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福州古迹

2022-12-23撰文吕雪萱摄影郑湘琪

浙江林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古宅古迹

◆撰文/吕雪萱 摄影/郑湘琪

古镇小景

古镇小景

福建处处有古迹,地地有历史。我们在福州住了两个月,当然要尽量探访各处的古迹。

三坊七巷的惊喜

听说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古迹,我们一到福州,就迫不及待去拜访。三坊七巷是西边三坊、东边七巷和中轴一条南后街的古代社区,其格局在唐朝末期开始形成,明清时发展到鼎盛。许多明清的达官显要和文儒名士都曾在此居住过。

坊巷内,粉墙黛瓦,高墙翘角,曲巷窄弄,格局迷人。穿梭其间,引发无限思古之幽情。刘禹锡的《乌衣巷》最能反映此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往昔的高门士族早已烟消云散,只有此情待追忆。中轴南后街的艺品店和小吃店林立,人潮汹涌,房舍虽古色古香,但都是重建的仿古建筑。

我唯一看到的古迹,是文儒坊内的一块“公约”碑文,立于光绪七年(1881),要求邻坊“不得在坊墙内私自开门、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排列木料”等,与今日的社区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除此之外,每幢深宅大院都朱门紧闭,虽介绍说此地有许多清朝古建筑,但我无法窥见一二。

心有未甘,每隔一阵,我就到三坊七巷遛达。那日,我们又路过文儒坊,看到一群人在一幢敞开门的古宅前喧哗。我越过众人,探头内瞧,一只脚不自觉地跨进门槛。门边一位先生伸手阻拦:“这是私宅,不开放参观的。”我止步定住,道歉退出,举着照相机到隔壁拍照。人群离开后,那位先生跟我招手,叫我进去参观。我欣喜若狂,马上到隔壁把老伴拉出来。

古宅是福州传统式的二进厅堂设计,高雅威严。第一进的中庭是花园,左右两侧有耳房。第一、二进间的穿廊有楼梯上阁楼,穿廊两边房间的木门最是细致精美,近天花板顶部是镂空花饰,中间花窗是花、鸟、瓶、云、如意等图案的拼排,设计繁华瑰丽,艺巧技精,令人叹为观止;花窗下面则是实木花鸟国画浮雕,典雅高贵。另外四扇门的花窗是鼎、瓶、盆、壶的镂空雕饰,造型别致,玲珑巧妙。

第二进正厅堂,是典型的中国古式穿斗木架结构,斗、拱、托、梁等木件皆精刻巧镌,正厅檐下的雀替雕饰尤其精美。所谓“雀替”,就是柱子上端与屋梁交接处的装饰木件,形如双翼。我一进门,目光就被雀替的艺术所吸引,花叶回旋绕转,线条流畅光润,设计精湛,雕工绝佳。

饱览屋宇的建筑美之后,我开始发掘古宅的历史,原来此处是清咸丰年间进士陈承裘的故居。我对陈承裘不熟悉,宅内简短介绍,陈承裘为福建人,生六子皆中科甲,故有“六子科甲”之美誉,其长子陈宝琛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一提陈宝琛,我恍然大悟,果然是名宅。这文儒坊内,真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级文化社区。

我对那位让我入内参观的先生鞠躬再鞠躬,步出大门,回身再次细细观赏古宅的外墙门庭。外门其实不阔绰,却蕴含艺术,两侧有翘脊飞檐马鞍墙的延伸牌堵,翘角墙头都有精致泥塑彩绘,美轮美奂,门楣悬横匾“六子科甲”。木板门扇下部有藤条排成的喜字和万字图案装饰,朴实内蕴。若非知此宅为“六子科甲”官邸,我不会仔细观察这些细节,不由赞叹建筑巨匠的心细和屋主的内敛儒雅。

