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神”理论浅谈帕金森病
2022-12-23张振华
张振华,王 顺
(1.黑龙江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四大典型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外,许多PD患者同时存在非运动症状[1]。相关研究表明,PD是多因素参与、多途径发病和多靶点受损的结果,个体易感是其发病基础,环境因素是其发病诱因,氧化应激、免疫异常是其发病过程,黑质神经元变性是其发病结果[2]。目前,PD尚缺乏特异性的治愈方法,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左旋多巴作为治疗PD的金标准药物,治疗3~5年后也存在疗效减退及运动异常等不足[3]。中医认为PD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肾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风、火、痰、瘀为患[4]。然而临床上对PD的诊治多局限于脏腑辨治、八纲辨治,忽视了PD形神俱病的本质特征[5]。
形神一体论在《黄帝内经》时代已经形成,指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为“神本论”,“神”在养生、诊病、治病过程中都有重要的意义[6]。对于PD患者而言,脏腑虚衰、脑髓空虚、风火痰瘀阻滞经络为形病;神失统帅,不能主宰脏腑及生命活动为神病。“神”在PD的发病中有重要的地位,脑神失职可出现震颤、行动迟缓等肢体症状,脑为元神之府,统摄五神,脑髓失养,五神失主,可以出现相应的非运动症状,心神失主可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症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以血脉为联系影响脏腑活动,进而影响五神,从而产生PD的非运动症状。笔者认为“神”在PD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中医学“神”理论对PD加以阐述。
1 脑神与PD震颤、嗅觉障碍、痴呆
脑又名髓海、头髓,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与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脑所主之神,即为脑神,又称为元神。《类经·刺害》言:“脑为髓海,乃元阳精气之所聚,针入脑则真气泄,故立死。”脑神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脑神存则人生,脑神灭则人死。脑神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主管人精神活动中的思维意识,《医林改错》指出:“灵性记忆不在心而在脑。”《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言:“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脑神失常,则脑之所主的精神意识功能失常,故出现思维迟钝、记忆下降等痴呆症状。《医学原始》言:“耳目口鼻之所导入,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眼耳口鼻皆位于头部,与脑相通,因此人的视、听、言、嗅功能皆与脑有密切关系,脑髓空虚,脑神失职,则难于受其象而觉之,则嗅觉不灵,故出现嗅觉障碍。脑为元神之府,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为周身连接之要领,而令之运动。《彻剩八编内镜》曰:“脑散动觉之气,厥用在筋,第脑距身远,不及引筋以达四肢,复得颈节膂髓,连脑为一,因遍及焉。”故脑统领肢体,与肢体运动密切相关。石学敏院士在治疗颤证时提倡从脑神论治,认为颤证的病机为窍闭神妄,阳缓阴急,经筋拘挛迟,并提出“醒神、宁神、调神”的学术思想[7]。李永红等[8]认为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能疏通脑络、调智醒神,导引先天肾精与后天水谷之精上濡脑窍,填精生髓,精髓得充则脑神得养,神机复用,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程红亮[9]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主穴选取神庭、百会、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等督脉穴位,治疗5周后,发现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中医证候及伴随症状,优于药物治疗。科尔沁夫[10]将PD患者分为药物对照组和颅底七穴(双侧风池、天柱、完骨及哑门)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颅底七穴治疗组在言语、记忆力、精神的改善方面均优于药物对照组。由此可见,调节脑神在治疗PD震颤、嗅觉障碍、痴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心神与PD失眠、焦虑、抑郁
人体之神分为广义之神与狭义之神,心神的活动主要与狭义之神相关,但与人体的生命活动也有关联。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阴阳经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在循行过程中多与心发生联系[11],与“心者,五脏六腑志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的观点相合。心神对生命活动的主宰是通过主血脉功能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各个脏腑,濡养、协调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功能,特别是心肝二脏,肝体阴而用阳,肝得藏血则柔,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得舒畅则精神愉悦;心得营养物质充养,则精神内守,则睡眠得以保证。心神以清明为要,PD患者以本虚标实为主,痰浊血瘀壅盛,久则化热,又可上扰蒙蔽心神,造成心神失于清明,心脉失于畅通,心神受扰则难安,出现睡眠障碍。此外,PD患者少动多思,忧思伤脾,生化乏源,导致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形成睡眠障碍。王勇[12]认为心、脑所主之神明有所不同,心主后天之神,为后天生命活动之统帅和调控中心,而脑主先天元神,为肾命之使,二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从另外一方面印证了心神与PD患者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心主血脉,与肝脾关系密切,三者常相互影响,且PD患者往往失眠与抑郁、焦虑并见,长期失眠则暗耗心肝之血,加之PD患者多为肝肾亏虚,导致抑郁、焦虑症状进一步加重。扈新刚等[13]研究表明,不同血液红细胞水平的人群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三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陆超[14]运用调心安神针法治疗60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后发现,调心安神针法治疗焦虑抑郁具有起效快、较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庄礼兴教授认为PD合并抑郁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失养或被扰,提出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神养心,选取印堂、神庭、四神针、神门、三阴交等治神要穴,注重配合针刺手法安神、聚神、养神,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抗抑郁药使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15]。乔瑞瑞等[16]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藏神,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皆与心不藏神、心神失养有关,治疗郁证多选取手少阴经原穴神门,从而达到补益心气、宁心安神的作用。
