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
2022-12-22刘佳海
刘佳海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12)
要想实现地质灾害预测能力与防范能力的全面提升,需始终秉承科学与严谨理念,有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工作。此工作开展中,勘察和设计占据重要地位,可对勘察区域地质数据信息予以准确获取,进而增强防治工程建设效果。但我国地域广阔且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也相对较长,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难度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地质灾害概述
1.1 地质灾害含义
地质灾害,即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形成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失与破坏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黄土湿陷、地面塌陷、滑坡、地裂缝、崩塌、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火山、地震、岩土膨胀、地面沉降、泥石流等等[1]。为此,地质灾害内涵有致灾动力条件、灾害事件后果两方面。
致灾动力条件:地质灾害主要是地质作用所致,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人类活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人类的活动会更显著影响地球表面形态与物质组成。为此,人为活动对于地表系统产生的作用也属于地质灾害形成动力,也被称作人为地质作用。
灾害事件后果:地质灾害,即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生命财产产生影响或者破坏地质事件,而即致使地质环境恶化而未对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事件仅属于灾变,而非灾害[2]。像是泥石流、崩塌与滑坡等,若在无人区发生且未损毁人类生命财产,即不被称作灾害,若在经济发达区域发生而导致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即被称作灾害。
1.2 地质灾害防治原理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在于预测、监控,只有科学落实监控工作,才可尽早发现地质灾害并采取准备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地质环境系统内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与水圈之间互相影响且相互关联,会产生诸多能量运动。地质工作者可成分利用专业仪器,以地质环境变化为依据掌握地质运动规律,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展开科学化预测。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中设备控制分析
2.1 设备需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要使用多种先进技术设备,一般会选用雷达取样设备、遥控感应影像显示器、计算机软件以及GPS定位系统等仪器,以上设备的运用可促进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3]。但在设计方面,对于计算机配套软、硬件与打印机等设备的需求量较大。在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信息需在畅通网络运输条件下得以分享,并将其作用效果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数据利用率。
2.2 设备质量控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所使用的设备均需接受系统检查与分析,并在勘察实践中对各设备运行状态予以准确记录。另外,要求结合设备维护要求定期展开维护与保养,进而增强勘察数据信息的准确程度,对数据信息予以充分利用。
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质量影响因素
3.1 缺乏质量保护意识
现阶段,国内勘察市场水平不高且竞争相对激烈,经常会出现压价竞争的现象。部分勘察企业为自身生存,会将承接工程的价格压低,而在取得工程后缩减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多经济利润,进而引发偷工减料问题,勘察质量也受到极大影响[4]。虽然有部分勘察企业的规模大,但技术操作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有限,且存在技术工作者挂靠问题,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均增加了勘察企业负责人员成本,而且其质量管理意识缺失且管理力度不到位,甚至在勘察实践中经常产生弄虚作假问题。
3.2 外界质量管理有待完善
勘察工作的系统性特征明显,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使项目勘察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勘察工作的关键文件就是勘察纲领,可对勘察过程予以详细记录。但当前勘察纲要的内容并不完整且缺乏系统性,工作者态度相对敷衍[5]。究其原因,勘察工作者在思想层面缺乏重视度,且思想认知缺失,难以正确认知勘察工作重要作用。此外,很多勘察企业在勘察纲要方面缺乏完整性且单一,不具备勘察平面图,部分企业甚至在未审查状态盲目施工[6]。此外,地质勘察设备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未经工作者记录或使用者未签字。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原始资料责任人的签名不完整,部分勘察企业未意识到原始资料审核作用,使得原始资料大量对视且归档制度有待健全,均严重影响了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
3.3 勘察报告目的性与针对性缺失
地质勘察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服务,因而要正确认知勘察技术资料的重要性。但部分勘察工作者未深入理解勘察技术,错误地认为是工程师工作,虽然编制大量图表,但并不具有可读性,且针对性缺失,实际利用价值不明显,进而需开展二次补充勘察,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4.1 勘察质量控制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重点就是较大的突发性与危害性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7]。勘察工作需借助专业技术方式探查地下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和发展条件,进而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通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流程有项目承接、准备工作、监督计划制定、现场勘察以及勘察报告编制五方面。
4.1.1 项目承接方面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阶段,委托单位需系统审查合同签订的内容,并在完成审查后向生产管理机构递交资料,项目负责人则要仔细解读合同的内容。而项目承接期间,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以完成本职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勘察目标并选择勘察手段,系统检查所需使用的勘察设备,结合项目设计图纸内的不同类型内容,并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以勘察数据资料为依据,不断增强承接项目的科学合理性[8]。
