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意与创作角度下舞蹈影像的镜头语言

2022-12-22于雪儿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编导舞者舞蹈

于雪儿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影视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舞蹈是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内心情感,表达自身对于美的向往的一种方式。舞蹈艺术较比于其他艺术而言,具有更加抽象但是同时也更为直白的特点。所谓直白,是指舞蹈艺术的艺术语言非常简单,就是人体的肢体动作,而所谓抽象也正因为如此,作为艺术化的肢体语言而言,其不仅要表达某种情感、思想、含义,还要具备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力和舞蹈艺术特有的张力、舒展性、流畅性等,因此,舞蹈艺术的艺术语言的表意性相对于文学、绘画等艺术而言,更具备抽象性特点。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舞蹈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而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影像。舞蹈影像赋予舞蹈艺术以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不仅在创作方面让舞蹈艺术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将舞蹈艺术的表意性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之上。在镜头语言的帮助下,舞蹈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现主题,给予观众以更为连贯且富有深意的艺术体验,传统舞蹈艺术由于舞台表现的局限性,更多时候给予观众的是艺术的高雅与瑰丽之美,但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还是一种朦胧之美,这样并不利于舞蹈艺术更为广阔的发展。镜头语言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艺术的表意性,同时也给予舞蹈艺术创作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地突破了传统舞蹈艺术创作的边界。

一、舞蹈影像的内涵及呈现方式

(一)舞蹈影像的内涵

舞蹈影像是在传统舞蹈艺术之上,与现代化数字艺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舞蹈艺术。舞蹈影像的本质与主体仍为舞蹈艺术,现代化的影像技术是其进行艺术呈现的重要媒介。相较于传统舞蹈艺术而言,舞蹈影像不仅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同时也将传统舞蹈艺术的边界进行了极大拓展。传统舞蹈艺术通常为舞台表演,具有即时性,而舞蹈影像则可以通过再现的方式来不断重复呈现舞蹈艺术。最初舞蹈影像只是将舞蹈艺术与影像技术进行简单叠加,即用镜头来记录舞蹈艺术,影像技术只起到记录的作用,并没有对舞蹈艺术的本身产生任何影响。而后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镜头来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美,获取更为纯粹和瑰丽的视觉感受[1]。在此基础上,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影像技术已经被深入到了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用更为现代化的方式来呈现舞蹈艺术的美。本文所重点讨论的舞蹈影像即基于更为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而呈现出来的舞蹈影像,是现代化影像技术与传统舞蹈艺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二)舞蹈影像的呈现方式

1.记录

舞蹈艺术与影像技术的结合从一开始并非是一种必然,而是偶然。最初将舞蹈艺术与影像技术相结合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记录,为了将舞蹈艺术的即时性转为再现性,以便于研究、教学、宣传等。传统舞蹈表演通常为现场表演,观众观看舞蹈艺术有着很强的局限性。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不受时间与场地约束欣赏舞蹈艺术,人们开始使用影像技术将舞蹈表演记录下来。另外,影像技术的融入也让舞蹈艺术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便利,以往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有了舞蹈影像之后,教育者的教学效果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不仅如此,影像技术的记录作用对于舞蹈艺术而言也是一种保护,许多优秀作品都可以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保留下来。另外,舞蹈影像也更加利于舞蹈艺术在更大范围的传播,这对于艺术本身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2.舞蹈电影

以记录为目的的舞蹈影像虽然也有影像技术的身影,但此时的影像技术单纯的只是作为“旁观者”,而并未参与到舞蹈艺术本身之中。舞蹈电影在以记录为目的的舞蹈影像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将影像技术与舞蹈艺术进行融合,以追求更美为目的来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舞蹈电影本身的诞生时间很难准确界定,因为舞蹈艺术从本质角度而言就是肢体动作的艺术性表达。而关于这一点,在电影诞生的早期,无声电影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情节和表达情感,如查理·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均是由动作和表情等来表达幽默,讲述故事情节的。舞蹈电影真正走向繁荣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舞蹈电影中,经常见到芭蕾、探戈、街舞、华尔兹等舞蹈艺术的身影。在此时的舞蹈电影之中,影像技术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优势来从表现力方面凸显舞蹈艺术,如远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等镜头语言的使用,均是为了更好地将舞者的肢体语言以更美的方式呈现出来[2]。

