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 打造“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幸福美好区
2022-12-21刘家伟刘铭
刘家伟 刘铭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这在烟台市芝罘区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必然要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芝罘区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通过民生服务“大环境”的打造,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今年以来,芝罘区积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累计改造21个小区,惠及2.5万余户居民。
随着《芝罘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实施意见》的出台,芝罘区建立起行業准入退出机制和物业服务评价标准,倒逼物业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全力推动“城建惠民”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玺萌小学、区委党校等学校建设和通利路、西关南街等路网建设进场施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为推进城区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芝罘区整合12个街道保洁队伍,街巷保洁和垃圾收转运质效显著提升,排查整治4500余处群众身边的市政设施、社区绿化等问题,并启动99条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及排水设施隐患排查整治工程。
芝罘区将整治提升城郊环境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举措,通过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稳步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整治,统筹提升城郊重点社区人居环境。同时,持续抓好城郊水环境治理,对大沽夹河(芝罘段)、区河、勤河、横河4条主要河道开展专项排查和清理整治。
如今的芝罘区,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土壤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这让群众感受到空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感。
一天之内为芝罘区玺萌小学项目帮办代办了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许可证等4张证,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实现了PPP项目类的“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实现“零人工”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市场主体“代位注销”畅通市场退出渠道……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离不开良好环境的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就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厚植土壤,满足企业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便利化、专业化办事需求。
芝罘区聚焦“本质优化提升”,不断丰富问题收集的“触点”,实行“全程跟踪+多层次保障+精准精细服务”工作模式,匹配服务新注册企业5571家,组建3000余人企业联络员队伍,累计联系走访企业6.7万家。
企业如何快速反应问题诉求?如何快速了解社保、土地、环境、审批服务等最新政策?在芝罘区推出的“芝企通”惠企服务体系中都可以找到答案。通过“芝企通”App,线上一键提交、部门联合办理、问题解决销号管理,真正实现企业诉求“一站式”解决。今年以来,芝罘区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近700条。同时,充分发挥12345“政企通”平台作用,承办反映问题1760余件,解决率及满意率均在90%以上。
为减轻疫情影响下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发展压力,芝罘区主动作为、积极创新,营商环境各领域取得新成效。在减税降费领域,区税务局建立留抵退税直达快享机制,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办理退税约7亿元;融资贷款领域,区金融局持续推进“金融辅导员进企业”行动,组织11支金牌金融辅导队伍,对口扶持152家企业,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11.5亿元;登记财产领域,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置服务企业专窗,各类涉企不动产登记业务45分钟内可全部办结。
海关街尽头,一栋不起眼的老建筑续写着新的篇章。城市书房向阳分馆作为芝罘区首批城市书房,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展陈图书1万多册,同时依托烟台山景区,平均每周组织开展1-2场活动。
除城市书房向阳分馆外,芝罘区在东山、毓璜顶、凤凰台等街道设置多家城市书房,设置自助办证、自助借还、无线网络等智能化设备,读者可以在馆内免费借阅书籍,并实现城市书房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满足社区居民异地还书需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开进梁家社区,给居民送来免费、快捷的文化大餐。流动图书车虽小,车内却藏书1000余册,包括文学、历史、少儿等多类型图书,以满足居民们的阅读需求。居民不仅可以在“流动图书车”上免费阅读,还可以现场办理借书证进行借阅,一举解决了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今年以来,芝罘区文旅局利用图书馆流动服务车开展“送书进基层”活动120次,免费借阅图书36000余册次,开展线上阅读活动100场次以上。
今年以来,芝罘区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举办第四届市民文化节、第八届芝罘区阅读节等赛事活动,搭建起全民同乐共享的舞台。同时,推动戏曲文化进社区、进乡村,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800场次。
一条条民生政策、一件件民生实事,彰显了芝罘的城市温度,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芝罘区将在优化民生服务“大环境”中不断办好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不断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打造“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幸福美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