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重构
2022-12-24曹静
曹 静
(渭南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陕西 渭南 714099)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出版产业朝着技术化、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融合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出版历经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据出版、智能出版等不同发展阶段,目前迈入更高阶段,即智慧出版发展阶段[1]。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亦不例外,其经历了由传统纸质出版到单维数字化出版,到多维数字化出版、多维数字化融合出版,再到智慧出版的发展。[2]38智慧出版是在数字化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有出版模式的整合与优化[3]463,作为未来出版行业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其对学术期刊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智慧出版是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那么编辑队伍就是成就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智慧出版的核心要素之一。学术期刊质量的高低是编辑业务与理论水平的具体体现,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因此,推动学术期刊智慧出版,必须重视编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目前,我国关于智慧出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局限在学界和少数专业出版社以及学术期刊,而关于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方面的探讨几乎还无人涉猎。鉴于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路径,为学术期刊智慧出版及编辑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一、智慧出版的内涵
智慧出版是学术出版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目前,关于智慧出版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学界对其认识并不统一,更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国内相关领域对智慧出版的研究来看,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智慧出版的内涵不断丰富。
(一)智慧出版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社会各领域积极融入智慧发展理念,提出“智慧+”发展思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智慧图书馆”“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理念应运而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出版业同样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发展的新思路。2015年,中国方正出版社率先提出“打造智慧出版,助力出版新生态发展”的观点,并展望了未来数字出版发展新趋势,即智慧出版会实现全媒体结构化海量资源管理、内容动态重组、交互式数字出版物内容制作、数据检索和智能挖掘等。[4]同年5月,方正电子联袂上海出版界,共同研讨了智慧出版的新思潮,并分析了智慧出版的发展方向。[5]2018年,孙群将智慧出版理念引入实体书店经营中,并从多角度分析了智慧出版的应用。[6]可以看出,我国出版领域敏锐地觉察与把握了智慧出版这一重大机遇,但这期间并未对智慧出版的内涵进行明确剖析。
(二)智慧出版的内涵
2019年,学者杨志辉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到智慧出版的变革》一文中,借鉴“智慧”的定义以及其他学者对于智慧发展的研究,首次对智慧出版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他提出,智慧出版是指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建立进行出版产品数字化展示、数据智能分析以及出版趋势预测的大数据资源库,从多维角度智能化管理各个出版环节,实现出版知识内容互联网化、信息交流互动化、知识服务个性化,全面深入地体现出版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主观能动性。[2]37同时,他还概括总结了智慧出版的新特征,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发展思路与“五大”方向的实现路径。可以说,这些探索为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谢炜认为,智慧出版是指出版企业通过新技术协调、组合其他各类资源,构建知识服务平台,聚合专家学者资源,以成果出版、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等形式,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和解决方案。[7]99他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智慧化实践,探讨构建智慧型出版社。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阐释,使智慧出版这一概念内涵更丰富、全面。衣彩天提出,智慧出版是指出版者应用高新科技,结合传统出版技术、形态,实现知识检索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智慧化的阅读服务。[1]其侧重于用户阅读视角,丰富了智慧出版的内涵。汪全莉等指出,智慧出版是指出版机构秉持智慧发展理念,将出版产业链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更新出版理念、优化出版流程、创新出版内容和服务、重塑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实现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出版生态的社会化和知识服务个性化。[8]81科技期刊因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智慧出版研究的重要力量。学者们以科技期刊为载体,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出版等视角,尝试构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与发展路径。刘平等探索构建了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大数据智能分析资源库、出版趋势预测系统,在编辑出版各个环节注入智慧理念的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3]463朱本华等认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关键是技术、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9]1178张鑫等提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大数据挖掘,建立数据资源库,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知识传播及用户反馈等方面采用新型组织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场景化、多维度和持续性的知识服务。[10]625张立等基于学者杨志辉对智慧出版概念的界定,提出科技期刊智慧化出版的转变思路。[11]52