3.舞蹈影像

在舞蹈电影的基础之上,影像技术更进一步地深入舞蹈艺术的创作之中,出现了“为镜头而编舞”的创作方式。电影舞蹈只是从表现层面上将舞蹈艺术与影像技术进行结合,而在舞蹈影像之中,影像技术已经成为舞蹈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既往的舞蹈创作往往只以艺术为考量,而在舞蹈影像的创作之中,镜头意识已经不可避免成为编导人员审视艺术的思维方式之一。舞蹈艺术与更为先进的影像技术的结合已经不是单纯的叠加,而是产生了更具艺术效果的“化学反应”,让舞蹈艺术的创作边界大大拓展,也让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内在张力产生质的飞跃。

二、表意角度的舞蹈影像镜头语言

(一)形式

1.推拉镜头

推拉镜头是舞蹈影像镜头语言中常用的一种,主要分为摄像机运动和焦距变化两种。通常在拍摄以舞蹈为主体的影像时,使用焦距变化方式进行拍摄的情况居多。推拉镜头的使用是为了让舞蹈艺术本身产生更好的视觉拉伸效果,摄像机的运动固然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但对于观众而言,所产生的效果不如焦距变化方式真实。焦距变化方式的推拉镜头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就像是人眼的聚焦一般,仿佛是观众身临其境在观看舞蹈表演,一时之间被某一个舞蹈动作或者是舞者的面部表情吸引了目光。这种镜头语言的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人的观察习惯,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继而获得整体性的视觉感受。

2.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同样也是舞蹈影像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镜头语言,通常用于表现规模较大的群舞场面,不过在规模较小的舞蹈场面的表现方面也有独具一格的效果。通过升降,舞蹈场面的恢弘气势一下子被凸显出来,随着镜头的抬升,观众会产生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然后随着镜头的下降,观众会产生“飞流直下,一览无遗”的视觉冲击。在表现较小的舞蹈场面,甚至是独舞场面时,升降镜头同样也会产生不凡的视觉效果,给观众以更为丰富且立体的视觉感受。

3.摇移与特写

摇移镜头可以展现舞蹈艺术的动态美感,给予观众更具节奏感的视觉享受。使用摇移镜头时,为了不让观众产生空间的脱离感,通常会保持摄像机的机位固定,保持聚焦与景深不变,然后镜头跟着舞者的动作而产生节奏性变化,仿佛是观众在现场观看舞蹈表演时,被舞者的动作所吸引,目光不自主地随着舞蹈表演而有韵律地摇动。特写镜头虽然无法表现舞蹈表演的完整性,却可以给予观众更为深刻的艺术印象。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往往只会被其中几个点所吸引,尤其是观看群舞或者是规模较为宏大的舞蹈表演,而恰恰是这几个点的存在才会使得观众对于舞蹈表演产生深刻印象。特写镜头使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可以对舞蹈表演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艺术表现

1.时间层面

影像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舞蹈艺术的时间性限制,不仅是针对舞台表演的即时性,也表现为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流程。传统意义上的舞蹈艺术的时间是顺序的,是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自然发展。在影像技术的支持下,舞蹈艺术的时间线发生了“紊乱”,在舞蹈影像世界中,时间不再是连续的,甚至可以是颠倒的。当然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时间自然不会出现任何中断与颠倒,但在舞蹈艺术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中却真实出现了。时间线赋予舞蹈艺术更加玄妙的美丽,也让舞蹈艺术本身产生了更多的美的可能[3]。如对于既有舞蹈表演的顺序进行打乱,重新组合出别样的艺术内容,也可以利用影像技术来融入加快、减慢、中断、停滞等“时间效果”,将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进行别样化处理,使之产生似曾相识,但又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2.空间层面

