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2-12-22李霞
李 霞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广大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相关管理部门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金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助推剂,如何实现金融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如何结合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特点、人文特点,以国内外先进经验为鉴,积极鼓励与引导金融机构与金融组织主动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去,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是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银行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从普惠金融理论视角来看,如果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渠道通畅,那么该地区的产业产值的增长就会得到有效支持与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大的发展就会得到极大推动。银行是出现时间最早、发展历史最长的金融机构,理应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金融支持作用。但是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作为间接融资的常见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融资成本一般情况下要高于直接融资,同时在市场化的环境下,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决定了其追求利润的属性,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对策,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力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造性地推出适应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关金融产品,大力解决涉农贷款比例较低、过程困难等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保障银行金融机构相应的利润。
1.1 加强公共管理部门和相关政策性银行之间的积极合作
在我国政策性银行有3 类,与商业银行相比,其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不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虽然政策性银行发放的贷款也要收取利息,但是其利率通常都要低于商业银行。相关公共管理部门应该大力加强与政策性银行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利率低的优点,创新性地开发金融产品,投放到农村产业的发展中来,从而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发展。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发展的帮扶作用,同时还应该将助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政策性银行的帮扶范围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
1.2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引导,发挥其对农村产业的支持作用
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力量是商业银行,其主要目的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众多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的商业银行借助于存款业务吸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其有实力且应该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可靠力量,公共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其引导,有机地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惩罚结合起来,鼓励其积极支持农村产业,为农村产业提供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资金与服务支持。正向激励要将荣誉激励与利益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这些金融机构的荣誉感以及群众认可度;同时给予考核优秀的商业银行相关的物质奖励,例如通过财政资金向考核优秀银行的倾斜,增加其存款储蓄量,支持其进一步发展,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相关银行,则采取减少财政方面资金在这些银行的存管力度,促使其转变态度,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去;从而实现从荣誉层面与物质层面激发商业银行支持农村产业的积极性。
1.3 正确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发挥其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中小银行的主要储户是农村地区的广大居民,而这些银行所吸纳的存款则应该被主要用在农村地区建设与发展中去。公共管理部门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乡镇、村的金融环境建设,对那些在乡镇设置营业网点的村镇银行给予财政资金存款方面的扶持,帮助这些网点在农村地区站稳脚跟;对于那些开设在村里面的营业网点,则在营业场所的选址、建设,以及存款宣传等方面给予政策性的支持。通过财政贴息政策,从最大程度上去激发农商行的积极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基层网点多、与农民联系更为紧密的优势,鼓励、指导这些农商银行开展除了存款、取款服务之外的其他金融服务项目,如代申请贷款、受理贷款等,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村产业风险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农村产业风险,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2.1 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为农村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在继续推进现有符合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保险的前提下,实现农业保险产业的政策性创新,进一步开发出适合本地情况、与本地农村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性农业保险,同时还要加大对这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农户主动、自觉、自愿去参保,有效降低农村产业风险。
2.2 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产业中的联动作用
保险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置服务站点,建立起由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的,由保险机构参与的工作小组。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来对农业相关保险水平做出动态评估与调整,在实现农业保险覆盖农村产业物化成本损失的基础上,借助于补贴等手段,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对农副产品的价格、农作物产量等进行投保;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在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勇于承担其在乡村振兴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农业生产相关机械、仓储设备等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对其进行有效保障,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产业中的联动作用。
2.3 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作用机制
相关公共管理部门要在整合农业、保险、财政、银行等数据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建立起便捷的农业保险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对农产品价格的采集机制、发布机制进行完善,严格监管投保人以及相关的承保主体,最大程度杜绝骗保与骗取政府补贴现象。
3 突出体现财政对于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所起的主导作用
3.1 加大力度,实现基金管理公司对于被投资经营主体的有效监督
作为基金出资者的政府,其肩负着如下职责:监督基金管理公司,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对于受资的经营主体对于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这一监督需要贯穿投前、投中、投后。在投前,基金管理公司需要根据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翔实的资金使用方案,切实保障资金用在了产业发展上;在投中,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密切追踪相关资金使用计划的被执行状况,深入了解经营主体相关投资项目的进展状况,避免资金被挪用现象的出现;在投后,基金管理公司应持续追踪、掌握所投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关状况,避免资金回收无法得到保障现象的出现。
3.2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财政基金合力
财政补贴是助力农村产业获得资金支持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基金投资则是另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公共管理部门要加强平台建设,为实现金融对农村产业的支援创造条件,搭建集各级公共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广大农户于一体的平台,明确各相关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在支援农村产业发展的工程中承担的职能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明确权责关系,使各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做到相互协调合作。公共管理部门要担负起与财政基金对接的职责,在深入了解、充分掌握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挖掘乡村产业的优势,发挥其特色,制定多元化的帮扶方案来规划产业发展,实现基金顺利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公共管理部门借助平台,及时发现基金实施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协同各方主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财政基金所具备的资金撬动、杠杆带动、吸引资本等方面的能力,达到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给农民带来实惠;经营主体要积极利用平台,使自身得到充分展示,提升自身的认可度,吸引财政基金的投资;公共管理部门要借助平台,掌握基金投放对象具体的经营活动状况以及相关的资金动向情况,创建利益互联机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3.3 提升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有效降低金融下沉的成本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管理部门借助于投入财政资金,从整体上实现乡村之间的平衡发展。概括来看,农村地区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比如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网改造和教育方面等。接下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应该着重解决如何提升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开展相关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问题,这有助于有效降低其管理成本、时间成本,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要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需要进一步解决水利建设方面的问题、道路建设方面的问题以及数字网络建设的问题,继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提升金融机构收集信息的效率,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虽然金额巨大、收益低,甚至无收益,但是公共管理部门要坚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做好维护工作,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与优势,结合特色农业、产业,结合环境特点与资源特点,规划好基础设施的长期建设。
4 结束语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只有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现代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各个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较之于城市地区完备而发达的金融环境,乡村地区存在着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业风险可控性相对较低,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农村产业很难获得充足、优质与高效的金融支援,从而使得农村产业在其发展的起始阶段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要想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才能更好地吸引广大农村劳动力植根农村、建设农村,推动农村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发展。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各地公共管理部门通过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职能,实现金融对农业产业的高效助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大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