综上所述,从智慧出版的提出到概念界定,我国学者基于不同研究对象、多维视角对智慧出版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剖析,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智慧出版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较为全面、深刻,但其更多的是注重新兴技术在编辑出版中的应用,而相对忽视了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在智慧出版中的主体作用,编辑人员的智慧并未完全体现。因此,综合其他领域“智慧+”发展思路,借鉴学者对智慧出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剖析,笔者提出:智慧出版=数字出版+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媒介+编辑+智慧化设备,即智慧出版是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媒体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整合各类出版资源,建立统一的进行出版产品数字化展示、出版数据智能化分析以及出版趋势精准化预测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出版知识内容互联网化,信息交流交互化,知识服务场景化、用户服务智慧化、传播服务精准化。智慧出版更多地体现出人为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调整,是利用新兴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编辑的智慧,突出展现出版物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的活动。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应秉持“出版+技术”理念,以最大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编辑的智慧,而编辑智慧的发挥有赖于编辑自身能力的建设水平。
二、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能力分析
高素质编辑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成就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智慧出版环境下创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力量,更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编辑经历了从单一型编辑向复合型编辑转变,进而需要向智慧型转型。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应是既精通传统出版业务又懂期刊运营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新兴技术的智慧型人才,其不仅要具备当前数字发展阶段应具备的编辑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而且还要把握学术期刊智慧出版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主动调整自身能力结构,以实现智慧出版环境下的学术期刊与编辑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一)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的大脑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是形成理论体系的能力,其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判断能力等。编辑思维就是编辑人员对编辑出版过程中选题策划、内容生产、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以及服务推广等环节面临问题的能动性反映。编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编辑工作实践的成效。编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系统性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12]72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到智慧出版的变革,就是要实现从经验到计算的选题策划、从人工到机器的内容生产、从繁杂到高效的编辑加工、从粗略到精准的传播推送、从平面到场景的阅读体验、从大众到定制的内容服务[8],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智慧思维意识,深刻认识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的新概念、新理念、新特点、新技术以及智慧出版生态系统,主动转变传统出版思维,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积极应对智慧出版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二)数据能力
数据是数字出版重要的生产要素。学术期刊编辑的数据能力是指编辑应具备数据意识和数据敏感性,能够有效且恰当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概括、判断和呈现出版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解释相关原理,并总结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的能力。学术期刊智慧出版要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深度利用,使数据上升为“智慧”,使出版过程有自主感知、辨析、决策的能力。[9]1178学术期刊编辑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来源、不同规范、不同质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即对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如用户数据、期刊网站数据、数据库平台数据、新媒体数据、各类APP数据,以及与出版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范及基金项目数据等,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与管理、挖掘、分析、可视化等,实现学术期刊不同系统与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使这些数据成为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重要生产要素。 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较高的数据能力,才能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精准掌握作者、专家、审稿人等的需求,科学制定选题策划方案,实时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等。
(三)技术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出版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智慧出版环境下,编辑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出版业的智慧化程度。学术期刊编辑的技术能力是指编辑要具备技术意识,熟悉新兴技术理论、原理,在进行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出版流程、传播方式、内容服务等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等知识,以及运用相关工具、智慧化设备的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应掌握的新兴技术主要有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VR/AR技术、媒体融合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术期刊数据的采集、处理、挖掘、分析、可视化,精准构建用户画像,预测出版趋势,为智慧出版提供决策支持;学术期刊群应建设统一大数据平台,整合所有采编系统、专家学者库等出版资源,实现学术期刊智慧出版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 云计算技术因其可伸缩性的优势,可以更加充分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量级的书刊,有效降低出版成本,实现按需出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模糊神经网络,重塑内容生产、知识服务、传播渠道、出版流程,实现智慧选题策划、智慧编校、智慧排版、智慧排架等。区块链技术通过时间戳机制认定著作权归属,防止作品被篡改、丢失,实现版权有效保护。增强现实(AR)技术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以及三维立体的特点,能够给用户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13]93;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将文字载体拓展为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方位感官体验,重构用户群体的信息感知结构,冲破时空限制[14]27,从而实现智慧阅读。媒体融合技术可以根据学术期刊内容与生产中的原始素材,综合整理提炼、加工,通过不同媒介传播的特点,制作相应媒体内容,从而提升学术期刊传播的质量和深度。学术期刊编辑除了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外,还要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智慧化设备,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四)传播能力
