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2022-12-22高成瑨
高成瑨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局势复杂激荡,全球多极化进程加快。今天的中国更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世界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深,中外文化、思想、观念交织也体现在大学校园与青年学生身上。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与学校管理不适应的矛盾,加上多元价值的影响,导致高校学生工作易发生管理、网络、社会、政治等方面突发事件。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导致学生综合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入学后适应能力不足,角色转变不到位,难以适应大学的教学进度与模式,出现学业、心理、就业等各类型突发问题。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易扰乱、打断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威胁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发展。辅导员作为最贴近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一、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的概念与必要性
(一)应急管理能力
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综合素质,也被解释为主观条件、宏观因素[1],是一种心理特征[2],也有人认为能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能力的评价指标极具个人主观性,如个人或组织在完成或参与一项或多项任务时,可根据完成的过程与结果判断能力的高低强弱,但难以单独进行量化评价。能力被定义为个人或组织能够持续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手段与思路[3]。应急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科概念,是对社会突发的紧急事件建立一系列的预防应对体系,旨在处置、解决、化解紧急事件,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故应急管理能力可以认为是应对突发的紧急事件时,个人或组织在预防、处置、善后环节表现出来的管理能力[3]。应急管理能力是辅导员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之一,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管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类突发的学生紧急事件,并及时进行处理,所以辅导员的应急管理能力是指为维护学生健康成长、保障校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辅导员具备的处置学生紧急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提升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1.学生全面发展需要。“00 后”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的保护,生活环境优渥。他们跟社会接触较少,进入大学前较少有独立生活的经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塑造阶段。经历高考后,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承受了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压力。加之他们的生理与心理不够稳定与成熟,面对成长过程中各种困惑易出现安全性紧急事件。尤其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采取封闭管理、线上教学等,虽解决了安全问题,但长期如此,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较为压抑,容易发生学生紧急事件。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发展,为新时代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学生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根本需求。
2.学校安全稳定需要。高校承担着为党、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任何突发紧急事件都会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甚至打乱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管理秩序。校园安全稳定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是“双高”院校建设的根本保障,关系到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办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社会安定、民族复兴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3.辅导员成长需要。应急管理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 号令)赋予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应急管理能力是辅导员基本职业能力之一。受内外环境影响,高职院校传统突发紧急事件依然存在,新类型的紧急事件不断出现,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较大挑战。辅导员要不断成长,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应对发生的各种学生紧急事件,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应急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学生安全,辅导员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
根据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理过程,辅导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可分为预防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与善后反思能力三大类型[4]。
(一)预防能力
预防能力是指紧急事件发生前,对学生管理隐患的排查、发现的能力,能够提前消解突发紧急事件在源头,主要包括观察诊断、信息处理、引导调控能力等。第一,观察诊断能力。辅导员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诊断能力,能够发现学生紧急事件的诱发因素。对工作范围内的隐患因素、危险源头要保持敏锐的观察,有效捕捉紧急事件的危险信号,及时对诱发因素进行诊断处理,防患于未然。第二,信息处理能力。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如学生异常、查夜、出勤、奖助、心理健康、思想情况等数据。辅导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全方位掌控各种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并介入处理。第三,引导调控能力。自媒体时代信息快速传播,国际、国内、社会事件可能瞬间引爆舆论,如足球、电竞比赛、明星事件等容易引起学生情绪波动,做出过激反应,在校园里形成突发紧急事件。辅导员要能够提前预判,调节、引导学生理性表达自身情绪,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是指突发紧急事件发生时,妥善处置处理紧急事件需要的协调沟通、决策、管控能力,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恶化,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应急处置能力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协调沟通能力。学生紧急事件涉及学生、学生家长、保卫处、学工部、警务人员甚至是媒体等,需要辅导员协调沟通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整合意见和资源,获得支持促进事态解决。第二,应急决策能力。紧急事件的处理需要辅导员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准确有效地做出最符合事态的决策,将损失降到最低。如学生运动受伤或是意外服错药等情况,辅导员应本着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原则,立即进行送医或是寻求专业急救处置,而不是按照程序进行汇报之后等上级指示处理,这样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处置时间。第三,管控干预能力。学生紧急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应本着“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汇报”的原则进行处置,有效管控现场,干预事态发展,稳定学生情绪,降低事态影响,将损失降到最小。
(三)善后反思能力