4.1.2 准备工作方面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落实期间,准备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适当加大准备力度的同时,可有效控制工程整体质量。而且,相关工作者要系统审核项目合同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技术交底。以勘察人员角度进行分析,要求其明确个人工作义务和职责,保证权责分明,以顺利开展勘察工作。此外,勘察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进而为后期编制勘察计划提供帮助[9]。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所收集的资料应当有水文气候条件、地形以及工程环境等方面,以确保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工程勘察工作者也要对项目设计图纸要求形成了解,系统且全面检验工程使用施工作业材料的型号与机械设备规格,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相关工作。
4.1.3 监督计划制定方面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督计划的精确性制定可为工程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帮助,使项目监督质量得以提高。根据监督计划的编制特点可以发现,在对多种影响因素展开考虑的基础上,即地质灾害条件、气候条件与水文条件等,通过对新型勘察技术及手段的运用,可对工程所处地区实际情况形成进一步了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监督计划制定期间,要求勘察工作者践行合理性原则,科学选用勘察技术,并对勘察范围加以确定,通过对相关技术要求的运用,不断完善工作规划内容。此外,勘察工作者要与实际情况结合,科学化预测最终勘察成果,严格管控工程勘察费用,以充分利用工程材料和设备[10]。
4.1.4 现场勘察方面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控制重点主要包括勘察过程与测量过程两个阶段,且对于勘察工作者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为此,工程勘察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要对工作目标形成深入了解,合理选用勘察手段,以保证勘察任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工程测量方面也要加大质量管控力度,测量工作者要明确个人工作内容,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工程勘察工作计划为依据,积极落实测量放线工作,以更好地落实勘察方案。
4.1.5 勘察报告编制方面
编制勘察报告内容能够客观阐述勘探数据、地质灾害分布与发展变化等状况,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获得更加可靠且准确的数据支撑[11]。为此,编制勘察报告工作者要汇总并整理勘探数据信息,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绘制数据图表,以客观评价勘探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具体分布状况和发展状况。此外,在编制勘察报告期间,工作者要保证数据更加全面与准确,参考勘探数据开展分析工作,以工作标准与规范为阐述勘探任务,进一步增强勘察报告对勘探结果反应的有效性。在编制完成勘察报告后,要对内容加以审核,在保证内容无误的基础上填写记录表,向委托单位递交。专业工作者结合勘察报告和验证规范至现场展开验证,并于实地检验以后完成验证记录的填写。
4.2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以其所在地区具体状况和防治地质灾害需要为基础,对防治技术方案进行合理化制定,在施工阶段对不良地质灾害的问题加以解决。通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流程含括设计准备、工程设计、设计审核、确认设计方案、施工图纸设计五个方面。
4.2.1 设计准备方面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中,准备工作是初始阶段,会直接影响设计工作的开展与最终设计质量。为此,设计单位要结合工程规模和难度对人力资源、办公资源予以科学配置,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材料,以保证在编制设计方案中获得数据支撑与资源支撑。此外,工作人员要细致分析并研究任务书、工程项目概况与工程合同,以确定设计工作要点、原则、标准和工作量,对设计进度与工作者职责展开合理化安排,完成设计清单的制作。
4.2.2 工程设计方面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过程中,一般含括设计输入与输出两部分。前者指的就是输入工程设计的任务书、工程合同、计划书、勘探资料与技术标准规范等等,要求专业评审工作者核查所输入内容,以增强输入资料准确和全面,以免影响设计工作的开展质量[12]。而后者则是最初的工程设计方案,输出的内容主要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设计图纸、设计文件与概预算等等。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输入、输出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可有效落实工程设计方案,并且与各项防治工作开展要求相适应。在质量控制方面,工作者要对工程设计方案内容与规定要求的契合度加以考虑,谨遵规范标准要求,以不断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输入、输出科学性,实现控制设计工作质量的目标。
4.2.3 设计审核方面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审核指的就是严格审查并验证设计输出的内容,专业工作者与相关部门成员组间设计方案审核组,对设计方案与设计任务书、工程合同规定要求的契合程度进行查验,同时对方案内容与法律法规、技术参数准确性要求的吻合度进行检查。此外,要求系统研究设计方案执行的经济性,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设计方案展开可行性研究,进而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案形成系统且详实了解,尽可能保证设计方案与防治工程设计的需求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应开展工程设计验证工作,借助工程设计对内容进行校对与审核,以先进计算方式作为主要验证方法以验证最终成果,根据既有审核工作经验和项目审核状况,科学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4.2.4 确认设计方案方面
在审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后即可进入设计方案确认阶段,整理并汇总设计方案、成本与相关文件等资料,向评审单位、委托单位、专业技术工作者组建团队递交。此团队负责评审设计方案内容的不足与缺失,并有效修改、补充与完善,安排设计单位、委托单位、施工单位共同会审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经会审且对于方案无异议的情况下,即可以文件形式编制会审结果,为确认设计方案提供必要依据。工程设计方案确认后不允许随意更改与改动,若受工程需求亦或是较大变动等因素影响要求改动设计方案,应填写设计更改的申请文件,在审批与校审后即可对方案内容做出修改。而确认更改过程中,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样也含括设计单位应积极参与,并且二次审核经修改后的设计方案,随后开展施工作业。
4.2.5 施工图纸设计方面
确定设计内容后即可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划分成若干小单元,并针对各单元工程展开施工图纸设计工作。在设计期间,应当与施工条件、场地、方法、顺序以及设备要求等客观性条件加以综合考虑,且要求各施工环节重点与细节均得到必要关注,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以增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效果。在必要情况下,也应当编制完全且系统化的说明书。可将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步骤以及方法等进行整理并以书面资料形式呈现出来,和设计图纸同步上交。完成图纸设计后要逐一展开审查,一般可聘用专业技能知识水平较高的工程师负责审查,并详细记录审查的结果。审查记录便于项目组对设计图纸展开针对性修改,并在完成修改后交由技术部门进行验证,在批准后即可输出。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情况始终处于改变与发展状态,所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勘察和设计工作同样会发生变化。实际勘察设计阶段,应遵循具体规定确保各环节操作流程更加规范,进一步了解地质灾害变化状况,增强方案与对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