对于空间性的突破可以说是舞蹈影像最大的特点之一。传统舞蹈表演具有很强的空间局限性,不仅在布景方面严格地限制着舞蹈艺术,而且也于观众的相对距离方面时刻限制着舞蹈艺术[4]。从布景方面而言,考究的布景必然会导致费用的增加,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失真”感。而从距离方面而言,不论舞者如何变幻舞台上的相对位置,观众还是难以产生强烈的空间变幻感觉,因为观众观看表演的距离是固定的。影像技术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空间方面的限制,通过镜头的切换、角度的变幻等方式来让观众产生空间变幻的感觉,仿佛观看表演时的座位在随时发生变化[5]。在这种状态之下,观众所产生的视觉感受较之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其所获得视觉冲击和视觉享受也是以往身临现场所不能达到的。

三、舞蹈影像镜头语言创作的优势

(一)突出主旨

舞蹈艺术对于主题的重视不亚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主题的存在,舞蹈艺术的美将会损失大半。很多学者认为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这一观点固然正确,但却忽略了主题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主题是所有艺术语言所围绕的核心,因为有主题的存在才使得舞者的肢体动作有了含义,舞者动情的演绎才有了生命力。传统舞蹈艺术在突出主旨方面明显存在很强的局限性,这也是舞蹈艺术的艺术语言被认为抽象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舞蹈影像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着技术上的优势解决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大型带有故事情节的舞蹈作品演绎中。在以故事为核心的舞蹈作品之中,为了凸显主旨,通常需要着重向观众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带动作品的发展。单纯的通过舞者的动作、表情等很难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深意,也很难很快进入到作品之中。此时若可以借助字幕等方式来进行简要说明,则舞蹈作品本身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便会被拉近许多,会让观众的情感可以随着舞者的演绎而波动,从而在获得更好的艺术感受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于以抒情性为核心的舞蹈作品,影像技术的作用同样非常关键,相对于故事性作品而言,此类作品更加抽象朦胧,虽然很多作品讲求给予观众以朦胧之美,目的在于引发观众自身的情感。但若想达到这一目的,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观众看懂舞者的演绎,读懂舞蹈的主旨。影像技术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的引导性作用逐步带领观众走进编导人员预定情感发展路线,在欣赏舞者演绎所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情感得以逐步释放,进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强化内心情感

舞蹈艺术的抒情性是其存在的灵魂,也是其展示自身艺术之美的生命力源泉。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内心饱满的情感作用之下而发生的,其代表的既是舞者当时内心的情感,也是整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传统舞蹈艺术的抒情性需要通过舞者动情的演绎来实现,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传统舞蹈艺术的抒情性表达存在很强的局限性。舞蹈影像由于影像技术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舞蹈艺术的抒情性。如舞蹈影像利用镜头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幻打破了传统舞蹈表演的即时性限制,可以在重点凸显情感的环节利用慢镜头来加以重点凸显,引导观众去关注抒情的重点。另外镜头语言的融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舞蹈动作的情感色彩,除了慢镜头的使用之外,还可以用加快的方式来凸显喜悦、激动、不安等情感,也可以通过快慢对比的方式产生强烈的情感落差,凸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揭示深层寓意