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学术期刊编辑由出版人转向“出版+媒体”人。学术期刊编辑传播能力是指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意识和能力、市场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服务读者的能力。[15]43智慧出版环境下,传播理念由知识发布转变为内容与服务并重,学术期刊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发生巨大变化,内容生产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应用,出版流程中新兴技术与智慧化设备的应用,传播内容与形式中,多媒体的融合应用,推动了传播形式的多元与传播渠道的拓展,赋予编辑出版工作无限的可能。以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直播等直观化的融媒体内容展现形式,推动“出版+直播”“出版+短视频”“出版+有声书”“出版+虚拟仿真”等出版新业态的发展[16]。学术期刊编辑角色也越来越多元化,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深刻认识智慧出版环境下的传播新趋势,即由“泛”传播转向“窄”传播、由政治“硬”灌输向文化“软”实力传播、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的转换,把握舆论导向,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坚持学术期刊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应用新兴技术建立融媒体传播体系,实时捕捉用户在阅读体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内在需求,使传播内容的生产与制作符合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精准化、个性化满足用户阅读体验,实现从纸媒向屏媒的智慧阅读,从而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学术期刊要积极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从传播、营销、供应链到经营管理、组织构架等全方面互联网驱动,并将数字集成与融合作为未来智慧发展的重要方向。[2]40
(五)服务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的服务能力是指编辑应树立服务用户的意识,在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运用新兴技术,与作者、读者、审稿人、专家学者等用户实现信息交流的良性互动,并提供知识服务及超预期的增值服务的能力。学术期刊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要继续扩大范围、增加紧密度,与作者的交流要由修改稿件的交流向后延伸到出版环节;与读者的交流要从知识发布向知识互动转变。[2]38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智慧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期刊+服务”的运营新格局,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维度、场景式的智慧学科服务、智慧数据服务、智慧学者服务[7]97。学术期刊群应树立“大服务”理念,积极构建服务生态[10]629,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学术期刊、各类用户等,作为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主体、参与者及推动者,均承担着相应的服务功能,应综合各生态内外因子,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从政策、制度、理念、技术、体系等方面构建学术服务生态,推动我国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
(六)创新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最强动力,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需要学术期刊编辑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学术期刊编辑创新能力是指编辑应树立创新意识,在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运用新兴技术,创新编辑出版理论、工作方式与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期刊内容,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期刊质量和传播影响力的能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在为人们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对人的思想创新、主体能力、主体性空间形成了挑战。[2]36智慧出版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和发展机遇。学术期刊编辑应树立创新意识、秉持创新理念,在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各个环节,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学科融合技术、技术与艺术相统一,整合智慧出版资源,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智慧出版模式,维护期刊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实现学术期刊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编校排版、传播服务等环节的创新,提升学术期刊智慧化发展水平。
三、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重构路径
(一)思维变革
新兴技术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不断转型升级,改变了学术期刊内容生产、传播以及服务的方式,编辑出版理念、沟通理念、服务理念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进入智慧化运营阶段,编辑要实现从复合型编辑向智慧型编辑的转变,即不仅要实现工作技能、工作方式、工作范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办刊思维的转变。学术期刊编辑要从传统的以文字、图片等内容为核心和“纸质+网络”出版为工作对象的平面单向编辑理念,转向互动化、立体化、精准化、个性化、场景式、智慧化,不断追求创新和新兴技术应用的编辑理念。同时,编辑还应具备智慧思维意识,树立发展理念,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把握出版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创新发展。
(二)加强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立足之本,也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智慧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编辑要高效应用各种新兴技术和熟练使用各种智慧化设备,高质量处理好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以快速更新知识结构、调节能力结构。
1.在理论学习中提升编辑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能力水平。一是自主学习。通过图书资料、线上课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方式,系统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理论、新兴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VR/AR技术、媒体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与智慧出版相关的新兴技术)等知识。二是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与各级各类期刊协会每年都会针对编辑人员举办各种编辑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和继续教育学习,学术期刊编辑应根据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出版理论知识、新兴技术原理与应用,掌握国家与行业法律、标准及规范,追踪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交流办刊模式与经验,结识专家学者等。三是定期举办知识竞赛、读书分享会。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学术期刊内部以及学术期刊之间,可举办智慧出版相关主题的竞赛、读书分享会,以赛促学、以学促行,调动编辑学习知识、掌握技术的积极性,互相学习提高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总之,学术期刊编辑应以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理论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智慧出版相关理论知识、技术原理与应用等,为学术期刊的智慧出版奠定基础。
