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赋能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策略探索
——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2022-12-23李海涛刘行

传媒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格局

文/李海涛 刘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应用,为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提供了新工具,赋予了其新动能,加快了其建设步伐。融媒体赋能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已经成为当前亟须深入研究的全新课题。河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在借助融媒体构建“大思政”格局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值得分析和研究。

一、融媒体赋予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新动能

融媒体技术凭借其自身的即时性、开放性、全域性、融合性等特点,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而高校“大思政”格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整体观,践行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因此,融媒体为高校“大思政”格局从理论构想转变为现实事物提供了技术动能,从而推动“大思政”格局的构建。

1.融媒体助力实现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层次性和耦合性。任何理论转化为实践,都需要一个载体,而融媒体技术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实现提供了宝贵载体。高校“大思政”格局是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为根基,影响其从理论转化现实的关键在于整体观的层次性和耦合性。而融媒体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大思政”格局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可能。首先,融媒体技术能够实现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层次性。在整体观当中,一个整体的构建是整体与部分之间所呈现出高低层次的关系。而通过融媒体技术的赋能,为高校“大思政”格局架构出塔型结构,实现“统一指挥、协同运作”的整体格局。其次,融媒体技术能够理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耦合性。在整体观中,耦合性是指整体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有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效能。通过发挥融媒体技术的融合,整合部分之间的优势,优化部分之间的沟通,理清部分之间的关系,使高校“大思政”格局构建为一个合理、有序、高效的整体。

2.融媒体助力融合高校“大思政”格局的“三全育人”。高校“大思政”格局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方法论去指导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是相互联系的关系。首先,融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三全育人”的融合。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可以依托融媒体技术实现高校全体成员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整合部门职责、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法来将全员育人嵌入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当中去。其次,融媒体技术能够推动“三全育人”的实践。而在践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当中,融媒体技术的全域性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在当前,疫情的反复对于日常的学术交流、学术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依托融媒体的全域性,在线进行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开展也日趋频繁。将融媒体的全域性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拓宽了时间与空间,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二、融媒体赋能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理念遵循

融媒体赋能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要牢固树立“大背景、大融合、大创新”的理念遵循。“思政内容的大背景、思政资源的大融合、思政实践的大创新”是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理念遵循的三个维度。

1.“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下的“大思政”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思政课的重要讲话时,特别强调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一时代背景。而这正是高校借助融媒体建构“大思政”格局中需要遵循的大背景。实现高校“大思政”格局中“大背景”的理念,需要借助融媒体将思政课、课程思政、日常思政形成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首先,需要加快传统思政课与融媒体深度融合,运用融媒体的表达手法,除了把教材理论讲好之外,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时代色彩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观察世界、透视时代、展望未来。

其次,通过融媒体的差异化加工技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分类加工,把“思政内容大背景”融入学科专业课当中,引导学生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积极为中国应对时代变局提供智慧和方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最后,通过发挥融媒体的技术优势,积极运用动画短视频、H5交互等手段,将“思政内容大背景”借助融媒体平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艰辛的,其过程是曲折的,必须要牢固理想信念,做好应对时代变局的准备。

2.资源整合联动下的大思政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而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也要遵循“大融合”的理念,实现宣传渠道融合、思政资源融合、院校部门融合。

在宣传渠道融合方面,融合高校一二级融媒体平台,对全校一二级融媒体平台进行统一建设,实施集中管控的办法,实现融合联动。根据高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进行分头输出,避免同质内容的出现。融合全校在主流媒体平台的新媒体账户,坚持管理好、运营好的原则,实现“一个中心多平台”的新型融媒体宣传舆论阵地的构建。拓宽融媒体渠道,坚持以移动端为主,依据学生群体的使用习惯变化,及时更新融媒体平台,增强融媒体平台的使用体验。

在思政资源融合方面,“大思政”格局的思政资源融合并不是仅仅融合学校内部的思政资源,更是借助融媒体技术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互联互通。融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挖掘思政元素,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正能量。融合多方力量共同建设高校“大思政”格局,借助融媒体平台开展校际之间思政培训、集体备课、新媒体培训等方式,查找自身不足、补齐建设短板,切实提升高校“大思政”格局建设水平。

在院校部门融合方面,充分发挥融媒体效能,推进院校部门融合,畅通沟通渠道,连贯融媒体思政工作机制。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多个院校部门共同承担,但是由于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差异,因此造成部门之间存在较多隔阂。一般来说,在众多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而团委、学生工作部等行政部门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常被作为“教学单位”,而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常被作为“行政单位”。在高校“大思政”格局建设中,两种单位往往难以真正融合,甚至会发生隔阂。依靠融媒体平台,则可以实现统一规划、明晰职能、高效沟通、整合资源的效果。

