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文献英译中“雅”的具体体现探究
2022-12-22桂仁娜
桂仁娜
(南昌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非文学翻译》是由李长栓教授所撰写的汉英翻译方面的著作,作者不仅总结了其与其他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更是从全新的角度着手,对非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探讨,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于英文写作原则的应用实施汉英翻译这一全新理念,同时还基于该理念制定了一套能够与当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翻译方法。除此以外,作者李长栓指出需要从节奏、信息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着手,对英文进行合理修改,继而真正达到“雅”的标准。
一、非文学翻译中“雅”的内涵
从实际情况来看,《非文学翻译》作为一个专业性的翻译著作,能够在汉译英实践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翻译理念进行阐述,不仅在译文基础的通顺性和准确性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还强调非文学翻译应当更加注重句子的顺序及节奏感。现如今,在翻译界对“雅”这一内容依然存在一定争议,学者们始终围绕非文学翻译是否要具有艺术性这一点展开讨论。相关专家表明,“雅”无论是对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都不是必要的,这类学者认为,风格本身是单独存在的,并非同其形式和内容相结合,所以,“雅”并不能作为一个翻译标准而存在。还有部分研究人员指出,“雅”尽管在文学翻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并不能在实用英语,即无法在非文学翻译中产生较强的指导意义。但经过对于当前非文学翻译的广泛研究之后能够发现,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其在文采方面都可圈可点,所以,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还原或者靠近这种文采[1]。
二、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
非文学翻译同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最直观便体现在翻译对象方面,非文学作品主要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更加注重其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并且整体有着更加突出的目的性和准确性,但文学作品更加侧重的是语言方面的艺术,所以,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相比更为强调其中所存在的艺术感及形象思维。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二者在作品的实际质量方面有不同之处。
通常情况下,文学翻译大多是将一些经典的作品作为翻译对象,所以其并不需要过于注重其逻辑思维及语言质量方面的问题,译者只需要保障其形式和内容的准确性和忠实度便可。但非文学翻译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表意不明及语言应用不规范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逻辑错误等现象,所以,在对非文学文本进行翻译时,译者不能单纯从忠实原则出发[2]。
除了翻译对象和翻译目的方面,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别还在于翻译策略不同。对于非文学翻译项目来说,其往往有着相对较大的信息量,并且在交付时间方面存在着严格的限制,译者往往无法做到独立完成工作,所以,其大多会采用集体工作的形式。不仅要包含译者,还要有专门的译审以及项目管理人,项目管理人将会从项目的具体特点出发对译者资源进行统筹,并同委托人之间展开深切交流,当译者完成翻译工作之后将会互相对各自的译文进行校对,最终交给译审整体把关译文的实际质量。但这种翻译策略无法高效应用在文学翻译中,这主要是因为文学作品在风格方面有一定的统一性,若译者过多势必导致作品风格出现割裂问题,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非文学翻译有更高的灵活度,而文学翻译则更加倾向于还原原著,需要在保障其能够同原作相一致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译语文化读者充分的尊重。但非文学翻译文本有更加明确的翻译目标,与此同时,其在质量上的差异性也进一步为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空间,译者主要围绕着对委托人和读者负责这一根本原则进行翻译,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地优化原文或者进行变通。
三、基于《非文学翻译》的非文学文献英译中“雅”的体现
1.句子
相对于当前的其他翻译著作来说,李长栓所著《非文学翻译》主要侧重于开展对于汉英翻译的研究,所以,书中系统化地开展了对于汉译英方法、电子工具的应用等介绍,并详细介绍了针对译文的定性及定量研究。书中提出,译者不仅要保障其译语的通顺性和准确性,还强调保障其行文的合理性。该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译文的实际质量,还能让人们更加关注非文学翻译的“雅”,并探究其实际应用手段。结合书中所提到的翻译复查清单能够明确,在保障其翻译表达的准确性和通顺性的基础上,作者强调句子翻译应当尽可能应用主动语态,使用人物作为主语,在句子翻译中加强对于强势动词的应用,并使其作为谓语。在同一个句子当中,需要使用主句来表达主要动词,并通过对从句或者分句的灵活应用来表达次要信息,严格按照旧信息在前和新信息在后的原则进行翻译,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译语句子节奏的合理把控。除此以外,译者在进行非文学文献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句子长短问题的重视,尽可能保障其能够实现合理搭配,尽量减少其中存在过长的句子,特别是在部分比较口语化的文本中,译者可以尽量将一句话拆分成两句,此举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保障句子层次的清晰性和明确性。通常情况下,针对科技文本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大多会应用被动语态,但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非文学翻译应当尽可能采用主动语态。以《欧洲翻译委员会写作手册》为例,其中便将“用主动语态”作为其文件的起草原则。
英语本身对于节奏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其句子重音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能够形成相应的节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确保其每一个译群在节奏上呈现出一致性。