2.在科学研究中提升编辑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学术期刊编辑与科研人员的工作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是编辑与科研人员工作性质的要求类同。二者都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都要有一定的耐力和定力。二是编辑与科研人员关系密不可分。学术期刊编辑的服务对象大多为科研工作者,二者交流的内容更多的是学术问题。编辑要做选题策划、约稿组稿离不开科研人员,而科研人员所做课题的研究成果需要编辑完美展示,他们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三是二者都要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编辑的选题创新与科研人员的课题创新方向一致,其目的是实现学术创新,推动学术发展。课题研究多针对学术领域较为重要、关键的问题展开,学术期刊编辑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术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更能完成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内化。同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学术动态、研究热点、前沿技术,明晰科研思路,提升科研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术期刊编辑在编辑实践中独立判断学术质量,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与作者、审稿人、专家学者等平等交流学术思想,创新编辑出版理论和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3.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编辑能力
实践是检验编辑能力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增强本领的必经之路。学术期刊编辑要在实践中升华知识、锻炼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一是编辑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与技术灵活应用于编辑出版业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与技能。二是编辑可以遇到业务工作中的“真”问题,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结经验做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编辑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主动更新知识结构、调整能力结构,学习补充相关知识与技能。四是编辑可以了解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主动转变思维、更新理念,对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三)制定编辑能力培养模式
学术期刊内部、学术期刊之间应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或省级学术期刊研究会,依据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新趋势,统筹出版资源,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学术期刊编辑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出版单位全覆盖的编辑培训体系。
1.明确编辑能力培养目标
首先,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要明确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内因与外因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其次,要深刻认识智慧出版及其环境需求,明确实现智慧出版需要的专业理论、技术原理等。再次,明确编辑应具备能力的程度,如专业知识储备程度、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等。最后,综合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实际与编辑能力等情况,具体制定智慧出版环境下编辑能力的培养目标。
2.制定编辑能力培养规划
一是建立编辑从业人员的教育制度。首先,明确编辑岗位的“准入门槛”,要选拔具有思维能力、技术能力、数据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年轻编辑专业人才。青年编辑思维开阔,他们大多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在高校都经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是推动学术期刊智慧出版发展的生力军。其次,做好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智慧出版要求编辑从复合型转变为智慧型,学术期刊编辑要常态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调整能力结构。二是完善编辑职业发展必备的知识体系。编辑需要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熟悉出版流程,熟练应用新兴技术,提升外语水平,同时还要为推动智慧出版发展加强知识储备。三是营造有利于编辑能力培养的成长环境。学术期刊内部及学术期刊之间要建立开放式的学习型团队,建立“传帮带”的编辑培养机制,重视个性化培养,做到因材施教。四是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学术期刊研究会以及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根据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要求,打造多点联动的编辑梯队,科学规划学术期刊与编辑的长远发展,有效助力编辑能力提升。
3.构建编辑能力培养激励机制
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明确编辑的需要与编辑能力提升的主客观因素,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一是在年度评审中设立业绩奖、技术奖、创新奖、服务奖等各项荣誉奖项,激励学术期刊编辑主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二是为有数据能力、技术能力、传播能力、创新能力等潜质的编辑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深入了解智慧出版的内涵、模式及发展。三是鼓励编辑积极从事课题研究,对有学术创新或高质量研究成果的编辑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结语
智慧出版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媒体、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也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更高阶段。学术期刊编辑应把握发展趋势,紧抓时代机遇,进行前瞻性思考,要深刻认识智慧出版理念,明确编辑能力构成,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技术原理与应用,创新编辑出版理论,推动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智慧出版新模式。同时,也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对学术期刊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不能过分夸大和依赖新兴技术对人类智慧的替代[3],而是在新兴技术的应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智慧,从而提升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智慧化水平,推动我国学术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