3.技术赋能实践变革下的大思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那么,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也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高校“大思政”格局“大创新”理念的实现,需要借助融媒体技术,突破条件的束缚,创新思政实践的形式。

以往,实力较为雄厚的高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思政实践活动,而实力较弱或者一般的高校往往规模较小,这就造成了实践活动覆盖范围不足的困境。特别是当下,高校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线下实践活动。要解决思政实践活动覆盖范围不足以及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困局,需要借助融媒体技术的赋能优势来创新线上思政实践的模式。

一方面,充分发挥融媒体效果。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思政场景的还原,使学生不出校园就能体验以往的思政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发挥高校“大思政”格局的优势。将融媒体技术与多部门融合所带来的丰富内容和多种形式相融合,融入时代背景,立足本校实际情况,深挖思政资源。例如,充分挖掘本校发展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疫情下学生的思政实践活动。

三、融媒体赋能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策略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实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对融媒体赋能“大思政”格局的探索队伍,一大批优秀实践成果和成功经验涌现了出来。在此基础上,河南工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对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建设进行反复论证,发挥融合力量,构建了“大思政”格局,推动了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1.以融媒体中心为基础,夯实高校“大思政”格局根基。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干扰,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整体呈现离散的形态。为改善这一局面,河南工业大学建设新的融媒体中心,组建“融”团队,夯实高校“大思政”格局根基。

一方面,组建新的融媒体中心。河南工业大学整合现有资源,将校党委宣传部的融媒体指挥中心、学生工作部的国家安全宣传中心、教务处的课程思政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网络思政教育中心、新闻传播学院的融媒体创作运营中心等资源,进行系统融合建设,形成以融媒体中心服务为基础,子运营中心为应用终端的运营模式。融媒体中心的运行离不开优秀的“融”团队。河南工业大学发挥系统整合的优势,从校二级部门抽调优秀人才,共同组建融媒体宣传工作队伍,并发挥本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优势,对工作队伍进行融媒体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融媒体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思政水平。另一方面,将先进的融媒体技术与“大思政”格局理念相结合。河南工业大学秉承“统一建设、集中管控、融合联动、分头输出”的思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搭建“策、采、编、发”于一体的融媒体新闻投稿平台,集“调度、生产、发布、分析”为一体的业务管理平台,以统一资源管理和“人、图、语识别”为特点的融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并通过融媒体“中央厨房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实现对校园新媒体进行矩阵管控。

2.以融媒体工作机制为抓手,丰富高校“大思政”格局内涵。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融媒体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共同构成的,需要有一套高效连贯的融媒体工作机制,来畅通沟通渠道以及职责划分,发挥融媒体最大效能。

首先,河南工业大学明确党组织为总指挥和组织保障,为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就需要党组织领导并监督好融媒体内容的产生,为其指明创作方向。河南工业大学将融媒体赋能“大思政”格局构建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中,并纳入党的建设等工作体系中,明确由党委宣传部抓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实现融媒体建设与日常思政工作的一体化运行。

其次,河南工业大学明确学术指导为主体,为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学术支持。学校明确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教学主体,以新闻传播学院提供融媒体技术支持,共同推动融媒体与思政课的融合发展,使思政课能够纳入到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中,从而实现一体化发展。同时,借助融媒体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可以更为便利地调动全校资源,加强学术主体对于融媒体思政内容的创作和优化。

最后,河南工业大学明确发展目标为导向,为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内容源泉。以重构“共同策划、核心采集、资源共享、分类编辑、多种生成、多渠道推送、互动传播、舆情反馈”的信息生产传播机制为建设导向,以实现工作流程优化、融媒体平台再造、融媒体资源整合、融媒体内容互通的建设目标。同时积极探索融媒体育人特色活动,丰富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内涵,例如,组织开展各部门、各学院共同参与的“网络安全宣传周”“重走校史路”“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各种网络思政活动,形成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活动成果。

3.以融媒体运行制度为支撑,强化高校“大思政”格局效能。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制度保证。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不仅需要全校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的积极参与。为了保证融媒体赋能高校“大思政”格局的落地实施,前期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调整,来激发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培养主体的用户习惯,从而增进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效能。

一是激发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主要为学生工作队伍、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当前,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由于课程思政的加入,越来越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当中去。因此,河南工业大学从实际情况出发,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对融媒体优秀思政作品的创作热情,适时将教师参与融媒体思政作品创作情况纳入职称评聘参考指标,从而激发了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二是激发受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而对于受教育的主体而言,学生群体是融媒体赋能“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最终受众。所以通过制度的调整,去积极引导学生群体投身到高校“大思政”格局当中,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河南工业大学从学生角度出发,修订学生综合评测办法,将学生参与融媒体思政作品创作与创新创业活动对应的学分挂钩,并根据所属院系不同,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纳入培养方案。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融媒体思政作品的创作,增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格局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大有作为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