嵩口古镇的传奇

福州朋友知道我对古迹有兴趣,建议我们去嵩口古镇参观。嵩口位于福州市郊,老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寻得公共交通路线。我俩转车又转车,一路颠簸抵古镇,还得小心控制参观时间,免得错失回程最后班车,路宿街头。

嵩口位于内陆,临闽江最大支流大樟溪边,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以往是内陆各地货商的中转重地,曾经兴盛繁荣一时。江边有一座红廊柱门楼,门楼下的石砌台阶通往鹅卵石铺设的市街,即为古渡口。渡口立有几块石碑,其中一块“重整义渡碑”立于宣统元年(1909),规定渡船收费“喜轿过渡只收花彩钱肆枚,棺柩过渡不准索取花彩钱分文”等,非常有人情味。

渡口边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天后宫,天后宫祭拜妈祖,一般都建于沿海,位于内陆崇山峻岭的嵩口也有妈祖庙,可见当年渡口船只的频繁与兴盛。天后宫门楣悬着横匾“兴安会馆”,原来,此庙原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8),由莆田和仙游商人所盖,商帮同时把庙作为聚会议事之所。元朝时莆田与兴化称“兴安州”,故有兴安会馆之名。据说,嵩口码头古代分上下渡和货运渡,上渡为官渡,下渡为私渡,中间为货运渡。当年官私渡密集,船只桅杆林立,沿岸桨橹交错,排列绵延千米。渡口繁华时,能取地盖庙,可见商帮之富裕。

穿过渡口门楼,转角处有石阶梯似乎能上门楼。我在梯口驻足观望,旁边老人挥手示意我上去。原来上面有小庙,香火浓郁,是为了祭祀追随文天祥抗元而牺牲的嵩口英雄林显三兄弟而建的。嵩口镇出过许多爱国人物,南宋词人张元干便出生于此,现嵩口镇大街口立有他的塑像。张元干的祖父,北宋进士,生有五子,皆在朝为官。听说,从宋朝至清,嵩口镇一共出了四十一位进士,堪称文化书香古镇,不容小觑。

据传,道教知名人士张真君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出生于嵩口。张真君幼时贫穷,曾在郑氏大古厝打工,有一箩筐传奇故事。厝旁有一形似仙鹤颈项的弯曲“鹤形路”,鹅卵石密密排列于墙基,达一米之高,寓意“鹤米”。据传,当年张真君为惩财主刻薄吝啬,施咒语“水在鼎里沸,米在别人厝”让财主家道下滑。财主后来悔悟,恳请圣君解咒,圣君一夜之间,建鹤形路解咒,从此财主家道平稳,兴学建堂,即位于鹤形路头的“龙口书斋”。

古迹和故事太多,耗尽了我们所有时间,但我还想寻访最后一个景点“万安堡”。两人赶时间跑得满头大汗,拼命找捷径到万安堡。老伴冲入曲巷,东拐西转,也不知能否通达,我气急败坏边追边喊:“巷子通吗?”一位在巷内浇花的老伯手指方向,频频点头:“通!通!”让我放心快跑,古镇处处有善心人士。

中国社会注重血脉宗族,起屋建厝更是聚落而居,万安堡却住着八个异姓人家,和平相处,实在少见。堡寨外形方正,四周寨墙高筑,厚实坚固,非常壮观。听说,城堡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清咸丰年间重新加固,墙内还有跑马道,是古代御匪防盗的坚固堡垒。外墙面依稀可见枪弹痕迹,显然曾有过无数抗敌奋斗的战事。我们进入观看时,家家门不闭户,也无人阻拦寻问,杂物堆放,鸡犬乱飞。奇的是,我当时想的是《桃花源记》的“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而非成语“鸡飞狗跳”。

拜访福建古迹,让我对中华历史更加深入了解,获益匪浅。古迹故事一箩筐,趣味无穷。

嵩口古镇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古宅古迹
古迹“开发”之忧
古宅
异乡人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真假古俑
《通灵之六世古宅》:今天你解暑了吗?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