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2-12-22陈延良
■ 陈延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整体部署,更加突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新征程上,全省教育系统将躬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把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奋发有为办好具有中国特色、彰显龙江担当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教育系统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始终让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
坚决落实厅党组会“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学习制度,发挥中心组学习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系统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到及时到位、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带动教育系统认识把握“国之大者”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入思考、系统谋划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扎实推动龙江教育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深度对接、有效衔接,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用“四个体系”完善创先争优机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
二、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质量,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战线、教育师生,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专题研究专项,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挥教育增信心、聚民心、暖人心、铸同心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龙江优秀精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铺就人生坚实底色,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坚定历史自信、走好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批又一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守正创新奋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健全政策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坚,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品牌,提升高中教育多样特色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多元内涵转变,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嵌入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中,加快推进“五育”融合课程、融合课堂和融合评价等系统性建设,筑牢学生全面发展、人人出彩基石。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让孩子们留下童真、童趣和童年印记。全力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双特”高质量建设,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构建“基础+应用”的复合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基础学科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推动部省共建国家级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合作区,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双高”“双优”建设水平,全面开展贯通融通培养,紧密对接新业态、新职业,增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吻合度,提高继续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上线”和“下沉”,赋能教师和学习者。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对外交流合作,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着力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强化教育督导权威性实效性,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围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聚力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四、加快建设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断提升教育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能级,使教育成为适应支撑引领振兴发展的“快变量”
更好统筹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使教育系统成为创新人才的“蓄水池”、科技攻关的“新高地”、思想理论的“供给源”,源源不断为龙江振兴发展储能、赋能、提能。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要求,做好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拴心留才四篇文章,深入实施“头雁”“春雁”“龙江学者”等省级人才支持计划,立项资助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开展基础研究,切实提高青年人才揽蓄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打造聚集一流人才、先进要素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水平人才培养试验示范区,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涵养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和创新成果。用好高校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积累,深度对接“4567”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联动。瞄准国家和我省战略急需,加强有组织科研,大力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助力“创新龙江”建设。积极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深化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推动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做成产品、变成企业、形成产业,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增进教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和学生关爱制度化,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实施龙江教育名师工程,拓宽补充乡村教师资源渠道,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推出更多强师惠师举措,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创业、专业、企业“四业”联动,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率。深化推进“双减”落地实践,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课堂内外“双规范、双提质”。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方便师生群众。持续深入转作风提能力,以机关带战线,努力建设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省情育人、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推动形成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促进、双循环”的工作格局,以教育铸牢共同富裕之基。
六、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教育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教育领域政治安全和整体安全稳定
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政治意识、斗争精神和处置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风险,善于以机制应对风险,善于在前端识别和化解风险,以确定性工作应对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全方位守住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底线。盯紧守牢校园疫情防控阵地,深入细致做好精准化防控、一体化管理和动态化调整工作,坚决扛起校园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防疫责任、安全责任。强化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探索数字化治理方式。筑牢教育战线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阵地管理、内容管理、队伍管理,保持政治平安、导向平稳、舆情平静的稳定局面,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全省教育系统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为推动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而拼搏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