

(四)管理方式滞后性较强

管理方式滞后性较强也是造成风险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背景下,对于信息处理效率、处理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并没有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依旧采用传统方法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这样也使得内部控制水平下降,无法发挥预设作用,增加财务风险发生概率。(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的认知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协调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也使得资产核算活动中出现了各类误差,直接影响到资金核算的准确性,增加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先进财务管理思想培训,这样也使得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预设作用,增加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

(五)预算业务控制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预算业务控制不足也是造成风险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此类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所选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较差,在预算编制活动中,主要依据往年决算数据来计算增量数据,并且在预算过程中由于缺少部门协调,这也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增加潜在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效率较低,造成分析功能缺失的情况,而且在预算指标拟定中,缺少相应的约束力,使得资金混用情况较为普遍,增加资金管理活动中的复杂度,提高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3)在预算调整工作中,口径模糊功能差异性较强,使得整个过程形式感较强,无法充分发挥财政调整口径约束作用,降低了预算编制与执行作用。(4)对于决算结果的分析较差,在决算活动中没有对决算结果给予足够重视,增加决算缺项问题的发生概率,从而带来财务风险问题。

(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差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差也是造成风险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此类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视度较低,虽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引入了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对于平台的应用仅限于较为初级的信息采集、整合等环节,没有深入利用信息化平台细化分析、深入挖掘等作用,在内部控制活动复杂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影响到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效果,增加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2)在信息化管理活动中,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更新频率较低,这样在工作活动中也使得信息化管理质量处于较差水平,无法为整个信息管理活动的推进提供可靠支持。另外,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中,也缺少先进技术的融入,从而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结果的可靠性,增加不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

(七)管理队伍专业素养不均衡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管理队伍专业素养不均衡也是造成风险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此类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的年龄断层严重,年轻人员数量占比相对较少,在对先进财务管理思想进行学习时,年龄较大成员的学习效率较低,习惯使用传统财务管理理念进行风险管理,这样也增加了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2)在财务管理队伍的日常工作,培训课程的针对性较差,无法为相关人员的能力提升提供可靠帮助,而且在培训活动结束后,未对相关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掌握,这样也使得工作活动中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影响到相关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在以下几个层面存在着问题:(1)在机制建设方面,以往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业务量较小、参与人员较少、人员变化率较小、外部环境稳定性较强等,这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简便性较强,并且所建立的内控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需求契合度较差,从而降低了所建立制度的指导性,影响到内控制度的应用价值。(2)在支付完善度方面,也存在以下应用问题:①决算编制精准度不足,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活动时,没有将全年预算支出进行涵盖,这也增加了预算外业务总量,影响到活动推进过程中约束力,造成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等问题,从而影响到预算编制结果的计划性。②未搭建相应的财务支出制度,在制度应用中没有建设科学控制流程,同时也存在财务支出流程简化性较强的情况,使得部门相互间监督与制约力度较差,增加财务管理风险。同时也没有提前设置超预算预警机制,未对资金支出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管,这也导致相关问题的发生,影响到工作结果的合理性。

四、强化内部控制的途径

(一)完善相关机构设置

完善相关机构设置,能够减少机构设置冗多的情况,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在具体实践中也需注意以下内容:(1)基于上级编制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建立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并且在正式文件中也会明确各个领导的工作分工,确定各等级领导,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内容,减少冗多部门的设置。(2)对于内设科室成立原因和现有业务内容,及时撤销已经完成工作的科室,并且基于归口管理方法,将业务与人员合并到相关联科室,这样也可以提高人员的利用效率,并且也可以更好地开展管理活动,降低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健全决策机制内容

健全决策机制内容,能够提高决策机制的指导作用,降低决策管理隐患的发生概率。在具体实践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需要完善相应的决策机制,并且借助以往应用经验,在决策程序上进行优化,提高程序内容的细化度,从而对领导层人员形成相应的约束力,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性,减少决策机制财务风险问题。(2)在决策机制的执行中,也需要根据信息梳理结果,对“重大”内容量化指标进行明确,明确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资金往来等内容界限,这样也可以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按预期展开,降低相关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1]。(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要参与到的决策活动中,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这样也可以确保风险管理活动处于高效状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合理性。

