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认证背景下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2-12-21李艳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师范类育人专业

◎李艳秋 王 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

为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自2014年,教育部开始在江苏和广西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建立了师范类专业国家统一认证工作体系,各院校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相关精神,以文件为指引,努力探索教师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和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水平.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经高校申请、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现场考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审定,截至2021年,共有483个专业通过第二级及以上师范类专业认证,其中有59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了认证.此外,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了第三级认证.

二、OBE教育理念

作为先进教育理念之一,OBE教育理念已有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从学科导向向产出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出发点,来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评价方法.通过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大,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合格人才.

三、传统问题与现象

1.学科本位主义思想与师范教育的矛盾

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强调以专业学科教学为主,这就忽视了师能培养,使教育类与专业类课程之间互不关联、相互割裂,形成事实上的学科壁垒.单纯专业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会融会贯通,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与师范能力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最后出现专业教学法课程不受重视,三字一话训练不够,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研究较少,学生对师范技能实践也不够重视等问题.

2.传统教学方式向以生为本转化的问题

师范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教育规律、培养教育能力和情感,因此教学过程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去甚远,无法实现启迪智慧的积极效果,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3.校外实践形式单一且效果不显著

目前,实践教学形式以实习为主,针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单一,且校内指导教师组织管理不严,教师指导存在走过场现象,与实习单位沟通不足,无法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四、师范认证助推专业建设

遵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定位与培养中小学教育和教学管理人才标准,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OBE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进行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必要的工作.

专业建设需要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建立校企校协同育人平台、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我们要深刻领悟综合育人理念、师德师风、职业精神、自主发展意识的教育意蕴,从教育思想、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能力、教学创新以及教育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综合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措施,构建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教育行业需求的、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基于OBE教育理念,我校以培养优秀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针对教学内容学科本位、授课方式陈旧乏新、实践教学成效微弱等现实问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学科素养与教育技能协同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师范教育文化,提升教师任教能力,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1.坚持专业认证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案例,结合相关文献,了解师范专业认证标准、OBE教育理念,再借鉴相关学校建设经验,紧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发展前沿,进行专业认证的探讨与实践.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和相应标准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毕业要求,以毕业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支撑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确定资源配置,明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建设方向,形成基于师范认证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重视数学基础理论系统教学,突出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相关数学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能够解决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适合在中小学及中职学校等单位从事数学教学或教学管理的优秀教师.

我校在“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培养、全面发展”办学方针的基础上,提出“3+3+3”人才培养模式,即从方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目标(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同行评价)三个层次做好人才的闭环培养模式,培养优秀数学教育人才.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核心课程群和应用课程群,夯实学生的数学学科基础,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学科竞赛模块+专业特色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竞赛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表1:“3+3+3”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渗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具体措施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价值引领,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精神,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课程设计的首要思考问题,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挖掘数学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科前沿成果,促进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交叉渗透;优化教学手段,打造智慧课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行业需求为导向,融入职业核心素养要素,建立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的映射关系.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确定教学策略,推动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范式改革,注重对数学直觉、逻辑思维、教育理念以及创新能力等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励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最终养成自省、自尊、自制、自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学习或与教师网上互动答疑.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潜能,注重过程培养.课程的设计以学生多元化参与为主体,开发第二课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通过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注重需求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深化校企校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重构课程体系.通过搭建校校实习实践基地,推进产教协同发展育人平台.

通过与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等多家单位紧密合作,设立校内师范技能实训室及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实践育人方式,四年间不间断地为学生营造育人氛围,丰富实践形式,使学生从本科课堂模拟到基础教育课堂实现无缝对接.

实行“数学挚友”专业导师制,建立“专业导师、一线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思想上有引导,学习上有辅导,生活上有指导,心理上有疏导”,想学生之所想,助学生之所长,亦师亦友,引领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总结教学实践成果,申报与专业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多角度、深层次科研、教研项目,以项目促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学研协同发展.改革教学的总体思路,强化基础教学,教师应注重从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深入引导,教学过程以主导型教学向引导性教学转变,引入教学项目让学生边学习边参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根基.

4.坚持学习成果导向,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为检验以上改革成效,我校参照OBE教学评价理念,强调自我比较,聚焦学习成果,制定了多元的、分梯次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能达到的教育要求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赋予不同的评定等级.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建立反馈机制,以评促改,在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过程考核,为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对课程建设进行有效评价,建立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三维跟踪评价体系,建立长效课程改革机制,持续推进课程创新与优化.对专业建设进行有效评价,建立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同行评价三层面评价体系,将每学年的毕业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有效沟通,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专业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应努力做好改革的践行者这一角色,永远走在改革的路上.

5.推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协同做好相关专业工作

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统计学、计算机、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与融合,以数学学科为基础,计算机学科为工具,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为背景,融合发展,为行业企业服务.我校以教学教法研究为突破口,结合中小学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与实践,并依据社会对具有数学专业背景的本科人才技能的需求,对相应社会岗位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细分,较早设立了“数据分析”方向为学生培养和就业的方向之一.抽调部分骨干数学专业教师将此方向作为研究方向,成立了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并招生,毕业生发展前景好.多方向的发展和融合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学生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促进交叉学科更快融合.

五、教学成果实践检验

1.人才培养方案落地

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已贯彻执行,得到学校职能部门和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在课程体系、教学创新等方面改革力度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师范类课程增加.使学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听课、背课”向“思考、实践”转变,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维持了较大的招生数量和较好的生源质量,招生人数递增,在学校理工类专业中录取分数线最高,还成功申报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并招生,得到相关专业学生的认可.通过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评估.获评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我校与中小学建立紧密合作,学生实习实践、教师顶岗实习、团日主题活动等有序开展,学生积极参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协助班主任完成相关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专业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就读期间就能够进入教学一线,师德修养得到熏陶,坚定了职业理想信念.建立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多维关系,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中小学教研工作,促进教学成果转化融合;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教师培训、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推进学研协同发展,实现研究成果转化.

通过校内外协同育人,致力搭建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平台,努力形成中小学教师与中职教师培养、培训、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使学生将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获得课堂教学的直接经验,锻炼班级管理能力,厚植教育情怀.

3.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学生自身素质、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团队意识都有所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以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赛等为平台,致力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满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全员参与师范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专业对口率高;学生研究生考取率较高;从事教育行业人数增多.

猜你喜欢

师范类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