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村,要和平要发展不要核战

2022-12-23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北约乌克兰冲突

姜浩峰

当地时间11月13日,印尼巴厘岛道路上G20成员国的国旗及欢迎海报。

回顾整个2022年,有关核战争的议题一直萦绕不去。

1月3日,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联合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从当时的情况看,五个核国家各自总体上并没有处于严重冲突之中。美军刚从阿富汗撤军不久。哪里会是核战争可能的爆发地点呢?

当11月1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在例行记者会上公开回应俄罗斯“核战争永远打不赢”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多少变化?

从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进兵乌克兰,到行动似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俄方预期,再到9月乌克兰发动大反攻,核战似乎未必不可能发生……

与此同时,围绕俄乌冲突,世界各国各自都亮明态度。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及美国的其他一些盟友对乌克兰提供了不少军事援助。但这些军援,以及俄乌冲突之前美国就开始的对乌军援,难道不是在拱火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一方面给乌克兰提供了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也一直在呼吁,希望俄乌双方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方的看法是,俄乌冲突是一场本该避免的灾难,却成了一场无可避免的危局。其自有自身的历史经纬和深层次原因。走入2023年,俄乌冲突向何处去?是否会长期化?对世界局势会有什么影响?都值得观察。

2022年,諸如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的线下召开,让各国、各经济体领导人能面对面交流。在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以后,这样规模的线下交流还属首次。特别是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由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出席,各种与中方的双边外交活动频繁开展……

历史的进程即将进入2023年,希望更少听到有关核战争的词语,希望和平与发展能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2022年2月24日,注定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上会记下一笔。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再次发表电视讲话之后,宣布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在进兵乌克兰之前,2月21日,普京曾发表过一次电视讲话,表示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自行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在普京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发言中,控诉了北约东扩已经使北约的军事设施部署在紧邻俄罗斯边境的地区。美国人利用乌克兰推行反俄政策。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是美国和北约无视俄安全保障建议基本条款,俄罗斯有权采取反制措施。

尽管普京讲古论今,一再“论述”当代乌克兰的领土中,包括了不少曾经的俄罗斯领土,可在俄承认顿巴斯两“人民共和国”独立之际,还表示俄将与两“人民共和国”建交。这就让人感觉,似乎俄罗斯并没有觊觎乌克兰领土,也许俄乌之间的冲突不会大规模爆发。哪知道,在进行了战略力量演习,其实也就是亮出核力量大杀器之后,俄军还是从乌克兰东部俄乌边境,以及乌克兰北部与白俄罗斯接壤之地快速越过边境。俄空降兵部队更是直插靠近基辅的安东诺夫机场。

如果俄军控制了该机场,并利用机场进行大规模空降,是有可能尽速突入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权的。但没有想到的是,乌克兰方面竟然夺回了机场。悲催的是——苏联时期设计制造的世界最大飞机安-225,就在俄乌争夺机场的冲突中生生被摧毁了。接着,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也是苏联时期建造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也在冲突中沉没。到9月份,乌克兰方面竟然掀起大反攻。俄方不得不进行调整。譬如让乌东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公投入俄”。这样一来,之前的俄与顿巴斯两“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也顺势变为了俄“内政”。区别主要有两点——

其一,原本俄“特别军事行动”属于出国作战,根据俄国内法律,义务兵不能出国作战,因此,前线主要是合同兵、瓦格纳雇佣兵之类,当战线拉长之后,俄军在乌兵源不足。而当乌东四地成为“俄罗斯领土”之后,普京宣布了动员令,俄义务兵可以进入顿巴斯等地作战,弥补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其二,根据俄相关法律,俄罗斯联邦领土受到威胁的时候,俄有权使用核武器。俄在这方面的国内法律规定与其他拥核国家的各自法律规定都不相同。

当地时间9月26日,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必要时俄罗斯有权使用核武器。一个月后,普京亲自指挥俄军战略演习。俄军在训练中发射了“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蓝天”潜射弹道导弹,并使用图-95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发射了巡航导弹,这些装备均可携带核弹头。俄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是因为北约在同期进行“坚定正午”核演习。似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有可能来一次核对核的对话。

此后,俄美双方的相关谈判也浮出水面。譬如11月15日,美联社报道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在11月21日会见了俄情报部门负责人。不管双方如何互相撂狠话,按照约翰·柯比的对外吹风,美方“注意到俄罗斯高层称,核战争是永远打不赢的,而且永远也不该发动核战争”。可这并非彻底排除核风险。毕竟,目前来说,美俄之间仅剩一个《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维系。一旦遇着擦枪走火,美俄直接热战,会出现什么局面?相当不好说。另一方面,俄乌冲突近十个月来,战事几经变化,自乌克兰军队克复赫尔松市以后,双方在北顿涅茨克河和第聂伯河沿线胶着,战局几乎陷入僵持……

在2022年,苏联首任也是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去世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去世了,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距离苏联解体又遥远了一年,也许生于苏联解体之后时代的人们对俄乌曾经属于同一个国度已经少有感觉,可在地缘上来说,这片东欧的沃土始终东西相连,希望和平的岁月能够重临。

疫情与俄乌冲突,给未来的世界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2022年,让地球村许多村民看不懂的事情很多——俄乌冲突带来了能源价格飙升,美国总统拜登于是前往沙特访问,沙特方面明面上答应增产石油,实际上却招呼石油输出国组织小兄弟们一起大规模减产石油;美国和北约一再希望印度等国家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中来,可11月中旬,印度外长苏杰生却出现在莫斯科,与俄方签订了能源大单;而俄罗斯则准备从印度购买大批关键零件,甚至在俄乌冲突前线发现了俄从伊朗购买的无人机残骸……

