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助推电梯产业高速发展
2022-12-22温晓鹏
文|温晓鹏
时下,各种先进技术纷纷融入不同品类的电梯设计中。百余年间,电梯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设计电梯的本质目标——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速并没有发生改变。事实上,这也是未来各电梯设计、制造企业需要切实践行的基本方针。作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总部技术支持工程师、技术经理的王翔,传承专业、砥砺前行,助推电梯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成就更好的自己
1889年12月,全球第一部电梯被安装于纽约的第玛瑞斯特大楼,该电梯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通过涡轮减速器带动卷筒上缠绕的绳索,悬挂并升降轿厢。这座古老的电梯,当时每分钟可以走10米。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电梯日趋高速、自动化,极大地推动了高楼大厦的“高歌猛进”。高层电梯让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让社会资源更显集中,借助小小电梯撬动了大民生,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劳动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总部技术支持工程师、总部技术经理王翔2006年与电梯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10年,王翔在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创下了许多让业内为之震惊的辉煌成绩。他曾先后参与超高层电梯、跃层电梯、安装辅助机器人、碳纤维曳引绳等新工艺开发工程,并为新的地标建筑提供了垂直运输解决方案,此举也成就了通力在全球的多项第一。
王翔
“他非常优秀,在我们看来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事,他都可以轻松地解决。我们总在说,如果在业内能有更多的‘王翔’,那我国的电梯产业必然可以走出比现在更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我们也希望王翔可以持续带领团队,引领电梯实现产业化发展。”行业前辈如此评价王翔。
对业内盛赞,王翔说:“虽然很多问题都被解决,但其实每个项目的研究过程并不轻松。一些人总问我们为什么能在不同项目中连续取得成功,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体团队人员对电梯事业的极度热爱,每个人都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也愿意为这项事业奋斗一生。”
王翔表示,超高层地标项目中每个建筑都是独特的,虽然根植行业多年,却也不敢轻视。在面对每个全新超高层地标项目的时候,他都会立足实际展开针对性设计。经验可以带来多元化的思考,但不可否认,每一次都是第一次,只有每次都认真对待,才能有所突破。
回顾过去,王翔认为自己从业以来遇到的最高难度项目是深圳平安中心项目。为压缩工期,客户要求在大楼建造过程中同步分段安装电梯,这对电梯安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意味着团队在大楼结构未完成、大楼摇摆阻尼器缺位的情况下执行安装。
为切实满足客户的需要,王翔带领团队与建筑师展开多次“头脑风暴”,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之后,最终敲定了分段动态安装的方案。此方案不仅优化了产品选型,而且还得到了客户技术顾问团队的高度认可。该项目的结果是喜人的,最终王翔团队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了电梯交付,帮助客户节省了巨额成本支出,也因此获得了该项目的最佳供应商奖。不可否认,这背后承载着的是团队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
实现角色的蜕变
在以前,提及王翔,人们更愿意以“电梯专业化工程师”来形容他,而现在王翔身上的标签又多了,他是总部技术经理,更是专业培训讲师。
成为总部技术经理后,王翔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前只需要做好现场技术支持,现在则需要全链化地参与电梯的行业标准制定、新产品设计和改进、产品质量控制、安装和维修工艺改进等事宜。对此安排,王翔欣然接受,以前总听人说“是王翔促成了更好的通力”,但王翔本人却认为,是通力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他直言,如果没有通力这个巨大的舞台,他便无法实现如此快速的进步与成长,他从不否认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但通力的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方式也为他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力。
王翔表示,他在通力接受了系统的项目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培训,对提升个人水平、展开后续的专业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直言:“在技术上,我可能比较擅长,但如何将技术分享给更多人,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扩充和培养,这对我这样一个理科生而言有难度,得益于企业的培训,我实现了更快的成长,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内部培训师,借助通力,我可以更好地将个人心得、经验传递出去,与更多行家碰撞,这让我感到十分欣喜。”
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建设,王翔还持续摸索研究优化式的教学方法,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20-70-10的模式效果最佳,即20%的课堂理论学习,70%的实操学习,10%的年度考察。借助该模式培训,王翔已经成功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了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
对于未来,王翔表示,自己将继续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创新探索,为推动电梯科技化发展贡献个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