3 五脏神与PD非运动症状
中医将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归为5种,包括神、魂、魄、意、志,并将其纳入相对应的人体五脏,形成了五脏藏神理论[17]。其中,神为心之所藏,表示人体接受外界信息,并对其产生一定感受和反应的功能;魂为肝之所藏,为较为初级的本体意识、潜意识,可表现为睡眠中不自觉的意识活动;魄为肺之所藏,是较魂更为初级的本体意识,并包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功能;意、志为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其中意涵盖了记忆、意向、短期记忆的含义,志则是在意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18]。中医认为,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五脏藏神理论中,五脏及所藏精气即为形,而五脏之神与五脏精气密不可分,“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五脏所藏精气是其相对应的神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人体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是生命活动(形)和精神活动(神)统一的整体,形为神所依,神为形所主,形健则神旺,形病则神衰,而神又主宰形体活动影响气血运行,气血不和,百病丛生[19]。
3.1 神、魂与PD夜卧不宁 《黄帝内经》认为魂与肝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明确指出魂以血为载体。血是魂的物质基础,魂得肝血滋养则健,而魂与五脏之肝关系密切,肝能藏血,则魂得以养藏。《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言:“肝之清阳,即魂气也。”魂作为肝的清阳之气,以肝血为载体,若肝不藏血,则阳无所附,魂不入肝,发为不寐。恰如《血证论·卧寐》所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PD患者多有肝肾亏虚,肝不藏血,魂不得安藏,则出现夜卧不宁。《灵枢·天年》中提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魂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掌管人的谋略、恼怒、梦幻等情感活动[20]。魄主形体与运动,而魂负责高级思维活动,若魂受邪气,则会影响魄,发为夜间不自主运动,甚则出现梦游等症状[21]。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不寐之证有二:一是心病,一是肝病。心病不寐者,心藏神,血虚火妄动则神不安,烦而不寐。”PD患者多为年迈之人,气血津液亏虚,心气虚,则心神失常,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紊乱;心血虚,则气血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神用不及,可见不寐多梦。
3.2 意、志与PD痴呆 意,志也。人在外界获得知识之后保留下来的印象即为意,即“心有所忆谓之意”。“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意为脾之所藏,志为肾之所藏,而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后天化生乏源必然影响先天,因此意、志之间的联系密切。PD患者久病思虑伤脾,脾虚气血生化无源,首见脾不藏意,表现为患者记忆力、逻辑思维功能下降。脾营无源则肾精亦无所藏,肾精不得化髓充脑,且脾虚运化无力,津聚成痰,痰阻脑络,加之脑髓空虚,使患者病情加重。邱朝阳等[22]从脾论治PD认知障碍,以健脾运脾为治疗之本,分别配以补益气血、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之法,使患者脾运得复,神明得养,疾病向愈。
3.3 魄与PD便秘、嗅觉障碍 魄为肺之所藏,是指人体的一些非条件反射性的生理功能,如嗅觉、排便等。肺藏气,气舍魄,魄所主管的感知觉和动作皆以肺气主肃降为基础[23]。孟庆岩等[24]认为魄不仅具有精神意识层面的含义,同样有形体层面的含义,其以精气为基础,影响人体感知觉,以及排便等一系列本能反应。阎清海[25]认为肺为鼻窍而司嗅觉,肺气宣肃有司,鼻窍方能通利,正如《黄帝内经》所云:“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朱冬雨等[23]认为早期PD患者肺气虚损,肃降失常,肺气不和,气血运行不利,可发为便秘及嗅觉障碍。PD患者肝肾亏虚,金水相生,肾精不足则肺阴亏虚,肺气不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大肠传导不利,进而出现便秘;鼻为肺之外窍,肺失肃降则鼻窍不利,进而出现嗅觉障碍。
4 小结
综上所述,P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以肝肾亏虚为本,但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出发,形病必然导致神病,神病则使形病进一步加重,目前主张从神论治PD的医家较少,大致分为脑神、心神、五脏之神3个方向,从脑神出发,“脑为元神之府,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为周身连接之要领,而令之运动”,多治疗PD运动症状,如震颤、拘挛;从心神出发,“心者,五脏六腑志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多治疗PD焦虑抑郁、失眠等症;从五脏藏神出发,在治疗PD非运动症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王顺等[26-28]在针对PD大鼠的实验中发现,运用调神畅情针法针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PD大鼠抑郁、便秘、失眠等非运动症状。万婷等[29]运用调神固本法针刺干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发现调神法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大鼠记忆能力恢复,改善大鼠认知功能。以上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证明了应用调神法针刺治疗PD的有效性,为今后的PD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