从这些消息中不难发现,如果和20世纪90年代之前,或者说苏联解体之前相比,这世界已经在许多地方变了样了。曾经的超级大国,竟然要向第三世界国家购买工业产品,其中既有零件,也有制成品。另一个目前仍算超级大国者,也已经时常指挥不动“小兄弟”们了。

2022年10月26日,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举行了一次应对核攻击的大规模核打击演习。俄军在演习中发射了“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轻舟”(Sineva)弹道导弹。

美国彭博社9月2日报道,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是自1894年美国GDP超越英国以后,第二次有英国的前殖民地独立后的国家在GDP上超越英国。而英国呢?又是另一番风雨飘摇的景象。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去世。如果说在位70年经历了15位首相的女王之故去,难免自然规律,那英国在2022年一年之中经历了3位首相,一定是证明了英国政局的紊乱。就英国国内来说,脱欧和疫情导致经济下滑。就外交来说,哪怕约翰逊和特拉斯都干过外交大臣,但他们各自紧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模样,甚至连欧盟国家诸如法、德等国也总感觉在某些领域与之有龃龉。在11月中旬于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时候,特别提到因美、英、澳三方“奥库斯”协议,导致了原本法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潜艇合作协议被撕毁。对英国在此间起到的负面作用,马克龙的愤怒仍溢于言表。

2022年,另一个离世的前首脑人物是安倍晋三。当地时间7月8日11时30分许,在奈良街头演讲的安倍,被刺客从背后开枪射中身亡。之后,媒体爆出刺杀安倍的42岁男子山上彻也,因其母痴妄轻信“统一教”,而对曾公开力挺过“统一教”的日本前首相痛下杀手。安倍死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筹划国葬,并希望搞出一番“国葬外交”。哪知道比安倍晚去世的伊丽莎白二世却先落葬,超过500名各国政要出席了她的葬礼,其中包括美国总统拜登。而待到安倍国葬之际,美国根本没有派国家领导人出席,甚至西方七国集团(G7)中除了日本自己以外,各国领导人无一出席。

真正嘉宾云集共商地球之事的,是11月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然而,对于G7各国来说,他们在G20会场聚拢起来,竟然是因为会议期间,有导弹落在如今属于北约国家范畴的波兰境内,并导致平民死亡。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尼时间大半夜接到波兰总统杜达的电话。杜达声称,爆炸的导弹是俄制S-300。如果确实是俄罗斯向波兰发射导弹,则北约启动共同防御体系,北约和俄罗斯可能发生热战。或许正因为此,拜登第一时间对这枚导弹的爆炸下了定义——这是乌克兰方面的误炸。看上去,人类可能躲过了一次世界大战。

G20峰会绝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论坛”,如何使得人类走在正确的和平与发展之路上,才是G20峰会的议题。从疫情、气候生态、数字转型、能源粮食到金融、缓债、多边贸易体系、供应链,这些专业性非常强又极富务实性的讨论,才是更有价值者。

巴厘岛G20真正的核心议题,正如其最终的《宣言》所言,“围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奠定基础而展开的”。换言之,G20峰会绝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论坛”,如何使得人类走在正确的和平与发展之路上,才是G20峰会的议题。从疫情、气候生态、数字转型、能源粮食到金融、缓债、多边贸易体系、供应链,这些专业性非常强又极富务实性的讨论,才是更有价值的。

在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动举世瞩目的東南亚之行。6天5夜里,在G20和APEC等场合,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场活动。其中,既有多边外交之运筹,亦有双边关系之引领。在巴厘岛,实现了三年来中美元首首次线下面对面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沟通,富有建设性和战略性。甚至可以说,这次中美元首双边会晤,给世界增添了不少稳定因素,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增添了一定的信心。

之后,中法、中德,以及中国最高领导人与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朋友面谈,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包括此后,从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德国,到古巴、蒙古、老挝,各国领导人纷纷访华。正如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期间,12月1日在北京所说,“中国不搞扩张,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支持多边主义的重要伙伴”,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逐次演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的真正价值,米歇尔说:“欧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其实,这也是地球村上,越来越多“村民”的想法。当然,既然要交朋友,最起码得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米歇尔如是说,也希望诸如美国等国家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2022年,世人也发现,各国领导人中,不少在积极评价各自对华关系,表达愿同中方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

韩国总统尹锡悦称,韩方愿以今年韩中建交30周年为契机,同中国发展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成熟的关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称,日中作为近邻,需要也应该和平共处,日中合作拥有很大潜力,日方愿同中方实现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都表示,不赞同阵营对抗,应尊重各国差异,加强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同习近平主席的会见成功、积极、温暖且具有建设性。澳方愿秉持当年澳中建交初心,同中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推动澳中关系回稳发展。古特雷斯表示,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方面,中国所作努力无可比拟。联合国高度赞赏中国坚持践行多边主义,期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

即便是俄乌冲突,中方的三点重要思考,或许能在2023年开启之际,为世界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宁的方向——一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二是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三是大国对抗必须避免。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方将继续根据问题本身是非曲直做出客观公正判断,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继续劝和促谈”。这是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G20和APEC会议之后,在行程结束之际向随行记者所言,其实也值得世界为之思考。

猜你喜欢

北约乌克兰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走向北约?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失控的乌克兰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