学生紧急事件化解之后,需要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辅导员要就事件总结反思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升自我应急危机管理能力的水平。辅导员自身在紧急事件中也可能受到冲击,恢复阶段需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复杂局面。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应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心理疏导能力。经历过紧急事件,学生的心理会受到一定影响,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平复学生情绪,抚平心理创伤,进行心理重建,为紧急事件的处理做好收尾。第二,总结反思能力。紧急事件的处置与善后、程序的运转,涉及大量部门、人员以及资源的整合,整个过程有大量值得总结的经验,需要辅导员事后进行详细复盘,查找不足,总结有益经验,提升自己的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第三,自我调适能力。在紧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辅导员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身体和心理经历双重考验,处理一些重大紧急事件时,辅导员自身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所以辅导员要有较好的自我调适能力,能够不断强化自身心理建设,增强自身心理的抗冲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辅导员应急管理角色。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危机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够。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不愿意主动接受学习中的安全教育课程、讲座、宣传册、警示通告等,学习效果不佳,导致紧急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欠缺,自助自救的能力不足。二是学生法制意识不足。如在疫情管控期间,个别学生不顾管控要求,发生私自返校、翻越栅栏往返学校等行为,既违反了疫情防控规定,也给学校带来极大风险。三是辅导员应急管理意识缺乏,应急管理知识储备、危机意识均不足。部分辅导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危机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生中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对规定的学生安全工作要求、措施、方案打折扣落实。
(二)应急保障机制不足
首先是缺乏专业应急管理团队。突发紧急事件发生时,通常由学生处处长牵头学院副书记、学工主任与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组成应急小组,处理学生的紧急事件,缺乏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对紧急事件的把握能力有限,判断与决策的科学性可能会出现偏差。缺乏相应行政部门人员的参与,尤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类型,应急管理小组中应含保卫处、医务室、宣传部等人员。其次是应急预案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因缺乏专业的应急管理领域专家人才,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本校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完全契合,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也不够强。再次是应急管理制度缺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在应对紧急事件时权责不明、流程不清、保障不力、配合不畅等问题比较突出。最后是应急管理评价机制缺乏。不少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应急管理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也没有相应的奖惩办法,对预防性应急管理缺乏日常监督,难以有效激励和引导辅导员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三)应急管理演练欠缺
一是准备不足。高职院校的应急管理预案因专业性、实操性等问题不够契合学校实际,在实际演练过程中准备不足,导致令出多头、协调不够,辅导员与其他协同人员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环节衔接不顺,容易造成演练现场混乱,降低演练效果。二是重演轻练。在学生紧急事件应急演练中,重视按照预案或演练脚本开展,演练过程追求完美衔接顺畅,对情境的设定偏于理想化,实战氛围不够。甚至为了宣传的需要,要求参与演练的辅导员配合“演出”,没有起到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正预案、动态管理等根本目的,辅导员队伍也没有因演练提升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三是重视不足。部分辅导员对应急管理的理论学习、实践演练重视程度不够,演练过程中态度不够端正、容易走过场,反应力低下、行动不够迅速,演练之后不能做到细致揣摩、推演总结,难以实现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预期目标。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应急意识
应急管理是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相关理论学习。首先要学习法制安全教育相关方面知识,强化自身法制安全教育意识,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对高职学生开展全方位法制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减少该类别紧急事件的发生,降低相应的损失和影响。其次要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辅导员要学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应急管理的预案内容构成、体系、编制步骤、修订与更新,以及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工作原则、保障体系的构成、应急演练的实施等,还要掌握熟悉高等院校应急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紧贴高校实际,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最后要学习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能力。当前学生紧急事件发生时,真假难辨的信息以及掺杂的学生不良情绪,经过互联网快速的发酵、扩散,进而易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辅导员要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弄懂网络传播方式与介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效消解不良影响。
(二)应急模拟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缺乏应急管理经验的前提下,参加紧急事件模拟演练是辅导员能够快速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模拟演练能够为辅导员创造仿真环境,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思路、认知、处理技巧等,实施学生紧急事件的处置演练,习得经验和方法。模拟训练互动性比较强,在训练中根据紧急事件的动态发展,演练与不同的人员、协调部门之间的人员互动沟通,能够培养辅导员因事、因人、因时、因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模拟演练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一是给辅导员设定特殊场景的任务,分别赋予参与人员不同的角色开展演练;二是心理小游戏,让辅导员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身问题处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三是复盘演练,对既往的学生紧急事件案例进行复盘演练,通过与其他辅导员的互动,逐步模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影响等,探讨新的处理手段与步骤,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该类型紧急事件处理流程;四是参加各级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案例分析会涉及学生就业、学业、心理、日常管理等多种类型的紧急事件,通过参加比赛,能够训练辅导员日常应急管理思维,学会抓重点、关键点,全面细致地解决学生紧急事件。
(三)完善应急系统,构建保障体系
有效、完善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一要完善辅导员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统一的领导小组或挂靠机构,由学工部领导、分管副书记、职能部门以及具备应急管理职业能力的辅导员构成,如心理辅导员、资助辅导员、就业辅导员等等,如发生学生紧急事件,可根据类型快速组建专业处置队伍。二要完善学生紧急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做到“专案专用”。辅导员应急管理队伍可有针对性制定专属预案,如疫情防控、心理问题、群体事件、学业不良、就业、情感等等方面的应急处理预案,强化预案的动态性、针对性、联动性。三要健全高职院校应急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学生紧急事件预防、处置、善后等方面政策,确立保障机构,为辅导员应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四要建立辅导员应急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将辅导员应急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对辅导员应急管理的过程、结果结合具体情况等多元化评价[5],将考核结果应用于评奖评优、绩效评定、职称职级晋升等,明确奖励、惩处的内容、方式与流程,以此激励辅导员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与能力提升。
五、结语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学校层面为辅导员提供训练、实践、理论学习及考核评价的制度与保障,辅导员应强化个人意识、主动学习、实践锻炼,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学生利益,维持校园稳定与安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