(三)建立有效内审部门

建立有效内审部门,能够高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提高内控活动的开展质量。在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中,会将“资金”作为管理核心,并以此来完成相应制度,其内容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党建、人力资源管理等,基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活动,会通过人员招录、人员提拔等途径来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并且在内部控制活动中,也需要做好业务工作的合理规划,并以此来建立经济管理科、纪检监察科、财务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工作,以减少财务风险问题,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可靠性。另外,在工作中也需要做好工作人员筛选,加强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培养,确保财务内审工作质量,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财务管理结果的可靠性[2]。

(四)提高管理方式先进性

提高管理方式先进性,可以优化整个财务风险管理过程,提高管理结果的可靠性。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在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需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更好地发挥内控制度应用价值,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2)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需要提前做好科学性规划,依托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充分协调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也可以降低资产核算活动中的各类误差,从而提高资金核算准确性,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先进财务管理思想培训工作,从而完善相应的内控控制制度,提高制度内容的应用价值,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3]。

(五)加强预算业务控制

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可以为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参考,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环境。在具体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内容:(1)提高所选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在预算编制活动中,依托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来对各类决算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并且在预算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从而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潜在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做好细节管理,避免分析功能缺失的情况,而且在预算指标拟定中,也需要优化相关内容,提高拟定制度的约束力,避免资金混用情况,降低资金管理活动中的复杂度[4]。(3)在预算调整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口径模糊功能应用效用,提高相关活动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财政调整口径约束作用,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作用。(4)加强决算结果的分析,在决算活动中也需要提高对决算结果的重视度,以此来优化决策过程,降低财务风险问题。

(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发挥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价值,提高相关信息的管理水平。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提高对信息化平台建设活动的重视度,在现有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细化分析、深入挖掘等作用,使其可以在内部控制活动复杂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发挥出应有价值,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5]。(2)在信息化管理活动中,需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更新频率,这样在工作活动中也可以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为整个信息管理活动的推进提供可靠支持。(3)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中,也需要加强各类先进技术的融入,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结果的可靠性,降低不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

(七)完善专业管理队伍

完善专业管理队伍,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应用价值。在具体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内容:(1)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年龄断层问题,需要通过招聘、引进的方式来增加年轻人员的数量占比,这样也可以不断优化整个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加快财务管理理念的落实效率,这样也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潜在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6]。(2)在财务管理队伍的日常工作,需结合实际情况来优化培训课程,提高所拟定课程的针对性,使其可以为相关人员能力提升提供可靠帮助。同时以月度、季度为单位进行人员能力考核,搭配竞争上岗制度来提高人员对学习情况的重视度,以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确保相关活动的有序进行。

五、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内控制度动态管理

加强内控制度动态管理,可以提高所建立内控制度的应用价值,提高财务管理结果的可靠性。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做好现有内控制度内容的梳理工作,了解目前制度内容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来动态调整内控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使其可以更加契合实际发展需求,提高内控制度管理结果的合理性。而且在内控管理制度的应用中,也需要做好制度反馈信息的整理工作,根据综合分析结果了解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制度内容的适应性与人性化水平,更加高效地发挥出内控制度应用价值[7]。

(二)提高财务风险因素剖析

提高财务风险因素剖析,能够提高所拟定风险管理措施的针对性,确保财务管理结果的合理性。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风险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工作,了解不同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性和发生概率,以此来建立相应的量化评估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从而提高量化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便于风险措施的快速拟定[8]。另外,财务风险因素需要根据情况差异做出动态调整,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为后续活动推进提供良好参考。

(三)提升内外管控措施联动

提升内外管控措施联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管控环境,为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助力。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来建立联动平台,实现内外管控措施的顺利联动,同时也需要做好联动机制落实过程中反馈信息的整合工作,根据整合结果来对相关内容进行不断完善,这样也可以提高联动机制应用结果的合理性,提高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为后续活动推进提供良好参考[9]。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注意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不足,并对其加以改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概率行政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概率统计中的决策问题
概率统计解答题易错点透视
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