以“半岛在中国家门口,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国享有无可争议的话语权。”为例,其原译为“The peninsula is at the door of China and involves China's core interests, and China has an undisputed right to speak.”但其在结尾部分有一定的乏力性,这主要是因为对于“China”一词的重复应用,所以,若是能够采用其他的短语进行替换,便可以有效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尽管在原译中能够基本上实现中文意思向英语的有效转换,但结合实际阅读需求,改译之后能够进一步提升句子的简洁性和节奏感,进而方便读者阅读。修改并未采用繁杂的修辞手段,却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句子的可读性。非文学翻译对于原文意思的准确性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所以,其并不会过于注重其译语本身的节奏和流畅程度。但在《非文学翻译》中,作者不仅明确表述了句子在节奏和流畅性方面的要求,还强调在对非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不对其他修辞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英语句子的主语以及句子长短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进而增加句子的节奏感,最终保障其译文能够达到“雅”的目标[3]。
2.段落
在一个段落之内,其主语将会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以“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际的位置出发,同中国谈话。”为例,其原译是“Let me say something now, you are not qualified to say in front of China that you start from the position of strength and talk to China.”这种翻译方式读起来会觉得没有重点,不利于读者的高效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句首便说明了整句话中最重要的信息,但改译之后便能够对前后顺序进行调整,进而使其句子结构基本上能够同汉语相一致。若是其结构的调整会导致句子结构呈现笨拙问题,便不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但此时依然要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重读。结合上文所述例子能够明确,在进行非文学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表达的通顺性和准确性,还需要合理使用强势动词或者是主动语态等来提升句子的清晰性,与此同时,译者还可以对现有的译文信息结构,以及句子长短进行优化调整,此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节奏感和层次性,进而为读者的深入解读奠定坚实基础。但无论是采取何种翻译方法,都要保障其不会对最终的句义造成影响,在完成调整工作之后的句子和译文应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及节奏感,在保障其汉语意思正常传递的同时上升到“雅”的高度,而读者对于完成调整之后的译文往往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
3.风格
除了句子和段落以外,非文学文献英译中的“雅”还体现在翻译的风格上,本文主要是以外宣翻译为例进行分析。外宣翻译最主要的特点便在于其大多是由中文翻译成外文,外宣翻译的根本目的便是实现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信息传递,进而使得外国人能够对我国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此,我国的外宣翻译主要工作便是要对中国对外宣传的相关材料进行翻译,进而让外国人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文章中的实际意思,进而更为充分认识中国的实际情况。由于中外在语言文化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性,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确保其能够同国外读者所具有的思维习惯相符合,并尽可能使其风格达到“雅”的高度,进而针对性地删减或者补充原文,以免出现文字修饰过度,影响读者对其的正常理解。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外宣材料中通常会涉及大量修饰成分以及相对华丽的辞藻,并且会在其中应用部分中国传统俗语和成语,尽管这些成语在中国人看来耳熟能详,但外国读者往往了解不够。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其中多余的部分删掉,或者是对文章中欠缺的内容进行补充,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阅读译文,明确其所要表达的内涵。
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为例,其在一次回答中日关系的发言中提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古话有云,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4]在这段话中,翻译重点主要在两部分。其一便是“一衣带水”这一成语,其在此处应用表示的是中日两国距离很近,所以,在两国交往上,距离并不能够成为障碍。其二便是“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这句则出自《管子》,主要指的是,若想更好地招待远方来客,应当妥善处理好眼前的各项事宜,而若想降低祸乱产生的可能性,其最关键的则是要消除人怨。在翻译过程中,若单纯直接翻译,外国人势必会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所以,译者需要采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优秀的译者本身有着极为扎实的双语能力,这也是其完成本职工作最基础的要求,所以,译者自身应有良好的素养,以便对文本产生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一般情况下,非文学翻译在形式及内容方面呈现出相对固定的特点,其所使用的多种专有名词在译法上相对固定,译者自身并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改动,通常译者若能针对一两个领域进行深入钻研,便可以在该领域取得较高成就。但文学作品翻译不同,译者所具有的知识储备要求更加广泛,需要对诸多领域有所涉及。而从翻译的责任角度来看,在非文学文本翻译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更大,若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产生失误仅仅会带来名誉等方面的损毁,但非文学文本翻译则事关生命财产安全[5]。
四、结语
在当前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这使得我国的翻译事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其质量、范围及规模较之以往均有较高水平的提升。文学翻译及非文学翻译是文本翻译中的两种类型,结合当前的市场来看,与文学文本翻译相比,更加强调实用性的非文学文献翻译,这也掀起了学术界对于非文学文献翻译是否要按照“雅”这一标准的争论。笔者认为,非文学文献英译中应注重“雅”。“雅”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文学作品翻译中,“雅”更加强调其语言使用的创造性、审美性,要求译者有较高的文采,以便充分展现作文背后的丰富内容。但对于非文学文献翻译来说,其所遵循的雅主要指的是“素雅”,旨在用更加明确、朴实及专业性的语言表述作者的原意,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