艺术具有相对性,这一点在任何艺术形式之中均是如此。舞蹈艺术通过抒情性的表达来感染观众,通过艺术语言的优美来给予观众美好的审美体验。但这些过程都是相互的,并非只是舞蹈艺术本身单方面的。所有舞蹈作品的编导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理解、被欣赏、被接受,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可以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然而这一切的实现不仅需要编导人员有着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同时还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否则就会让自己的艺术“曲高和寡”,长此以往实则并不利于舞蹈艺术的发展。虽然镜头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欣赏舞蹈艺术的自由性,但却给予编导人员以及舞者更多的着重展示自我的机会。传统舞蹈表演的展示是“孤独的”,编导和舞者无法操控观众的观赏。但在镜头的帮助之下,编导人员可以将艺术的“秘密”与魅力着重揭示给观众,引导观众的内心情感世界与舞者和舞蹈作品本身进行对接,实现情感、意境等方面的交融。编导可以通过特写镜头、慢镜头等镜头语言,将其刻意安排在作品之中的关键性细节进行放大展示,让观众可以即刻领会到作品的深层寓意,对作品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四、舞蹈影像创作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一)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舞蹈影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技术的支持,但其本体仍为舞蹈艺术,对于编导人员而言,首先要明确艺术的主体,明确影像技术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和成就舞蹈艺术。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编导人员可以利用影像技术的优势来对舞蹈艺术进行适当夸张,但要合理把握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不能让技术喧宾夺主。首先在创作与表意过程中,编导人员应确立以艺术本体为核心,影像技术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渲染艺术本体的抒情性。其次编导人员要在大胆融入新媒体技术的同时,始终坚持“适度夸张”原则,给予观众更为贴切,但同时又更具艺术体验的视觉感受。现如今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许多编导人员也尝到了先进影像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编导人员可以忽视艺术主体的重要性,否则只会给观众带来空洞的感觉,让观众观看后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

(二)技术与情感的平衡

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任何舞蹈表演如果缺少了情感的注入则必然会显得异常苍白。舞蹈影像从本质而言仍是舞蹈艺术,其不论融合了多么先进的影像技术,都无法脱离舞蹈艺术的范畴,这也意味着所有影像技术的使用均需要以表达情感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炫技”。在当代舞蹈创作中,不难发现,许多编导拥有先进的机器和影像技术,但却无法创作优秀的作品,许多新颖的构思无法被完美呈现。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编导人员没有在技术与情感之间寻求到平衡,没有将饱满的情感注入到新技术、新设备之中。这就往往造成观众看到的作品是技术与情感分离的,视觉的冲击无法带来情感的共鸣[6]。对此编导人员应在坚持使用先进影像技术的基础之上回归生活,从最为普通的生活之中发现最为纯粹的美,以最为质朴的方式表达最为细腻的情感。

(三)尊重舞蹈艺术本体的核心地位

舞蹈影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舞蹈艺术的地位,甚至是舞蹈艺术原有的品质产生了异化与解构。由于数字技术的融入,使得舞蹈艺术出现了非艺术化的发展,许多编导过于追求技术,出现了许多以“炫技”为主要内容的舞蹈作品,严重误导了舞蹈影像的发展方向。放弃了艺术之美的追求等同于艺术的退化,对于这一点,舞蹈编导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时刻警醒。

随着影像技术的平民化发展,再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如今舞蹈影像在网络上已经呈现出井喷的发展趋势,但在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呈现出极为明显的质量下降的趋势,甚至许多舞蹈影像作品根本谈不上艺术之美。对此编导人员应秉承一颗追求艺术的执着之心,以更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心态去面对舞蹈影像,尊重艺术本体的核心地位,还艺术以其应有的面貌和发展态势。

五、结语

数字技术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是舞蹈艺术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的必然性选择。舞蹈影像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舞蹈艺术的艺术性,但却给予舞蹈艺术以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对于舞蹈影像的编导人员而言,其要做的不仅有创新,还有坚守,要勇于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舞蹈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要牢牢坚持以舞蹈艺术本体为核心,以影像技术为辅助的创作原则,在融入现代化视觉元素的同时坚守舞蹈艺术的表意性,给予舞蹈作品以更多的情感注入和审美表达,以自身对于艺术的执着来带动舞蹈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借助数字技术的强大辅助作用,让舞蹈艺术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编导舞者舞蹈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透过现象级影视谈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的创新之路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