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虎丘,在“逆生长”的古城里激扬青春
2022-12-22陈佳慧
记者 陈佳慧
提到姑苏古城,往往给人一种积累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厚重感。但这座城市,也正在成为年轻人最青睐的旅游地和宜居处。事实上,当你真正走进古城、融入古城,你会发现青砖灰瓦间,人潮涌动里,处处都是青春的痕迹。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让这座古城“白发苍苍”;新生力和青年力的不断回归,让这座古城“逆向生长”。拥有千年虎丘山、七里山塘河的虎丘街道,也正在激扬出白发古城再“青春”的活力。
有机更新,更新出古城最美“年轻态”
古城的美,不仅仅在于精致的园林,棋盘式的布局,人们所生活的原生态环境,最能体现姑苏风貌的肌理。近年来,为了更好向外界展示古城姑苏的美好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姑苏区展开了一系列街巷更新、水质提升、小区改造等工程,让古城不断彰显出“新面貌”,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把家安在虎丘下、山塘畔、留园边。事实上,为改善辖区居民的人居环境,虎丘街道开展了小区微更新项目,对新丰里小区、北浩弄68号大院、木耳场大院、倪家苑小区等20余个点位进行改造,以微更新的方式,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今年,苏州市“‘河’颜悦色——2022苏州最美幸福河湖”评审结果揭晓,山塘河榜上有名。虎丘街道按照“修旧如旧、旧而不破、有机更新”的原则,分三期推进山塘河沿河立面景观提升工程,展现枕河人家风貌;岸下,积极配合市、区水利部门实施干河清淤、沿河直排点等改造工程,让水更清、更美。水。近年来,虎丘街道打造了一系列水质提升项目,让方家浜等河流恢复自洁功能,利用无人机巡河举措,让巡河效率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以菜易花”“花缀湾里”等行动,还原了河岸枕河人家风貌……这些举措,让“水好、水清、水美”的愿望落进现实,让古城风韵加速复现。环境美了,古城也更显青春活力。
活化传承,传承中激活文化“生命力”
“君问归期未有期,泉台客望断楚台栖,风月浮生能得几?”近日,昆曲《浮生六记》IP首个线下主题空间“山塘浮生集”在拥有500多年历史的玉涵堂正式开幕,通过“昆曲+古宅”“文化+旅游”的形式,延续活化昆曲文化和古建文化。深耕文化,焕新表达,这场沉浸式实景演出,将苏州文化的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化,是城市割舍不断的血脉。城市日趋年轻,文化在当下焕发出的活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2500多年历史底蕴的姑苏古城,让走进古宅、园林、小巷的人们在行走中触碰感知江南文化的当下魅力。今年以来,虎丘街道策划“书香伴运河”“书香伴民俗”“书香伴园林”“书香伴非遗”等特色阅读活动,通过解读中国画颜料的前世今生、百年南社的风云变化、虎丘山塘地区“地方小志”、《红楼梦》中的姑苏元素……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姑苏底蕴,传承姑苏文脉。
文化的激活与传承,不仅在指尖与舞台,更体现在苏州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朱新年的汤团、荣阳楼的油氽团子、范福记的金汤酸菜鱼面……自古到山塘街,品苏州美食是必选项。清朝《桐桥倚棹录》曾记载“虎丘茶坊,多门临塘河,不下十余处”,如今山塘街上依然集聚着众多特色美食。为此,虎丘街道策划推出市井早餐集合品牌“山塘早点来”,持续挖掘、推出小隐于市的一批特色早餐店,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了解、品尝山塘美食,以日常和悠闲的方式,走进姑苏的“烟火气”。依托“海市山塘”、虎丘婚纱城等特色载体打造的文旅复合消费空间更是吸引了时尚青年的步伐。
雁归姑苏,古城里扬起青年“奋斗感”
“这个城市透着一种古朴而又现代的气质,这里的人给我一种温暖而又包容的感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来到或回到姑苏,通过旅游、求学、就业、生活等不同形式,让古城的多面性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产生出必然的链接。
打造苏式生活典范,离不开各行各业青年群体带来的新式体验。走进产业园,路过古街巷,你会发现青年创业者留下的明显痕迹。一家家古味中夹杂着新潮、“烟火气”伴着“文艺范”的店铺,为这座“文气”的城市解锁了更年轻、更前沿的生活方式,释放出与新一代青年人热爱相通的理想与激情。
走进蓝·西环2928科技文化创意创业园,智慧应用场馆和艺术空间吸引着人们的脚步。近年来,虎丘街道发挥西环路——北环路沿线产业园楼宇、山塘街古建老宅、景区周边建筑载体集聚优势,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数字经济、数字创意、高技术服务和文商旅等主导业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新兴的产业,也在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虎丘开启工作事业新篇章。
为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城市注入“青活力”,虎丘街道开启古城保护“海棠伙伴”行动,将基层党建工作和古城保护深度融合。设立“海棠民情哨”,依托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助力基层治理。开展“七里红棠·青心守护”系列活动,让新兴青年感受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古城是有生命的,你用心去爱它,它会给你加倍的馈赠。接下来,虎丘街道将不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新”潮澎湃中不断激活古城的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